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商業銀行政策性危機考究
時間:2022-10-30 03:51:00
導語:解除商業銀行政策性危機考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策性危機是由于國家法律、政策法規調整,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策略,導致商業銀行經營陷入困境的一種狀態。雖然商業銀行從經營性質來說可以不從事政策性業務,但是,它絕對要受制于政策調整的影響,如果商業銀行不能很好地應對,極有可能導致經營上的失敗。
一、商業銀行政策性危機的表現及影響
1.商業銀行政策性危機的表現
涉及到商業銀行的政策很多,受政策影響,商業銀行可能形成的政策性危機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1)價格政策危機。價格是商業銀行盈利多少的重要杠桿,商業銀行的價格即是存、貸款利率標準和其他業務的收費標準。目前存貸款利率主要由人民銀行基準利率,但規定了存款利率的最高限和貸款利率的最低限,在此范圍內商業銀行有一定的浮動權。中間業務收費主要由監管部門根據不同的產品品種規定不同的價格調節方式,主要有指導價和市場價,如結算業務收費標準指導價和市場價。一般情況下,存貸款會保持一個合適的利差,以保持商業銀行的適當的盈利水平。但是出于宏觀調控的需要,如國家為了促進消費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消費貸款利率,結果,如果消費貸款比重大的商業銀行可能造成大面積虧損;再比如為控制房地產信貸過熱勢頭,規定房地產貸款首付比例,提高房貸貸款利率,造成眾多按揭貸款償還能力下降;規定銀行卡必須收費,雖然可能增加銀行卡業務收入,但可能造成銀行卡消費功能的減弱。所有這些,如果一旦某一政策影響到商業銀行的主體業務,就很可能導致這家商業銀行經營陷入困境。從宏觀上來講,如果利率與實際價格水平脫節,極可能引起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的大幅度波動。
(2)匯率政策危機。匯率是一國貨幣與他國貨幣的比率,匯率上漲,本幣貶值,則意味著進口同等物資要用更多的本國貨幣。此時,國內企業不愿多進口,反而會積極出口,持外幣升值;同時,商業銀行的外匯資金則意味著市場價值的損失。反之,匯率下跌,本幣升值,則意味進口同樣的物質用更少的本幣即可購得,此時,本國企業寧愿多進口,而對出口則積極性下降。國家目前實行的是浮動匯率制,即以基礎匯率為準,各商業銀行的結售匯率按一定比例浮動。國家公布的基礎匯率往往帶有戰略性和突然性,匯率政策的調整一方面影響商業銀行客戶經營狀況,另一方面影響商業銀行外匯資金的價值,對于以外匯業務為主體業務,以涉外企業為主體客戶的商業銀行,受匯率政策影響的可能性很大。
(3)國家宏觀政策調整造成的的產業危機。從新中國建立以來經濟發展趨勢分析,每次進行的宏觀經濟調控都是從控制固定資產規模,控制信貸投入人手,而固定資產投資往往又是與商業銀行信貸投入緊相連。前一個經濟周期在控制房地產熱時,結果造成了眾多的半拉子工程,爛尾工程,使以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出現了嚴重的貸款質量危機和支付危機,而且固定資產投資控制往往對下游產品產生很大的傳遞作用,會造成一系列客戶經營的失敗,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經營失敗。
(4)存款準備金率造成了資金緊張危機。存款準備金是商業銀行存放在中央銀行以備支付的資金,中央銀行會根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及時調整準備金率以控制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規模與速度。中央銀行確定的存款準備金率是根據市場總體資金供求狀況確定的,同樣,對于某個商業銀行而言可能資金供求狀況和市場總體狀況相反,因此,中央銀行存款準備金率新政策一旦出臺,可有會加劇某一個商業銀行資金供求矛盾,使其經營陷入無助狀態。中央銀行還可通過利率手段買賣市場流通中的票據,同樣可以影響商業銀行的資金供金求狀況。
(5)稅收政策造成的財務危機。從國家稅務角度來講,需要從全局經濟發展角度出發來進行稅收政策調整,如前幾年推出的存款利息所得稅,很多銀行由于準備不充分,結果造成大量客戶流失。再比如稅務部門對商業銀行的一些納稅基數或稅率調整,也可能造成商業銀行陷入財務困境,抑制某些業務的發展。而呆賬貸款核銷政策的調整,也將造成銀行間的不平等競爭,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困難。
(6)監管政策造成的準入危機。商業銀行作為社會企業,既要受到國家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管理,還要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專業監管。國家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會根據國際金融市場狀況,監管水平和方法及國內的商業銀行的情況出臺監管政策。如國家銀監會為了履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規定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要等于或大于百分之八。如不滿足這一要求,商業銀行就面臨退市的危險或削減危機資產規模或限制業務的開展。就因為這一條可以使不少中小商業銀行陷入經營困境。另一種情況是,監管部門放松商業銀行的市場準入管制,使更多的資本進入銀行領域,造成某些銀行的業務量下降、盈利能力降低的危機。
2.政策性危機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
一是持續時間較長。政策性危機一旦形成一般對商業銀行影響時間較長,而且有些政策一旦實施,如效果不明顯還會不斷加大力度,在某種程度上會加劇商業銀行政策性危機的程度。
二是具有強制性。政策一旦出臺,作為市場主體之一的商業銀行必須無條件執行,商業銀行面對政策性危機不是討論政策合理性與否,而是如何根據政策來尋找本企業的出路。
三是影響面較廣。政策性調整的重大特點就是波及面廣,傳遞速度快,對商業銀行發展影響深遠,一定程度上必須要求商業銀行經營必須從體制和機制上進行調整。
四是政策性危機具有復雜性。政策性調整往往是涉及到多個政策的同時調整,多管齊下才可能實現某種目標,因此,商業銀行一旦形成政策性危機,在處置難度上要高于其他類型的危機。
因此,商業銀行政策性危機一旦成為現實,就可能導致資產質量惡化,財務效益下降,最終只能退出市場。
二、商業銀行應對政策性危機的策略
1.商業銀行應對政策性危機的準備
首先,商業銀行高管人員要高度重視政策因素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增強防范政策性危機的意識,要把防范政策性危機列入商業銀行危機管理中。不僅要重視宏觀政策研究,也要重視區域政策的研究;不僅要重視本行的政策,也要重視其相關行業的政策。只有高度重視,增強政策性危機意識,在經營活動中才能有充分的應對準備。
其次,政策的形成往往是有規律性可言,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要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來負責此項工作,當然,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完全可以利用社會咨詢機構、科研院所來為其服務,這樣既可達到研究政策的目的,又利于節約成本。
第三,經濟政策特別是金融政策出臺往往涉及面廣且又很突然,因此,商業銀行要把應對政策危機作為常規工作來做,要建立應對各類政策的反應機制和預案,對各類政策的出臺有充分的準備。
第四,在制定商業銀行發展戰略過程中,要注意商業銀行業務結構在行業、區域、品種上的分布結構,只有戰略結構優化,才能為應對危機提供充分的準備。
2.商業銀行應對政策性危機的策略
對已經形成的政策性危機進行緊急救助。如對房地產貸款利率大幅度提高,約束了房地產企業的信貸要求,此時商業銀行要利用儲備客戶,及時轉移投放新的貸款客戶,保留相應的貸款規模和利息收息水平。又如匯率政策的調整,可能導致涉外企業虧損、破產,加大了涉外貸款危機損失的可能性,商業銀行可以及時收回這方面的貸款,壓縮涉外貸款規模,放緩貸款投入速度,商業銀行可通過增加流動資金貸款或資金運用多元化來解決資金頭寸過多。
- 上一篇:商業銀行發展中間業務考究
- 下一篇:交通局黨建工作健全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