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

時間:2022-01-21 10:45:13

導語:淺析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析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

摘要:根據汽車營銷與服務行業發展對員工的要求,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標準的開發與實踐主要從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課程體系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運行體制機制建設;形成多元化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全面提升服務行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拓延社會服務功能,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這幾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汽車營銷;服務專業建設;開發實踐

隨著汽車產業逐步由生產型轉變為服務型,高等職業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重新調整。進而該專業的專業建設標準也需要跟上時代的步伐。一方面,學校特色發展對專業建設提出了新要求。學校特色發展關鍵在于專業建設,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致力于成為學院辦學特色的亮點。另一方面,由于汽車服務行業的迅速發展,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的創新成為當務之急,只有創新才為汽車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所以,對高等職業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標準進行了系統的開發與實踐研究。

一、國內外高職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現有的教學模式

(一)校企結合教學模式。為確保高職院校培養的汽車營銷專業人才能夠充分滿足現實市場環境的需要,校企合作模式是必由之路。(二)教學評價考核模式。為了確保教學工作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應圍繞理論和實訓教學環節的開展過程,制定具備充分科學合理化、人性化的教學質量效果評價模式,促進我國高職院校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不斷優化提升。(三)嵌入式教學模式。高職院校運用該模式的目的在于培養和提升學生實操能力,通過理論知識與實踐實訓教學內容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通過引入案例等,促進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四)一體化教學模式。為了提升理論教學的效果,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實訓教學的相互結合,優化現有教學工作開展模式的能動性。通過這樣的學習,學會市場營銷專業的應用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及能力水平不斷提升。

二、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標準的開發與實踐

結合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國內外現有教學模式的反思,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淺析該專業建設標準的開發與實踐:(一)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設。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職業活動的內容、環境和過程,通過深入市場調研,加強企業合作,校企共同構建基于汽車營銷服務工作流程的“工作導向、能力滲透、專門化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對本省汽車銷售與服務企業進行參觀走訪,了解企業汽車銷售、售后服務、保險理賠等崗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如對汽車保險公司、二手車公司、汽車4S店等公司進行人才需求調研。通過與我校畢業生交流,了解他們對目前他們所從事工作的感受,最重要的是從他們口中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對學院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具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還分析研究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在企業中的表現、綜合素質及理論知識、企業汽車營銷服務工作流程、職業資格等,以此來確定該專業的人才知識結構和各項技能的要求。通過項目化訓練,把單項業務能力、專業基本能力和職業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各個項目中,積極組織教學活動,確保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基于以上研究,形成了具有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特色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二)課程體系的建設。通過深入市場調研及去兄弟學院調研,對我院課程體系建設有巨大的幫助。調研內容包括企業對該專業相關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和職業能力要求的調查,可作為課程體系建設改革和教學內容創新的依據。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就業崗位主要集中在汽車新車銷售、汽車售后服務、汽車裝飾及美容和汽車保險與理賠,二手車鑒定與評估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熱門就業專業。由于工作領域的不同,對學生知識體系也有不同的要求,我們也大幅度調整了相關課程的課程標準,把一些可有可無的課程縮減課時或大膽的砍掉,把實際需要的課程加大課時。使得學生學到的課程真正有用,使課程跟上甚至超前時代的步伐。(三)師資隊伍的建設。依托校企合作共建的實訓基地,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技能熟練、善于引導”的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專任教師參加國內培訓,參加企業的新技術培訓等途徑,培養2名專業帶頭人,其中包括1名專任、1名企業兼職教師;培養4名專任骨干教師和兼職骨干教師3名;從企業培養兼職教師,在現在的基礎上再培養2名,爭取使兼職教師擔任50%專業課時數,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80%以上。(四)體制機制的建設。依托上海中銳教育集團、博世集團、靚車牛人專業汽車美容連鎖公司、“人人車”等企業,建立起一支由同行業專家、企業有經驗的師傅、學院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組成的,技術扎實先進、結構合理、有一定學術水平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專家團隊,探討該專業建設方案,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施加以指導。按“共建、共享、共贏”原則,校企共建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以保證校企合作長期健康穩定發展。依據學院教學質量監控建設的總體規劃,完善本專業的教學質量標準體系和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使本專業的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建設有保障、教學實施有標準。從而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五)社會服務能力。積極開展技術培訓、專業對口的扶貧等工作和職業技能鑒定,依托黨的政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在師資培訓、農村勞動力轉型、職工再就業、社會化考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目前我院是“初級維修師證書”考試的其中一個考點。比如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對接的扶貧地區陜北子洲縣艾家河村,我院可派專業教師給需要的村民們教授汽車新車銷售、汽車維修和汽車裝飾與美容等基本技能,也可給村民普及汽車基本安全知識,受益面更廣。使部分村民能以此為生存技能,即便不能成為他們的職業,也多了一項技能,學到一些知識,又符合國家“精準扶貧”的大政方針,一舉兩得。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建設標準開發與實踐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要不斷根據學生的認知和市場的變化情況不斷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完善的立足高職教育的專業建設標準,才能使培養出的人才更好地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所學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與實踐相結合,以服務為導向、與時俱進,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才能發展成為一流專業。

參考文獻:

[1]李曉琳,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汽車營銷專業課程體系建設[J],中國培訓,2017(6)

[2]吳小平,高職“崗位對接能力遞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J],學理論,2015(14)

[3]田朝輝,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案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7)

作者:王佳 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