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分析
時間:2022-12-12 09:14:21
導語: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村商業銀行外匯業務普遍發展較晚、基礎薄弱,風險管理意識也相對淡薄。在經歷了兩次匯改之后,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雙向波動不斷加強。以上因素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風險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當前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組織架構不夠嚴密高效、風險識別與計量技術程度較低、風險管理控制模式較為單一等問題,提出了完善風險管理組織構架,提高風險識別與計量水平,拓展風險管理控制手段等相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
一、引言
外匯頭寸(ForeignExchangePosition)具體指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購買超過出售或者出售超過購買某一幣種外匯的狀態,在某一時間段內買賣不平衡,形成了差額,即意味著存在外匯風險暴露,或稱做外匯頭寸敞口(ForeignExchangePositionExposure)。在商業銀行的會計記賬本位幣與持有的外匯頭寸匯率發生變動的情況下,持有的外匯頭寸將對記賬本位幣升值或貶值,相應地,對商業銀行的損益產生影響。2005年以來,我國經歷了兩次匯改,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人民幣匯率不斷呈現雙向波動加強的趨勢,且波動幅度、頻率隨著匯率市場的改革進程逐步提高。同時,外匯交易市場逐步成熟完善,新的交易品種逐步推出,農村商業銀行除了對客外匯交易除了即期交易外,還可以辦理遠期、掉期、期權等外匯衍生交易品種。此外,國家外匯管理局、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等金融業監督管理機構對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的監管要求逐步嚴格,監管構架日趨完善。以上因素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外匯頭寸風險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完善外匯頭寸風險管理這一課題在農村商業銀行長遠穩健發展中存在更具戰略性的深遠意義。
二、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來源及分類
(一)外匯頭寸風險來源。從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產生的主要來源看,外匯頭寸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農村商業銀行應客戶的要求進行外匯買賣,即銀行對客結售匯。原則上來講,外匯銀行在代客戶買賣外匯交易過程當中,銀行只充任中介人,及時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賺取部分匯率價差,并沒有外匯風險。由于外匯交易的買賣之間存在一定時間差,或者外匯交易員主觀操作中加減部分點差,使農村商業銀行不得不在一定時期內持有外匯頭寸,這實際上相當于客戶把外匯風險通過外匯交易轉移給了農村商業銀行。2.農村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的外匯交易業務。正常情況下,農村商業銀行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對客結售匯產生的外匯頭寸,以降低或完全避免外匯頭寸風險。或者,農村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是根據對匯率走勢的預測,希望低買高賣,以獲得投資收益的行為。由此買賣交易之間存在的時間差,農村商業銀行持有外匯頭寸敞口。3.農村商業銀行在開展外匯信貸及貿易融資業務中,由于外匯信貸資金的借、收,以及貸款資金收付時間不一樣,導致一定期間內農村商業銀行外匯存款余額(外匯負債)與外匯貸款余額(外匯資產)產生期限錯配,使農村商業銀行在一定期間內被動持有外匯頭寸。(二)外匯頭寸風險分類。從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的類型來看,當農村商業銀行買入外匯的總額超過賣出總額,或者外匯信貸業務中外匯貸款余額大于外匯存款余額時,農村商業銀行的外匯資產超過外匯負債,持有的為正頭寸,或稱超買頭寸(OverbuyPosition);相反,當賣出外匯的總額超過買入總額,或者外匯信貸業務中外匯存款余額大于外匯貸款余額時,稱為負頭寸,或稱超賣頭寸(OversellPosition)。當農村商業銀行持有外匯正頭寸或負頭寸時,本位幣對外匯匯率變動對農村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損益將產生直接影響,如表1所示。
三、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現狀
2005年,人民銀行宣布開始第一次匯改,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時隔五年后的2010年,人民銀行宣布重啟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開始了二次匯改,擴大匯率波動幅度。近年來,國內和國際經濟金融形勢發生劇烈變化,在匯率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更加頻繁,更加劇烈,匯率預期不確定性增強的特點。這一形勢倒逼我國農村商業銀行逐步建立對外匯頭寸及敞口風險的管理。匯改以來,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在外匯頭寸風險管理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大部分開辦結售匯業務的農村商業銀行風險監控部門均已經將外匯頭寸風險管理納入其管理范疇,并逐步完善了相應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在外匯頭寸風險識別方面,通過自下而上的統計系統,建立總行風控部門對分支機構外匯頭寸的全方位掌握;風險測量方面,采用了敞口分析法等數量化計量手段;風險控制中,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主要采用的是通過銀行間外匯市場頭寸平補。總體來說,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在管理體系、風險識別、計量和控制技術等方面與大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差距正在逐步縮小,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在新形勢下難以應對業務不斷拓展創新、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加強、金融監管逐步趨嚴等諸多因素帶來的挑戰。
四、存在的問題
(一)風險管理組織架構不夠嚴密高效。組織架構方面,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接近于傳統的行政管理體制。從縱向看,體現為總行、分行、支行、網點之間的分級管理。由于從總行至營業網點層級較多,加上各個組織級別協調程度不強,很難從全局上計量和控制外匯頭寸風險,風險管理缺乏全局規劃的科學性與全系統的完整性。管理信息的傳遞從總行、分行、支行到網點終端,傳遞途徑過長,容易產生信息遺漏。從橫向來看,有些分支機構尚未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而是將風險管理職能分散在各業務經營部門之中,呈現出一種分片管理、各自為政的局面,而涉及外匯頭寸風險的業務部門包括國際業務(貿易金融)部、個人金融部、營業部等,各個部門的風險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從整體上缺乏一個統一有效的體系或管理機構,使得這些銀行的外匯風險往往高于其設定的限額。(二)風險識別與計量技術程度較低。在風險的識別方面,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對外匯頭寸風險的識別主要是從外匯賬戶入手的。在過去2005—2014年期間長期的人民幣單邊升值態勢下,從業人員普遍較為缺乏外匯頭寸風險管理的意識,很難準確地鑒別出業務中存在的風險。在風險的計量技術方面,我國農村商業銀行慣用較為傳統的計量模式,注重定性及經驗分析。從業人員在對風險的計量上往往借助自身經驗進行判斷,決策主觀性強,在定量分析上存在欠缺。與國際先進銀行運動大量的數理和金融工程模型對外匯風險進行度量比較而言,對外匯風險的計量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大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普遍已經采用VaR在險價值法來識別和計量外匯頭寸風險,或者按照各自業務特長開發出適合本行的內部計量模型。而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外匯風險敞口分析法、外匯敞口法(SAP法)。此外,我國匯率市場化程度不夠高,內部控制方法不夠科學等原因,給風險的準確計量造成相當的困難。(三)風險管理控制模式較為單一。在風險的控制方面,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主要通過簡單的交易平盤方式來規避外匯頭寸風險。然而,目前國際貨幣市場上,品類繁多的諸如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期權、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已經發展成為最重要的外匯頭寸風險規避手段,且各類衍生工具已經在西方成熟金融市場上運作了幾十年。在我國,外匯衍生產品的交易歷史不長,外匯遠期、掉期是2005年匯改以后推出的,外匯期權推出的時間則在2011年。由于推出時間不夠長,且交易市場仍處于不斷的優化過程中,農村商業銀行、企業在短時間內迅速大規模地接受外匯衍生產品并廣泛運用是存在一定難度的。從具體業務來看,由于市場參與面較小、金融衍生工具的定價機制不夠完善、外部監管較為嚴格等,外匯衍生產品目前在我國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規避中發揮的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
五、相關對策建議
(一)完善風險管理組織構架。完善風險管理,首先是需要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組織框架,并使其具備一定的獨立性。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一部分,討論外匯風險管理組織結構,應當從農村商業銀行整體的風險管理組織結構出發。從國內外先進的風險管理經驗來看,一個高效、獨立的管理構架必須包括一個權威的決策機構和一個執行有力的管理團隊,并且相互之間分工明確、相互制衡。同時,提高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加強風險管理部門的話語權與執行權。(二)提高風險識別與計量水平。一方面,需要主動借鑒大中型股份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經驗,積極運用大數據的力量提升風險識別與計量能力。另一方面,有效運用市場化的方法手段從內部選拔和從外部招聘外匯頭寸風險管理人才,建立科學的促進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培養精通外匯風險管理業務的業務骨干及管理人才。同時積極引入在險價值等先進的風險計量方法中,提高風險識別與計量水平。(三)拓展風險管理控制手段目前農村商業銀行外匯頭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風險控制的手段較少。除了傳統的交易平盤方式來規避外匯頭寸風險以外,還應該積極通過遠期外匯買賣、外匯期權、貨幣互換、利率互換等金融衍生工具拓展業務,同時借助金融衍生工具的避險功能,實現自身外匯頭寸風險的有效規避。
作者:項質略 孔志偉 李文妍 單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農村會計職業化管理探究
- 下一篇:農村電網改造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