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思考
時間:2022-12-27 10:28:48
導語: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商業銀行的發展規模逐漸擴大,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大數據處理、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經與商業銀行的業務實現了有效的融合,科學技術的應用可以為人們帶來優質化的服務,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信息科技的應用也為商業銀行帶來了一定的科技風險,這些風險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進行探討,希望為相關人士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是銀行的一種類型,主要承擔吸收公共存款、發放貸款等業務,對我國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在21世紀,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已經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信息科技管理不僅可以保障銀行業務的穩定性,還可以保障客戶的信息安全,所以現階段我國要對商業銀行的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策略進行研討,從而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一、完善風險治理架構
在對風險治理架構進行健全時,需要將工作重心放在信息科技管理、信息科技風險管理、信息科技風險審計等方面,從不同的角度與維度來防控風險,在安排這些工作重點時,相關人員要注意,在事前、事中、事后對信息科技風險進行管理。(1)在信息科技風險管控階段需要以風險排查為基礎,依據相關的監管要求,將風險管控措施應用在IT關鍵環節中,信息安全科室要起到表率作用,引導各個IT子專業科室通過相應的風險控制工作,做好信息科技風險的管理與檢查。(2)在科技風險管理架構中,需要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體系,從而使相關人員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檢查與評估風險控制的執行情況,從而將商業銀行科技風險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對制度進行建設時,一是在新產品、新系統投產前,需要對投產方案、回退機制等進行構建,從而有效地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二是相關工作人員對信息安全風險案例進行綜合的分析,總結新的風險點,從而確保信息科技風險具有針對性。三是需要建立相關的監督評價機制,監事會、董事會、管理層等需要對信息科技風險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與評價,并落實責任到人的制度,從而使信息科技風險的業務操作流程趨于規范化。最后,需要以預防為主構建信息科技風險的管理體系,在這一階段,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從用戶管理、變更管理、硬件管理、機房管理等方面對相應的檢查計劃進行構建,并且要加強信息科技的連續性管理,對技術領域的應急預案進行完善與演練,并且根據演練結構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除此之外,相關的工作人員也需要確保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專業性、系統性、獨立性,對現場與非現場的檢查工作進行完善。
二、明確風險管理策略
從目前的情況看,我國在對信息科技風險進行管理時,需要制定分類分級的策略,從信息系統、信息科技風險、信息科技風險事件等三方面進行分級管理,進而有效地提高信息科技風險的管理水平。信息系統的分級管理需要以重要程度為基準,將其劃分為三種系統形式,即核心生產系統、重要生產系統、一般信息系統,在系統劃分完成后,需要將清單式管理策略應用其中。信息科技風險的分級管理需要依照風險影響程度,將風險劃分為高、中、低三種形式,依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對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完善。其中在對高風險隱患進行控制時,要確保控制措施的及時、全面。信息科技風險事件的分級管理主要是以持續時間、影響范圍、損失程度等為基礎,將其劃分為一般信息科技風險事件、重大信息科技風險事件、災難性科技風險事件等。針對一些重大、災難性的科技風險,需要應用對停留時間段內金額損失的轉化標準進行明確,并且要針對在這些類型的科技風險事件,需要大幅度提高信息科技風險的經濟資本計量標準。
三、創建一支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團隊
風險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商業銀行信息科技的風險管理水平,所以相關部門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提高風險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首先,在招聘環節,可以高薪聘請一些專業院校畢業的人才,這些人才通常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為基礎,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可以利用58同城、智聯等網絡軟件對人才進行篩選,從而使其滿足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崗位需求。其次,商業銀行需要對員工進行定期的培訓,培訓內容主要以風險管理方法、相關的規章制度等為主,從而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與風險防范能力,有效地避免科技風險等問題的發生。在培訓結束后,商業銀行也需要建立相應的考核制度對培訓結果進行檢驗,并在考核制度中可結合相應的獎懲措施,從而有效地發揮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其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培訓當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是保障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具體采取完善風險治理架構、明確風險管理策略、創建一支高素質的風險管理團隊等措施來提高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水平,進而為商業銀行的健康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國敬.對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的思考[J].中國金融電腦,2018(4).
[2]王海潁.商業銀行信息科技風險管理框架比較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5(2).
[3]陳金富.技術引領“三流”融合助推普惠金融發展[J].上海金融,2018(9).
作者:劉金梅 陳 晶 單位:山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 上一篇:銀行職員斜方肌疲勞程度分析
- 下一篇:農村商業銀行內控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