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論文
時間:2022-08-07 09:36:00
導語: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利率市場化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我們在把握這些機遇的同時,也要積極地應對潛在的風險。識別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規避其帶來的風險既迫切又重要。要徹底地消除和防范利率市場化帶來的影響,不僅需要商業銀行轉變經營模式、減少對傳統業務的依賴,還需要其強化利率風險意識、建立完善的利率風險管理體系。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的競爭力,也有利于商業銀行的長期發展。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利率風險;商業銀行
利率市場化一般是指存貸款利率由各商業銀行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關系來調節,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基準利率為引導,以同業拆借利率為金融市場的基準利率,各種利率保持合理利差和分層有效傳導的利率體系。它包括利率決定、利率傳導、利率結構和利率管理等多個方面。根據這樣一個界定,利率市場化后,原來被嚴格管制的利率將完全被市場化利率所取代,這將使商業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喪失利率管制下高額存貸款利差帶來的高額利潤,轉而要承擔利率市場化下的各種風險。因此,我們有必要研究這一變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影響
(一)利率市場化將使商業銀行競爭加劇、利潤下降
目前,我國選擇了在維持銀行基本存貸利差條件下控制存款利率上限和貸款利率下限的方式,這種限制金融資源配置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商業銀行主要是國有銀行輕易獲取高利潤。但被管制的利率一旦放開,金融機構存貸款的競爭加劇,利差縮小導致銀行利潤下降。而且目前我國銀行業的業務單一,存貸利差收入是主要利潤來源,這無疑構成對商業銀行的致命打擊。
(二)利率市場化下傳統的業務結構和客戶結構不能適應市場化的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商業銀行都采用以傳統的存貸款業務為核心、經營利潤嚴重依賴利息收入、業務發展過度依賴大中型公司客戶的經營模式,形成了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客戶結構、信貸投向嚴重“同質化”的狀況。利率管制放開后,單一存貸利差收入不能滿足銀行生存的需要,迫切要求商業銀行調整經營戰略及業務結構,使其面臨的風險和壓力都將增加。
(三)利率風險將成為商業銀行面對的主要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的波動致使資產收益與價值相對于負債成本和價值發生不對稱變化而造成銀行損失收入和資產的風險。根據商業銀行的現狀,利率市場化下我國商業銀行可能面臨的利率風險主要有:利率結構風險、收益曲線風險、選擇權風險和信用風險。
1.利率結構風險
存貸款利率波動不一致導致利率結構風險,通常表現為兩種形式:一是在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存貸款利差縮小導致銀行凈利息收入減少;二是在短期存貸利差波動與長期存貸利差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由于這種不一致與銀行資產負債結構不相協調而導致凈利息收入減少。這種風險在我國外幣市場已經初見端倪,其主要是由于大額外幣存款利率由銀行自行定價,而銀行又把利率水平高低作為爭奪市場份額和擴大資產規模的手段,這就在客觀上會引發存款利率上升幅度遠高于貸款利率上升幅度,利率結構風險逐步顯現的問題。
2.收益曲線風險
收益變動風險是指由于商業銀行自身資產、負債期限結構不匹配導致的收益不確定性。當利率敏感性資產大于利率敏感性負債,隨著利率上浮,銀行將增加收益?鴉反之,當利率敏感性資產小于利率敏感性負債,銀行收益將隨利率上浮而減少,隨著利率下調而增加。這就意味著利率波動使得利率風險具有現實可能性,在利率波動頻繁而又缺乏相應風險管理的情況下,銀行就可能遭受嚴重的風險損失。尤其是我國商業銀行長期處于資金剩余狀態?穴自然有“惜貸”的原因?雪,大部分存差資金都上存中央銀行或投資于國債,而一旦利率上升,銀行的國債投資將大幅貶值,由此可能給我國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損失。
3.選擇權風險
選擇權風險是指利率波動下,由于客戶行使存貸款選擇權而使銀行承擔的利率風險。根據我國現行利率政策,客戶可根據意愿決定是否提前支取存款(償還貸款),當利率上升時,存款客戶可通過提前支取再投入的方式套取較高利率;當利率下降時,貸款客戶可以以該期低利率新貸款提前償還該期以前高利率貸款。雖然有協議規定貸款不能隨意提前還款或收回,但在實際工作中,優勢客戶還是常常在利率下調時要求提前還款再以較低利率再貸款。尤其是近年來我國利率連續下調,客戶提前還款更是屢見不鮮。利率管制放開后,利率波動頻繁,無疑商業銀行將面臨著較大的選擇權風險。
4.信用風險
由于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即實際利率被政府限制和管制,處于非常低的水平甚至經常為負值),利率市場化往往會導致被壓抑的實際利率水平上升,而實際利率上升之后,由于金融市場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通常就會導致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逆向激勵,從而加大整體信用風險。二、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策略
1.建立合理的金融產品定價機制
利率市場化下,貸款利率成為貸款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貸款定價過高會在同業競爭中處于劣勢,反之,則可能使競爭到的貸款業務無利可圖。因此,建立科學合理的貸款定價機制,是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迫切需要。各商業銀行應該在市場基準利率基礎上參照合理的成本收益方法確定本行的基準利率水平,同時,使用客戶盈利分析模型確定對不同客戶的利率水平。在確定存貸款利率水平時,應綜合考慮風險補償、費用分攤、客戶讓利幅度、產品收益相關性及因提前還款、違約和展期等導致必要的價格調整等因素,最終確定價格水平。
2.積極推進利率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針對目前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現狀及利率市場化的要求,應努力作好以下幾方面工作:第一,制定科學的利率研究與決策機制,實行以利率風險管理為中心的資產負債管理。這就要求商業銀行設立專門的利率風險管理部門來進行風險管理。第二,建立利率風險管理的基本流程。國際上通行的基本流程一般都包括識別、計量、處理和評價四個階段,因此,我國商業銀行也應借鑒全球銀行業在利率風險管理中的有益經驗,使銀行盡可能地將風險限制在預設和可控的范圍之內。;第三,積極推行利率風險管理工具的開發和運用。
3.大力拓展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努力實現經營與收益的多元化
中間業務是指不構成銀行表內資產與負債、形成銀行非利息收入的業務。發展中間業務既能降低對單一存貸業務的依賴又能有效抵御利率波動的影響。而表外業務如為企業提供咨詢、投資決策、基金托管等則可為銀行業提供更大的利潤空間。
4.培養和引進利率風險管理人才
在西方商業銀行中,一支掌握并能靈活運用現代利率風險管理技能和方法的隊伍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我國的商業銀行利率長期處于央行管制的保護下,銀行從業人員沒有利率風險意識,缺少利率風險基本原理和控制技術的專業知識。因此,在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中,各商業銀行應對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強化其風險意識;同時,還應積極主動地從國外金融機構引進高素質、有經驗的利率風險管理人才,增加行業競爭的砝碼。
5.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利率市場化的經驗
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實現了利率市場化。實踐證明,國外利率市場化確實使許多國家從中受益,金融效率得到了提高,資金分配得到了優化,整個經濟、金融系統得到了改善。但也有一些國家在利率市場化后出現了銀行倒閉數量增加,甚至出現了金融危機的情況。因此,國外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對我國商業銀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易憲容.繁榮下的理性[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畢芳,孫璐.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策略探析[J].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6,(3):58-60.
[3]華先本.商業銀行利率風險管理機制的構建[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3)?押85-87.
[4]宋方.利率市場化: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利率研究,2006,(5):48-51.
[5]劉剛.利率市場化與商業銀行的利率風險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信息,2006,(10):150-152.
- 上一篇: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必要性論文
- 下一篇:企業機械設備安全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