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與推廣研究

時間:2022-11-02 02:45:52

導語: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與推廣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與推廣研究

摘要:在旅游逐漸走向大眾化的今天,鄉村旅游持續升溫,市場上亟待出現更多獨具特色和創意的鄉村旅游產品。智慧旅游通過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借助互聯網,在主動感知旅游資源、創新旅游營銷活動、增強旅游者體驗等方面發揮了其獨有的優勢,實現了與鄉村旅游的結合,很大程度上也助推了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與推廣。

關鍵詞:智慧旅游;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推廣

對于當前社會的大多數人群來說,旅游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字眼。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經濟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大眾旅游”是對當今旅游時代的準確把握,也是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更多的人在生理需要得到滿足的同時,開始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加之目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實行的是每周5天工作制及每年5至52天不等的在職帶薪休假制度,某種程度上也進一步增加了人們的休閑時間。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和地區,隨著恩格爾系數的降低,人們可自由支配收入正在大幅度增加。在時間和經濟基礎同時滿足的條件下,旅游者的數量不斷增多,旅游需求不斷提高,旅游者從傳統的觀光旅游轉變為選擇具有鮮明地域特色、時代特色和個性特色的休閑度假旅游,鄉村旅游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并如火如荼發展起來。鄉村旅游作為近年來持續升溫的旅游產品,促進了休閑觀光農業的蓬勃發展,逐漸形成了集觀光、體驗、消費于一體的新型鄉村旅游產業。鄉村旅游的產業經營者大多數屬于農村地區,擁有著淳樸的民風,地域優勢較為明顯。然而,絕大多數經營者缺乏現代化旅游產業的運營經驗,自身素質偏低,使得其市場競爭力偏弱,長此以往,不利于鄉村旅游的良性發展。因此,鄉村旅游的未來發展,就要首先解決諸如旅游無門路、電話問不到、網上無信息、開車找不到、溝通不通暢等方面的困境。智慧旅游,也被稱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借助便攜的終端上網設備,通過互聯網主動感知旅游資源、旅游經濟、旅游活動、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并及時,讓人們能夠及時了解這些信息,及時安排和調整工作與旅游計劃,從而達到對各類旅游信息的智能感知、方便利用的效果。智慧旅游的建設與發展最終將體現在旅游體驗、旅游管理、旅游服務和旅游營銷等層面,智慧旅游與鄉村旅游的結合,不僅能夠解決鄉村旅游面臨的困境,也能夠更好地助推鄉村旅游的發展及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

1智慧旅游模式下的鄉村旅游市場開發背景

智慧旅游模式下的鄉村旅游產品開發推廣旨在改變我國旅游城市目的地局限性強、市場狹窄、惡性的削價競爭嚴重等現狀,從而發展新的旅游市場。開拓鄉村旅游市場,需要把握有針對性群體的主要需求。1.1面對社會現狀,積極開發農民旅游市場。積極開發農民市場,使農村的人能走出去,城市的人能走進來,擴大市場規模,增加旅游收入。目前,我國的旅游市場的消費主體依然集中于城鎮,市場狹窄、惡性的削價競爭嚴重已成為普遍問題,因此,發掘新的旅游市場非常必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日益成為人們娛樂生活的一部分,旅游業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農村市場潛力巨大。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農村人口基數大,巨大的人口基數為形成較大的客源市場提供了可能,未來農村居民旅游市場將是我國國內旅游市場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外出旅游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農村居民旅游市場已成為我國旅游業不可忽視的重要市場。開發農村居民旅游市場不僅對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和壯大具有促進作用,而且也將成為拉動國內旅游消費需求增長的重要舉措。農村市場也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國家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農民收入得到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新農合、農村養老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農民的后顧之憂得以解決,農民的旅游消費欲望將逐步增強,農村的購買力將得到極大提升[1]。農村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他企業在農村設店的運營成本,減少了農民的購買成本,進一步聚集了農村購買力,因此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農村仍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眾多旅游企業只要調整渠道模式及營銷模式,更好地迎合農村消費文化及農民的消費心理,及時調整營銷策略,必將贏得商機。1.2大學生市場異軍突起,成為鄉村旅游產品消費的新生力量。相比農村居民,大學生擁有更加充足的出游時間,也具有一定數量的可自由支配資金。現如今,我國大學生市場異軍突起,正在成為旅游市場中越來越不可忽視的群體。大多數大學生對鄉村旅游具有很大的熱情,喜歡品嘗鄉村美食,從而緩解學習壓力、放松心情、了解民俗體驗等,很多人愿意結伴參與鄉村旅游,旅游消費支出也相當可觀。旅游企業只要在鄉村旅游目的地選擇和設計時充分考慮該群體的需求,注重參與性強的游樂項目開發設計,針對大學生的生活、心理特點設計創意旅游產品來吸引大學生度假休閑,便能夠催生潛在經濟效益,從而形成一定的規模效益[2]。

2鄉村旅游發展面臨主要難題

2.1缺乏可依托的旅游消費城市。鄉村旅游消費主體為城市居民,因此,在鄉村旅游市場的發展中,要有可以依托的旅游消費城市。原則上,鄉村旅游市場為近程性市場,距離城市太近不能擺脫城市的影響,很難體驗回歸自然的樂趣;距離城市太遠則易超出消費時限,造成旅多游少的狀況。所以,在當前的鄉村旅游發展中,鄉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以大中城市為中心、半徑數十到上百千米的城邊游憩帶范圍內。隨著社會交通方式的變化和道路條件的改善,這一范圍將不斷擴大,距離適中、具有可依托功能的旅游消費城市選擇將是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制約條件。2.2基礎設施有待完善,營銷模式創新不足。鄉村旅游的核心展品現已成型,但普遍缺乏精心策劃與包裝,鄉村旅游的經營者目前大多數屬于粗放經營,現階段只能夠為游客提供簡單的餐飲和休閑服務,更多是放任游客自行游覽,整體一盤散沙,鄉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并未真正體現。更多的旅游者習慣了酒店干凈舒適的環境,對于鄉村的衛生及生活設施簡陋、條件差不適應,很大程度上也影響了鄉村經營者的收入。加之鄉村的基礎設施如交通、通信、安全、供水、衛生等方面還有待完善,鄉村經營者及從業者的文化層次有待提高,專業技能有待加強,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旅游的深度發展,使得大多數的鄉村旅游都局限在一日游,經濟效益極為不理想。2.3鄉村旅游產品單一,缺乏特色。目前,鄉村經營者的經營特色不夠豐富,能夠讓游客觀賞和參與的活動還很少。以云南省為例,云南少數民族眾多,一般的少數民族聚居部落多以展示民族風情,如民族服飾、民族舞蹈、民族節日等為主。而事實上,不是所有的鄉村都有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這就需要依靠農村的一些常見資源進行包裝和宣傳,如給游客提高采摘、種植、畜牧的實踐機會,在麗江的一些鄉村經營者已經開始摸索這一發展模式,并獲得了較好的收益,如拉市海的草莓采摘、蘋果采摘等,只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就可以讓游客在果園里自行采摘,使參與性和趣味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開發過程中,對鄉村資源的文化內涵挖掘嚴重不足,具有獨特鄉土氣息,鮮明鄉村意象的產品少之又少。大多數地區鄉村旅游產品形式雷同,缺乏創意,賣點不足,嚴重影響了鄉村旅游產品的銷售與推廣[3]。因此在今后推動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保持鄉村旅游產品鄉土氣息的濃郁性和真實性,是鄉村旅游魅力持續的基礎和關鍵。

3基于智慧旅游模式開發鄉村旅游的重要性

在近些年鄉村旅游的發展中,物聯網、云計算等電子信息技術已被廣泛運用到鄉村旅游的各個方面,旅游信息得到了智慧化的處理,滲透到鄉村旅游活動的各個環節,為塑造鄉村旅游創新形態、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創新鄉村旅游投融資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在中國許多地區,結合鄉村旅游景點特色,為游客們提供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慧服務模式,已經促進了一體化、全方位的旅游新體驗,提升了鄉村旅游的品質。1)借助智慧旅游網絡平臺,鄉村旅游經營者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為旅游者展示鄉村旅游景觀,更加形象地向游客展示鄉村旅游的生態理念,加深游客生態意識,促進鄉村旅游資源環境的保護,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4]。2)智慧旅游也可以改變游客在旅游活動中提供傳統鄉村旅游的營銷模式,讓游客從低層次的旅游活動逐步提高到高層次的精神消費,滿足更多旅游消費者的消費需求。3)當智慧旅游全面貫徹到旅游中,鄉村旅游經營者通過智慧旅游網絡平臺,研究游客在旅行過程中的信息數據,讓經營者能夠更清楚旅游消費者群體,消費能力,消費需求,消費結構等,有針對性地對市場需求采取更加準確的營銷,為游客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細致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互聯網+”讓鄉村旅游更加觸手可及。開辟了鄉村旅游新的發展空間,釋放了新動能,創造了全方位的智能化體驗服務,讓人們對于鄉村旅游更加期待。

4智慧旅游模式下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策略

4.1借助互聯網推廣傳統民間藝術,提升鄉村旅游品牌形象。通過互聯網推廣宣傳板塊、實景展示等,將民間藝術和旅游景區聯動,實現從游客的實地參觀到實地參與制作,使得皮影、泥塑、紫砂、刺繡、文房四寶等傳統民間藝術充分彰顯地方特色,與游客緊密接觸,加深游客的鄉村旅游體驗,創新傳統藝術表現形式,提升鄉村旅游的品牌形象[5]。4.2通過互聯網的便捷與交互,提升鄉村旅游產品文化內涵。智慧旅游的便捷能夠讓游客在陌生的地方了解到更多當地的旅游資源及配套服務,提高了游客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活動的自主性和互動性,也能夠讓游客了解更多當地的鄉村人文內涵,不僅在物質上有完美體驗,更在精神上獲得愉悅的感受。鄉村旅游經營者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突出民俗特色,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時,能夠展示更多鄉村的人文內涵,比如充分挖掘當地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的起源,發展歷程,傳承至今的意義等,根據當地的農業資源合理開發,深入挖掘當地的民俗文化和風土人情,走生態旅游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道路,營造良好生態環境,挖掘民族文化中豐富的內涵,增強旅游活動的文化、科技、教育和參與功能,提升當地農業旅游產品的文化品位。4.3實現產業轉型升級,開發特色莊園模式。鄉村旅游產品在鄉村旅游的發展過程中,可適當借鑒臺灣莊園的旅游發展經驗,將食、宿、行、游、購、娛緊密結合,深度開發“農業+鄉村旅游”產品組合,拓展鄉村旅游產品層次,逐步由農業觀光向休閑、體驗發展,并通過與攜程等平臺合作,借助手機APP客戶端等智能平臺,引導游客深度消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6]。4.4創新“互聯網+”古村古鎮鄉村旅游產品。古村古鎮是鄉村旅游產品中的獨特類型,民風淳樸、古韻十足。目前,在旅游發展中傳承與商業化的矛盾在不斷加深,游客過多與環境承載力之間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因此“互聯網+”古村古鎮鄉村旅游產品勢在必行。通過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思維,打造“互聯網+古村落+旅游創客”的鄉村旅游新業態,借助當地鄉村最具特色的非遺、書畫、手工藝品及個性化農產品等旅游創新產品,形成線下體驗與線上銷售相結合的新的發展模式。通過智慧鄉村旅游的通達之路,增強網絡宣傳、咨詢、預訂和支付等功能,加強游客的交互體驗,深層次地引領游客消費模式的轉型升級。4.5鄉村旅游產品的智慧化營銷。網絡營銷主要采用各種電子信息網絡技術,為鄉村旅游經營者開創了面向全球的營銷窗口,使一些地理位置較弱的鄉村也能夠與其他的旅游景區擁有一樣的宣傳途徑,可以把自己區別于其他旅游的優勢資源展示在游客眼前,利用網絡平臺,通過視頻、圖片、聲音等展示自己,吸引游客。越來越多的游客主動通過網絡來獲取旅游信息,實現線上旅游消費,互聯網通過信息傳送推動鄉村旅游產品的營銷。而智慧旅游也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為游客在旅游活動的全過程中提供優質的服務,更加方便游客獲取各種信息,滿足游客多樣化的旅游需求。特別是對于許多鄉村旅游經營者來說,由于鄉村經濟基礎的限制,很難組織大范圍的營銷活動,網絡營銷只需要一些技術人員就能夠與消費者溝通,產品信息,了解市場需求,進行市場調研,節省廣告費用,更加符合鄉村旅游經營者的需求。

5結語

智慧旅游引領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新風尚,在智慧管理、智慧營銷、智慧體驗、智慧服務等方面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和鄉村旅游產品的開發、推廣提供了便利,為新時代下智慧鄉村旅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將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

參考文獻:

[1]黃美忠.智慧旅游環境下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新模式[J].農業經濟,2017(10):41-43.

[2]馬潔.智慧旅游理念下的鄉村旅游信息化發展分析[J].商業經濟,2016(10):79-80.

[3]毛峰.“互聯網+”時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與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6(3):74-77.

[4]彭麗,譚艷,周繼霞.基于智慧旅游背景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研究——以重慶合川區為例[J].農業經濟,2014(12):49-50.

[5]黃思思.國內智慧旅游研究綜述[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30(2):97-101.

[6]范永艷.我國電子商務O2O模式的探析[J].河南科技,2014(8):215.

作者:閆亞鋒 張靜 單位: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