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制科研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研究

時間:2022-07-15 10:20:35

導語:轉制科研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轉制科研企業經營業績考核體系研究

【摘要】從黨的關于我國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論斷出發,按照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要求,對照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規定,分析轉制科研企業目前業績考核存在的問題,對構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業績考核體系進行了探討,以推進轉制科研企業不斷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

【關鍵詞】轉制科研企業;經營業績考核;新發展理念;高質量發展

1引言

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部署。四中全會明確要求國有企業要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對照中央要求引導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是經營業績考核工作面臨的重要課題。轉制科研企業作為科技型企業的國家隊代表,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和經濟責任。

2新形勢下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

國務院國資委根據國家經濟發展階段和國有企業發展水平,先后對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辦法進行了5次修訂,不斷調整考核重點、優化考核指標體系。中央企業的業績考核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進一步優化。一是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突出企業功能點位和創新驅動??己酥笜撕w了效益效率、科技創新、結構調整、國際化經營、保障任務、風險管控、節能環保等多方面的指標,在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原則下,更加突出了對科技創新的考核,突出了中央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二是不斷健全四個機制:①目標彈性管理機制,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國資委主導確定中央企業經營業績總體目標,中央企業根據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以基準值為基礎,根據三檔目標值的結果導向,自報考核目標值,中央企業具有一定主動性,考核目標更具彈性;②正向激勵機制,調增效益較好企業負責人效薪發放比例,對承擔重大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任務成績突出的企業給予考核加分獎勵,按照“三個區分開來”原則事實就是給與容錯;③考核評價機制,根據最新的考核導向進一步完善計分規則,根據高質量發展要求調整和改進考核系數,根據差異化原則綜合評定等級;④考核協同機制,不斷完善國資委內不同廳局之間的內部協同,同時強化與外部相關部門的溝通協商。轉制科研企業作為公益類企業,業績考核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結合,把社會效益放在了首位,重點考核產品服務質量、成本控制、營運效率和保障能力等,考核權重有所提高。經濟指標年度重點考核經濟增加值,任期重點考核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率,經濟效益指標權重均相應有所下調。

3C企業考核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C企業作為國資委直屬的轉制科研企業,對內部二級單位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包括財務和人才、科技標準、經營管理和黨建,考核權重分別為65%、20%、20%和10%,考核分數同企業負責人效益年薪掛鉤。該考核對促進各二級單位的經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在新形勢新要求下,該企業考核工作存在的問題也逐漸凸顯。3.1考核制度缺乏系統性。C企業自2007年對二級單位實施經營業績考核以來,人力資源部門對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進行了兩次修訂,主要是根據新要求,在原有辦法中添加相應指標和調整指標權重。財務部門2010年單獨制定了《C企業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兩個辦法缺乏有效的結合和統一。2016年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新增了階段性的《C企業經營業績考核獎勵辦法》。多年來一直是對考核辦法修修補補,缺乏系統性。3.2考核的導向不夠突出。C企業二級單位負責人的經營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為同一個辦法,篇幅較大,內容繁多,且偏重于具體考核指標的描述,考核導向不突出。二級單位以完成數字指標為目標,不能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理解經營業績考核工作。3.3考核內容的針對性有待提高。C企業所屬二級考核單位有十余家,從企業規模、發展階段、產業類別、市場環境都有著不同的差異,但均按照同樣的考核體系,用一刀切的方式對所有單位進行考核,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單位的實際情況,考核重點不夠突出。3.4考核指標體系有待優化??己酥笜酥?,財務類考核指標數量較多,但重點不夠突出,人才考核指標對大部分企業適用性較差,科技標準指標科學性有待進一步提高,經管類考核內容多是約束類的規定,黨建考核指標目前尚未量化??傮w來看,考核內容和權重均有待進一步優化。

4構建推動C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考核體系

作為科技型中央企業,盡管國資委對C企業的考核重點是社會效益指標,但作為市場競爭主體,經濟效益仍然是該企業長期賴以發展的基礎。對研發投入、科技成果產出和轉化等指標的考核,也應該根據各二級單位的特點給予重點考核[1]。一是貫徹落實C企業發展戰略目標。企業總部應該起到戰略核心作用,根據國資委年度及任期經營發展要求,制定領先的發展戰略。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發展目標面向未來,將前瞻性、挑戰性和可持續性的戰略目標貫穿到所有二級單位。二是體現精細化和差異化。盡管C企業是轉制科研企業,但二級單位功能定位仍然有所區別,因此應選取適合的標準分類考核,對不同規模和發展階段的單位突出不同的導向,考核指標要更加貼近企業實際,個別可以做到“一企一策”,更具針對性,體現差異性。三是平衡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系。通過考核引導,鼓勵二級單位注重效率與效益的提升,同時更加關注社會效益,推動二級單位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現企業做強做優。4.1構建“1+N”體系框架。首先確定經營業績考核對內牽頭部門,做好總部各相關部門的協調工作,同時統一研究制定考核制度,并根據最新要求適時進行修訂完善。其次將目前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和業績考核辦法分為薪酬管理辦法和經營業績考核辦法,制定經營業績考核辦法作為綱領性文件,將考核指標體系、考核管理流程、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結果應用等內容做系統整體規定,在此基礎上再分項制定相應實施細則及辦法。4.2明確各類考核指標導向。從C企業經營戰略出發,明確各類指標考核導向。突出效率效益導向,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考核,選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類指標和引領行業科技進步類指標;突出戰略引領導向,對企業業務轉型和經營質量考核;落實國際化經營發展戰略,選取國際化考核指標;突出可持續發展導向,從鞏固企業科研實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維護各類資質及升級、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等進行考核。明確具體導向,引導所屬企業負責人從考核目的出發,推動本單位發展。4.3分類考核優化指標體系。從功能分類看,對以經濟利潤為核心的考核單位,著重考核其盈利水平,壓縮財務類考核指標數量,除利潤總額、凈利潤等基本指標外,根據發展階段設定分類指標;對科研型單位,著重考核其科研投入及重大科研項目數。從發展階段分類,對于經濟體量較大且經營時間較長的企業,側重規模的穩定增長,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外地分院,側重增長速度及抗風險能力。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指標進行分類考核的同時,設定約束性指標和加分指標,構建由基本指標、分類指標、約束性指標和加分指標組成的考核指標體系。

5結語

作為科技型國有企業,C企業應肩負起新形勢下的發展使命,樹立正確的導向,引導各級單位深入市場,深挖潛能,不斷創新,勇挑重擔。應加大改革力度,不斷健全考核制度,完善考核體系,改進考核方式方法,加強結果應用,持續不斷地推進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工作上新臺階,更好地發揮經營業績考核的“指揮棒”作用,不斷推動各級單位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曉東.國有企業經營負責人業績考核制度分析與評價[J].會計之友,2012(02):17-19.

作者:楊俊芳 單位: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