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型企業策略創新對供給側的啟示
時間:2022-02-03 11:06:25
導語:創新型企業策略創新對供給側的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科技高速發展對企業帶來沖擊,同時又創造新機遇,如何在政策調控下維持企業運營,通過科技所帶來的創新機會,引領企業邁向新成長階段,是當前企業的發展任務。策略創新成為企業競爭力和建設發展的必然選擇,對企業成長共識、策略方向、產品服務創新,以及對市場競爭態度等各項要素融入都有所影響,并逐漸形成獨特經營風格與市場定位。深圳HYT作為此背景下成功應用案例,可為經營管理者、決策者提供可借鑒和推廣的意義。
關鍵詞:策略創新;創新型企業;案例分析;深圳HYT
一、引言
高技術產業是國家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而研發效率高低能反映對創新資源的配置能力,同時也反映產業對市場需求狀況變化的適應能力。在大變革時代背景下,創新型企業如何以策略創新實現微觀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而實踐快速增長,更是值得探索。目前可歸納出三種發展思路,包括:1.生產優勢;2.研發優勢;3.市場渠道優勢。企業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為了轉變增長動力、優化經濟結構,并為發展方式提供新方向,同時基于微觀基礎來推進宏觀供給測結構性改革。
(一)企業經營模式迎來變革。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產業結構歷經多次變革,然而仍存在著一些主要問題,從外部來看,各層次產業之間的比例偏差仍具差異性;從內部來看,產業之間的內部結構仍有待優化升級。因此,若要合理化國內產業結構可通過科技創新方式,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提高各產業所占比重等進行優化調整,以拉近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伴隨著世界科技發展迅速,新理論發展、新技術研發、新方法與新工具不斷創新并涌現,產業結構變革速度持續加快,科技創新模式是當前加速推進產業發展的最有效路徑之一。從長期動態發展來看,中國產業結構正逐步朝向合理化變動方向前進,同時各層次產業之間的差距也有了明顯改善。因此,由多元化市場主體共同發展,加速推動中國工業經濟長期高速發展的步伐,并發揮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互聯網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社會人民的使用率也加速攀升,對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發展契機。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會促使企業提出轉型升級或變革現有策略的行為,而新策略觀必然成為企業經營模式迎來創新的下一步經濟發展重點。隨著市場發展成熟,我國企業皆面臨政經環境和社會體系改變所產生的影響和困境。(二)企業策略創新實現變革。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抓緊市場的前瞻機會是所有企業發展的重要課題。在科技快速發展大時代環境下,如何為企業找尋一個創新的突破口,為其經營模式帶來轉型升級的機會,更是決定了供給測創新型企業增長的驅動力。在熊彼得的創新增長理論中提到,技術價值論主導下的創新型企業技術進步源自研發性勞動,即通過研發為主的技術革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進而擴大消費規模,并開始成為創新型企業的主導動力。因此,在科技創新所帶來的業務升級機會上,企業應深思如何充分掌握競爭者、供應商和消費者之間的網絡關系并加以運用,同時吸收及內化知識,進而借鑒學習以積累經驗。通過策略創新引導企業構建新的產業生態環境和持續性地完善企業經營系統,采納不同的創新策略思路及執行手段,積極實現商業模式變革、業務升級等目標,以及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三、案例企業提煉與分析
(一)案例設計要素。本文重在探討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下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新啟示,適合以單案例進行設計,屬于啟示性案例研究[1]。聚焦創新型企業來尋找關鍵問題,以策略創新為研究框架核心,細化分析單位與提出假設,并從微觀經驗中提煉規律性要素,尋找對宏觀供給側發展的啟示。(二)企業策略創新要素。1.企業策略與經營核心要素。在經營主體方面,一路專注于從事醫院信息化系統平臺建設與軟硬件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等服務項目,以創新的“互聯網+”運作模式服務于行業客戶,提供用戶更好的決策流程管理模式及制度方案,滿足客戶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在經營定位基礎方面,積極朝向規模化的跨越式發展,將項目投入與產出兩端建立更高效的運營管理中心,為企業開始進入上升通道階段,能找到合適的投資方及戰略合作伙伴,提供更穩定的資金鏈支持,促進企業運營更快、成長爆發力更大、打造更強的組織型態。在策略意圖觀點方面,應以長期時間來看待企業的經營目標發展[2],從長期經營觀點下探討企業成長狀況與策略發展動態是具有吸引力的,而現今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采取更長期的觀點來經營其組織的運營模式。案例企業長期關注于自身的變化和路徑轉變的可能性,強調路徑創造對經營主體、客戶主體與區域之間的互動依賴,這是打破區域鎖定、實現創新升級的重要選擇。同時通過核心技術找尋市場中具前景的“新機會窗口”,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新業務及新市場的發展機會,為了追求成長,以提升企業生產力視為企業成長的動力來源,從成本控制、效率提升到影響企業獲利能力等方面持續探索。2.管理模式核心要素。企業規模的增長關聯著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多寡,同時也決定了企業組織能力和對外部環境的依賴程度[3]。一般而言,小規模企業擁有的資源量相對較少,對外部環境的依賴性更強,進而使小規模企業易受到外部環境的條件所影響。案例企業在面對持續成長的壓力,不僅需要將企業管理的核心、理念、價值觀建立在自身的策略定位上,如何提升組織的運營效能也是企業所應思考的重點之一。圍繞企業總體目標,解決客戶的經營問題,依不同管理目的切入,加強企業自身業務模塊的流程管理和資產價值轉動,從而讓管理模式由被動角色走向主動趨勢,提高對管理領域的重視。無論是哪種方向,若沒有目標就難談更好的發展,因此企業在管理過程中,歸納出三點:(1)控制比重,不讓商業項目成為包袱。(2)升級管理模式,提高收益水平。(3)找尋合適目標,體現戰略方針的正確。3.產品與服務核心要素。信息化建沒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實施周期長,其開發和實施的難度非常大。案例企業專注于整合式科技服務領域,提供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多元客制化產品于市場中。根據產品應用原則和必要性,力求高起點設計,既滿足短期需求,又適應長遠發展需要,以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服務協同的建設目標。從軟件程式開發、專案銷售,逐步走向系統整合應用的加值服務,并開始自主研發設備,提供產品OEM、ODM、再到OBM的科技產品服務。自2018年起,開始導入服務設計及使用者研究,致力于伙伴共創新商業模式,并全面加大對運營服務管理方面的投資力度,積極拓展區域市場。依托面向目標市場的核心研發技術,在互聯互通的產品中,加大邊緣控制,并持續于應用、分析與服務三個層面的創新,持續提供更多加值性服務,保障用戶的安全、可靠、高效及可持續發展。產品對應當前市場需求,在各地方政府出臺的紅利政策背景下,通過整合信息科技與操作技術達到破壞式創新,落實降低成本與提升效能的目標。未來在大環境的潮流趨勢下,引領案例企業全面轉型升級,一方面識別確認自身定位;另一方面,順應新科技浪潮往分眾化、客制化與體驗式服務邁進,成功創造企業決勝新管理的關鍵。(三)企業策略創新綜效。對企業而言,企業最大的任務在于創造價值,在創造企業價值的過程中是由主要活動與輔助活動兩大部分所完成,彼此基礎要素互不相同,但又是具有相互關聯關系的生產經營活動,以此構成一個創造企業價值的動態過程。為了確保企業的執行力,通過策略、運營活動、人才發展活動相結合[4],提醒所有企業主,除了要仔細構建發展策略外,更必須思考如何將策略轉化為日常運營管理。策略創新的概念是以消費者尚待被滿足的需求和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一系列創新行動[5],并對產業環境具改變市場態勢的影響力。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案例企業以新視角來重新審視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進而提出創新策略思路。同時,在充分了解消費者的需求前提下,通過產品和技術創新來開展企業的策略創新,進行系統性的整合企業既有的內外部資源,以期能創造超越消費者預期的產品和服務。為了強化企業獲利能力的目標,一方面通過產品、技術和服務的創新來提高產品服務售價、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經營模式創新來提升運營效能。實際上,消費者待解決的問題和需求,是期望企業能在既有的產品和服務上提供新的解決方案,企業只要能善加利用自有資源和技術,活用營銷與包裝巧思,從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間接地創造無形的服務價值給更多的消費者。案例企業通過選擇要素來建立有別于競爭者的經營模式,進一步重組現有的產業結構或分工方式,以創造出新的策略定位和開發新經營模式。若從消費者尚待滿足的需求為開展策略創新作為基礎點,通過整合企業既有的經營資源,適時修正競爭市場下的運營模式等行動,以全力發展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和推動創新經營模式。綜合上述,研究認為策略創新的目的是重新界定事業版圖和經營范圍,并重新定義消費者及其尚待滿足的需求,以構建完善的經營系統為創新主軸。基于企業的中長期目標與發展愿景而規劃,案例企業在各類運營系統建置過程中,體會到產業服務設計的重要性,從了解產業的專業領域知識,到彌補產業發展缺口,再到使用者經驗設計,滿足產業與終端用戶真正的需求,精益求精,持續創新成長。不同的企業策略、經營思維與愿景目標,對企業長期發展路徑的效果,具有不同的影響機理。
四、創新型企業發展路徑:從產品型到平臺型的結構性改革
案例企業此類的中小創新型企業在嘗試改變行業市場與技術革新時,就已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展開新思路的探索,并持續向市場拓展者角色方向發展,積極推動企業從產品型向平臺型轉變,最終改變供給側的結構條件,朝向生態鏈的社會環境調整。(一)朝向跨產品外溢發展。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量不斷上升,隨著企業規模持續擴張,企業更應該探索如何有效實現規模經濟與范圍經濟[6],通過低復制成本進行跨產品外溢延伸是案例企業的發展核心。另一方面,社會環境是推動供給側創新型企業變革的起點,不僅決定了供需市場的條件,以及需求結構環境變化等。當消費市場的消費水平逐漸提升時,追求心理欲望的驅動力也持續提高,多樣性的消費空間也快速放大[7],因此精準地把握市場消費偏好成為產品創新的重要因素。在社會環境變革下,基于認知性勞動對市場需求、結構、環境進行探索后,逐漸形成“以市場引產品”的發展道路,利用外部環境力量(政策、資本)協助案例企業建立完善的軟硬件、互聯網服務的生態鏈,橫向延伸更多的產品服務種類,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創造更大的產品外溢效益,將創新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二)朝向跨群網絡外部性轉變。通過市場的跨產品外溢特性,有效連結市場與企業產品之間形成一個雙向平臺,從單一產品的服務網絡拓展至跨群網絡外部性,可協助企業找尋具適配性的產品生產,建立具高效益的合作伙伴關系,并在產品有效地進入該市場生態圈體系后,可通過適當投資打造利潤一致性[8]。案例企業圍繞著核心技術產品布局,進行產品服務延伸,有效利用現有的消費市場,通過自主研發設備,提供更多元的OBM科技產品服務及配套。目的在于強化國內醫療質量和建立良好的醫病關系,通過”精細化”醫院后勤管理體系,從而在服務成本、服務質量和服務可及性三方面取得一個良好的平衡,優化醫療實踐成果、創新醫療服務模式和業務市場,提供高質量的個人醫療服務體驗及滿意度。其次,借助成熟的生產模式進行模式復制,以消費驅動模式找尋合作伙伴,進一步快速復制和延伸產品市場的拓展。(三)朝向生態鏈收益結構調整。案例企業發展模式的基本定位,以構架一個整合式移動互聯網平臺,新增系統模組提供多元增值服務,利用價格結構非中性特點,對生態鏈結構進行轉變。一方面,由單一成本結構跨向生態鏈收益結構模式,強調以產品服務價值創造最大利潤,有別于傳統平臺型企業以硬件銷售利潤為主,更多的是后續服務業務所帶來的增長空間。另一方面,通過對市場認知的構成、市場與產品配置、產品服務生產模式復制等一系列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加速案例企業創建自身的生態鏈體系,平衡市場中帶來的不確定性和融合困境,最終實現收益結構的調整,以附加值為主的收益結構模式呈現。
五、結語
案例企業的快速崛起是隱含著在大變革時代下創新型企業發展的必然規律,更是具有益探索和模式推廣的意涵,有助于提煉中國創新型企業策略創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般規律和發展路徑。策略會引導企業經營走向,必須要能體現價值在企業運營的動態上,而企業經營的意義和目標,主要是以能落實解決消費者問題為定位,并建立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基礎上,提出新的策略思路,進而引領企業以新策略觀來思考未來的經營方向,探討如何以創新來打破既有市場的游戲規則,或以新模式建立新的競爭市場環境,追求以達到雙重目標—解決客戶問題與提升企業經營績效,讓創新成為企業日?;顒?,進而持續驅動成長,占領市場。
參考文獻:
[1]羅伯特.K.殷.案例研究:設計與方法[M].周海濤,李虔,李永賢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2]HamelG,PrahaladCK.Strategyintent[J].HarvardBusinessReview,1989,67(3):63-76.
[3]何軒,馬駿.被動還是主動的社會行動者?——中國民營企業參與社會治理的經驗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8,34(02):34-48.
[4]BossidyL,CharanR,BurckC.Thedisciplineofgettingthingsdone[M].NewSouthWales:RandomHouseBusinessBooks,2002.
[5]MarkidesC.Strategicinnovation[J].SloanManagementReview,1997,38:9-24.
[6]黃群慧,余菁,王濤.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國際經驗與中國情境[J].中國工業經濟,2017(11):5-25.
[7]袁富華.供給主導轉向消費需求主導:長期增長過程的調整與效率模式取向[J].學術研究,2016(10):79-89.
[8]劉潤.互聯網+小米案例版[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
作者:程琪 成龍 單位:1.珠海華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2.深圳匯醫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上一篇:磁材企業經營困境及對策
- 下一篇:納稅策劃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的應用
精品范文
9創新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