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優化路徑探析

時間:2022-10-13 10:25:30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優化路徑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優化路徑探析

摘要:商業銀行在信息不對稱不僅會阻礙金融市場的發展,還會使自身的經營風險加大,從而間接地影響了銀行的信貸能力。筆者就現階段商業銀行在信貸管理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的主要幾種情況,并提出關于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優化路徑

一、商業銀行在信息不對稱面臨的主要情況

(一)借款人、擔保人與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首先,作為借款人要向銀行取得貸款,須向銀行提供一系列的資料,包括各種財務報表和非財務信息,而在提供的資料中借款人總是提供對自己有利的資料,有的甚至提供虛假資料欺騙銀行,如果銀行不加以調查和識別,就會增加不良貸款的發生概率,銀行的資金風險就會受到威脅。其次,銀行在調查過程中由于信貸征信系統的不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對相關財務資料、經營者的品行及涉及的民間借貸情況取得很困難,往往要到引成不良后才能發現。再次是銀行在從事信貸活動中,對借款人提供的資料不進行仔細的甑別,可能會把貸款給貸給經營情況不是很好的借款人,而提供真實情況的又不能順利放款,致使企業不能順利完成投資項目,失去發展機會。借款人與擔保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有的借款人與擔保人僅僅是為了取得借款而引成的互保關系,相互之間情況不是很了解,有的雖然了解但不深,如一家企業貸款不良,甚至引起另一家或一連串企業的聯鎖反應,使銀行的損失更嚴重。

(二)商業銀行內部信息不對稱

商業銀行內部信息的不對稱也時有發生,主要體現在銀行信貸人員的道德風險和銀行內部管理信息不對稱。信貸人員若利用自己的職權和謀取私利,將資金發放不符合貸款條件的個人和企業,就會造成不良貸款,使銀行利益蒙受損失。銀行內部管理的信息不對稱主要體現在信貸人員的工作水平不高,沒有做到盡職調查,將信貸企業的營運能力過于美化或忽略不正常指標,而貸款審批人主要依靠信貸人員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批,這容易造成銀行內部信息不對稱。商業銀行內部信息不對稱還表現在銀行的互聯網系統中,不少銀行的業務處理系統存在漏洞,增減的業務不能同步化,增加了信貸信息不對稱的可能性。

(三)商業銀行與政府及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一是當地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是經濟發展的主管部門,每年都會作出經濟發展的適度調整政策,如果政府與商業銀行的信息不對稱,銀行便不能及時了解政府的產業支持方向,這就會導致商業銀行失去了發展的先機,使銀行不能及時借款給政府部門支持的投資項目,導致大量資金閑置,效益降低。二是銀行與工商、稅務、房管、土地等政府部門的信息不對稱,由于各政府部門的信息有時未能及時公開或者公開不完全,如果商業銀行在辦理貸款時未做到及時有效的查詢,則也有可能造成的信貸風險。

(四)商業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現階段,各商業銀行之間的激烈競爭,銀行之間為了爭取客戶,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從而將客戶貸款信息視為商業機密,銀行之間缺乏充分的信息共享,雖然央行設立了信貸查詢體系,但由于監管不善,商業銀行存在信息錄入不及時和不準確的現象。同時,銀行之間的貸款條件亦存在差異,如一個客戶從多家銀行貸款,有一家銀行壓縮或收回貸款,就會出現另外銀行貸款回收困難,容易造成不良貸款。

二、針對商業銀行信息不對稱提出信貸管理優化建議

(一)加強制度完善,提高人員素質

一是商業銀行要及時修改完善各項信貸管理制度,明確各崗位的職責,嚴格貸款操作程序,對因違反規定而造成損失的實行追責。二是銀行對信貸人員進行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業務能力和誠信評價。在選聘工作人員應選擇一些業務能力較強、思想素質高的,對于工作經驗較淺的人員應積極開展各種培訓,提高信貸人員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技巧,減少風險的發生。三是要強化宣傳。及時公開貸款條件、品種、利率等,接受社會的監督,確保每一筆貸款的發放有據可依,加強誠信道德社會的建設,杜絕各類腐敗現象的發生。

(二)注重貸款“三查”制度,及時更新和糾正信貸檔案

嚴格的“三查”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情況。一是在調查過程中要做到真實、全面、規范與客觀,認真細致地收集客戶的第一手資料,對在調查中取得的第二手資料一定要取得依據,做到有據可查。二是在貸時審查時,嚴格制度要求,對調查情況進行嚴格仔細的審核,發現問題及時退回。三是重視貸后檢查。在貸款發放后要及時對資金用途、經營情況等進行檢查,以便發現和預警風險,從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在加強“三查”的同時要注重對信貸檔案收集,對信貸檔案的進行動態管理,收集的資料及時歸檔和錄入信貸管理系統,錯誤信息進行糾正并說明原因,對各類信貸檔案實行專人保管。

(三)加快銀行信息庫建設

商業銀行應設立獨立的信息收集和處理部門,運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設施,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可與人行征信系統,甚至與公檢法、工商、房管、稅務等系統建立連接,做到資源信息的共享。同時銀行也要強化對數據的管理工作,建立并實施嚴格的信息管理流程,對獲得的各類信息進行分類匯總,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一個體現客戶信息和內部信息管理要求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

三、結束語

商業銀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會面臨財務風險,在創新性市場條件下,銀行必須面對并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加強銀行內部監管體制的建設與動態檔案管理的條件下,時時更新和精細分類個人和企業還款信息和信用額度,加強信息的公開披露,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降低不良貸款的現象發生。

作者:胡一鳴 單位:浙江蕭山農村商業銀行營業部

參考文獻:

[1]王靜,張丹嵐.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1,12:43-44

[2]鄭聽妤.信息不對稱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5,0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