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及其對策
時間:2022-10-16 09:26:49
導語: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及其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晉東南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勤勞善良的先民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得到一定開發利用,但仍存在問題和不足。文章在大量實地調研和查找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對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梳理分類,對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如何進一步開發利用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對策
晉東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從2.6萬年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塔水河遺址、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神農炎帝到現在,各類歷史文化資源遍布晉東南各地,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是晉東南傳統文化的魂魄,是大力發展晉東南文化旅游產業,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的寶庫。
一、晉東南歷史文化旅游資源概況
晉東南是全國著名的文物資源的寶庫,其歷史文化資源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有形歷史文化資源和無形歷史文化資源兩大類。
(一)有形歷史文化資源
有形歷史文化資源,主要包括:遺址、古墓葬、博物館文物、古建筑、名人故居、石窟、碑刻、古書院、文學藝術、革命紅色教育、傳統產品等內容。遺址類:已探明并發掘的有沁源縣花坡、義和,黎城縣貓崖洞,潞城縣黃龍洞,沁水縣下川,陵川縣塔水河等舊石器時代遺址。陽城縣走馬嶺等新石器時代遺址,澤州縣史村河南仰韶文化時期的遺址,長平之戰古戰場遺址、濩澤古城遺址等。古墓葬類:炎帝陵、西周黎侯墓群、長治分水嶺地段的春秋、戰國古墓葬群遺址、長子西旺商周古墓群、長子孟家莊戰國墓葬群、周處墓、楊繼宗墓、陳廷敬墓群等。博物館文物類:長治市博物館藏文物60000余件,其中青銅器、陶瓷器、玉器、書畫、金銀器等珍貴文物1200余件。上黨堆錦藝術博物館、沁縣民俗博物館、上黨戰役指揮部舊址紀念館、平順縣西溝展覽館、牲盟會紀念館、晉城、高平、陽城、沁水、陵川博物館,晉城市博物館館藏珍貴文物2萬多件,包括15個門類230件(套)三級以上文物。
古建筑類:晉東南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2處,其中古建筑124處。這些古建筑包括長城遺址、古關隘、宗教建筑、民居建筑和會館。高平、陵川的戰國長城,百里秦國石長城等15處古長城遺址。天井關、碗子城等29處古關隘,宗教建筑有府城玉皇廟、高平開化寺,平順縣王曲村天臺庵、長子縣法興寺等;民居建筑有長治市郊區申家棋盤二十四院、晉城柳氏民居、郭峪村古建筑群;會館主要有懷覃會館、晉城會館等。名人故居類:晉東南名人故居文化類資源十分豐富。如陳卿故里平順石埠頭村、吳琠的故里沁縣故縣鎮徐村、郝經故里落鷹池、王國光故里上莊、孫居相故里湘峪古堡、張五典的故里竇莊、趙樹理故里尉遲,田逢吉故里良戶、陳廷敬故里皇城。石窟、碑刻、彩塑類:平順縣金燈寺石窟、沁縣南涅水石刻、東峪村造像、千佛造像碑、羊頭山石窟、碧落寺石窟、媧皇窟,澤州縣紫金山三藏取經摩崖造像、老鸛嶺摩崖造像等。晉城二仙觀宋塑,元代晉城府城玉皇廟二十八宿彩塑。音樂、書法、繪畫、文學、書院類資源:荊浩的《匡廬圖》、《雪景山水圖》,郝經的《續后漢書》、《通鑒書法》《陵川集》等,王國光的《萬歷會計錄》,張五典的《泰山道里記》,陳廷敬的《靜明子壽序》、法顯的《佛國記》等,書院類有程顥書院、體仁書院、宗程書院、懷仁書院等。革命紅色教育類資源:長治太行太岳烈士陵園、八路軍太行紀念館、王家峪八路軍總部舊址,長治、晉城等烈士陵園,町店戰斗遺址、東塢嶺殲滅戰遺址等紅色資源。傳統產品類:最能代表晉東南且具有市場開發潛力的品種有如上黨堆錦、沁州黃、襄子老粗布、壺關辛寨老陳醋、澤州鐵器、高平絲綢、桑皮紙、千層底布鞋、谷柿醋等。
(二)無形文化資源
無形文化資源主要包括根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飲食文化和商業文化等五個方面:根文化:農皇炎帝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根脈,是農業之神、醫藥之神。晉東南是神農炎帝活動的主要區域,當地記載炎帝活動的史書、石碑石刻數量眾多、分布廣泛,時代久遠。現存有關神農炎帝活動記載的石碑110多通,保存相對完整祭祀炎帝的廟宇有炎帝行宮、炎帝寢宮、炎帝中廟、羊頭山炎帝高廟等,炎帝歷史遺跡神農城、神農井、神農泉、五谷畦等。民俗文化:晉東南是民俗文化重鎮,國家級“非遺”項目38個、省級“非遺”項目157個、市級“非遺”項目28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文學、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曲藝、民俗、音樂、醫藥、技藝、舞蹈數量眾多。名人文化:晉東南地靈人杰,英才輩出。長治名人有東晉高僧法顯、后趙皇帝石勒、宋抗金名將王彥,抗倭英雄任環、清大學士吳典,全國勞模申紀蘭。晉城名人有漢代將軍陳龜、五代山水畫家荊浩,北宋天文學家劉羲叟,宋代戲曲鼻祖孔三傳、金代狀元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陳載、李俊民,文學大家郝天挺,元代著名學者郝經,治水專家賈魯、明代政治家段直、茹太素、王國光,張慎言、田逢吉、侯琎、張養蒙、孫居相、張五典,清代祁貢、楊繼宗、陳廷敬、田從典,清數學家、藏書家張敦仁,民國教育家郭象升等。
飲食文化:長治名吃有功臣長壽宴、油鉆沙小米飯、黑圪條、肚肺湯、武鄉棗糕、壺關羊湯、長子炒餅、潞城甩餅、上黨臘驢肉。晉城的傳統美食名菜如清湯河洛、陽城燒肝、潤城棗糕、高平十大碗、燒豆腐、黨參燉土雞、清炒野山菌,大陽饌面等。商業文化:明清時的晉東南,手工業發達、物資豐裕,富商巨賈輩出,而尤以經營鹽務、鐵貨、典當、絲綢的商人為最。形成了享譽全國的晉商大幫———澤潞商幫。長治市申氏當鋪數量達32家。澤州縣大箕秋木洼的王泰來家族鼎盛時有現銀一千七百萬兩有奇。高平侯莊趙家鼎盛時期,擁有工商字號108座。沁水縣西文興村柳氏家族在康乾盛世時,是資巨萬萬的豪商大富。澤潞商人在長期經商實踐中形成了開拓、進取、敬業、誠信、濟世救人、和諧、愛國的商業精神。
二、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現狀
晉東南的歷史文化資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逐步為人們所認識,一些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開發和利用。有形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方面:陽城縣皇城相府、砥洎城、洪上范家十三院和安陽潘家十三院、天官王府、郭峪古城、海會寺,沁水縣湘峪古堡、柳氏民居、郭壁、趙樹理故居,高平市良戶、澤州縣大陽古鎮、府城玉皇廟、玨山等向游客開放。長治縣打造出十泉嶺村張家大院、蔭城古鎮等歷史文化體驗景區。武鄉開發紅色旅游如八路軍游擊體驗園、大型實景劇《太行山》、百團大戰總指揮部、舊居、和黎城縣開發出黃崖洞4A級景區,陽城開發孫文龍紀念館。澤州縣晉韻堂鐵器、高平吉利爾絲綢,襄垣縣開發襄子老粗布、沁縣沁州黃小米。部分文化資源得到整理出版和劇本拍攝,《趙樹理》、《鐵血長平》、《紅窗花、白雪花》,微電影《夢回古鎮》。長治市出版《上黨神靈》《上黨美食》《炎帝傳說》《上黨禮儀》《上黨社火》《上黨探微》等六冊炎帝文化系列圖書,晉城市出版包括《沁水史話辯證》、《戰爭往事:沁河流域的動蕩歲月》、《沁河流域古代壁畫擷英》、《沁河濕地》等共計31本沁河風韻系列叢書,《晉城歷史文化叢》書(全十冊)、《陽城歷史文化叢書》(五冊)《高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叢書(套裝共3冊)》《沁水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叢書》等。無形歷史文化資源開發方面:高平開發羊頭山炎帝陵,舉辦“問祖炎帝•尋根高平”海峽兩岸神農炎帝文化旅游,長治縣建設以炎帝文化為主題的黎都公園,襄垣以“法顯故里,仙堂佛國”為品牌,打造了仙堂山國家4A級法顯文化旅游區。沁水舉辦趙樹理文化旅游嘉年華,興建趙樹理公園、趙樹理文學館、趙樹理故居,平順縣開展井底村民俗旅游,晉城司徒小鎮民俗文化游。
三、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開發存在的問題
(一)對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利用開發數量有限
歷史文化資源是先輩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區域經濟發展用之不竭的綠色資源。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各級政府對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的廣闊前景及歷史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夠的認識,對開發歷史文化資源寶藏提升城市品牌、展示城市魅力、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等方面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動作不力。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數量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沒有彰顯。
(二)開發利用缺乏宏觀規劃,對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研究不夠
晉城市、長治市頒布了一些零散的規劃方案,如《平順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晉城市旅游文物業“十一五”發展規劃》《晉城市沁河古堡群保護開發利用規劃》《良戶村古村落保護規劃》,《晉城市太行古堡群保護利用條例》《海會寺和郭峪古建筑群保護規劃方案》《長治市崇教寺和申家大院編制了文物保護規劃》,出版了《長治市觀音堂文物保護規劃》一書,長治市、晉城市尚未制定出歷史文化資源整體開發利用的中長期規劃和分步實施計劃,文化資源開發工作缺綱領性文件和宏觀規劃引領。文化資源重理論研究,轉化利用研究薄弱。
(三)歷史文化資源的文化內涵挖掘深度不夠,多數景區文化味道不濃
目前晉城市、長治市主要旅游景點景區的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但大部分歷史文化資源旅游項目缺少文化內涵,文化氣息淡薄。如大陽古鎮老街,整修一新,但置身街中,冷冷清清,九州針都的手工業文化和明清時期的商業文化淡而無味。湘峪古堡古建修復已經完工,科舉文化、官宦文化、軍事防御文化、古代建筑文化尚未被挖掘呈現出來。多數景區文化氛圍不濃,旅游產品千品一面,同質化現象嚴重,反映晉東南地方特色的旅游產品嚴重缺乏。
(四)歷史文化資源體量大,開發利用資金整體短缺
文化資源開發具有資金需求數量大、回籠周期長等特點。目前,晉東南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加之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數量多、分布廣,部分物質文化遺產殘損塌毀嚴重,日常維護、修繕加固、搶險修整的文化資源占用資金巨大,無暇顧及進一步開發利用。已經開發的文化資源,由于體量小,體系不完整,游客不旺,經濟效益低,資金回籠少,不能為文化資源的持續開發提供資金支持。
四、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的對策
(一)提高對文化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加大開發力度
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是晉東南城市的靈魂、底蘊、魅力所在,是重要的生產力,是晉東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之源,是建構和諧晉東南的重要精神支撐,是衡量晉東南地區綜合實力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山銀山。深入挖掘,大力開發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有利于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有利于提升晉東南城市品位、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有利于促進資源型晉東南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由文化資源重地向文化經濟高地轉變,有利于“五大發展理念”在晉東南落實。
(二)系統調查研究,制定晉東南地區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整體規劃
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為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提供法律依據,推動歷史文化資源開發的科學化、有序化。長治、晉城兩市各級政府要嚴格執行國家、山西省有關文件,委托高水平的科研院所,組建專家團隊,進行充分調查研究,編制出《晉東南文化資源開發總體規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發揮長治學院和長治醫學院等科研院所的人才優勢,集中人力物力,對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進行系統整理研究,開發利用的可行性進行科學論證,推動文化資源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揮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釋放文化資源推動晉東南地區經濟發展的動能。
(三)深入挖掘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推動文化旅游產業融合發展
挖掘文化資源需要專業人才,長治、晉城市政府要出臺優惠政策,撥出專項資金,廣泛延攬賢才,組建科研團隊,深入挖掘具有旅游開發前景的根祖文化、古堡文化、名人文化、商業文化、宗教和民俗文化、傳統飲食文化、紅色教育文化文化內涵,分門別類,整理出版各類文化資源圖書。遴選出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文化項目,如新舊石器時代遺址展示廳、古堡建筑博物館、名鎮歷史博物館、名人文化長廊、圍繞歷史名人名著進行文藝創作、旅游文化產品、文化論壇,進一步提升晉東南文化的影響力、輻射力、文化資源產品轉化力。做精做細晉東南傳統名吃,開發游客可參與體驗的民俗文化項目,打造反映晉東南優秀傳統歷史文化的藝術精品巨作。
(四)改革創新,多元化籌措資金
要繼續加大政府投資力度,鼓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開發歷史文化資源項目。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外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商人投資開發歷史文化資源項目。晉城、長治市各級政府要走出去,引進來,搭建好招商融資平臺,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廣泛參與、多元投入”的投融資機制。
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是金山銀山,具有重大的歷史研究價值和經濟開發價值。開發利用晉東南歷史文化資源,將其活化即產品化,釋放其經濟文化功能。群策群力制定文化資源保護開發中長期規劃,讓文化資源開發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膽探索,多元籌措資金,讓文化資源保護開發后勤保障有力。眾志成城,進行歷史文化資源深度研究,努力提高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促進文化資源開發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立足晉東南地區實際,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和文化旅游業,推動長治、晉城兩市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長治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長治市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844-868.
[2](清)朱樟纂修.澤州府志[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39-129.
[3]晉城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晉城市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9:299-300,320-322,340-341,357,375.
作者:袁軍 單位:晉城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云計算在煤炭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 下一篇:煤炭企業稅收負擔公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