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特征與防范機制
時間:2022-03-13 10:54:35
導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特征與防范機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辦理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重要的盈利方式,同時也是商業銀行金融風險的集中點。分析了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來源、特征,從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建設、分散資金投資以及風險防范機制建設等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幫助商業銀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風險特征;防范機制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面臨供給側結構改革、利率市場化和金融脫媒的局面,經濟也呈下行趨勢,經濟結構調整節奏加快,產能過剩行業退出了市場,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蕭條,這些都給商業銀行的金融信貸業務風險的防控帶來巨大壓力。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盈利的重要保障,面臨復雜的金融與經濟環境,我國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風險也一直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表現為信用息差和信用違約。
1商業銀行信貸風險來源
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主要表現為質押產品的價值變化導致商業銀行息差損失和信貸主體債務違約造成信貸資金損失兩個方面。這兩種風險都來源于信貸業務的各個環節及內外部環境。1.1經濟環境變動。經濟環境主要包括微觀經濟環境和宏觀經濟環境,商業銀行內部的運營環境、信貸對象的經營環境等都與宏觀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因此,信貸風險主要來源于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動。2018年的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國各個行業的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從而直接影響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了國內企業的投資行為和經營績效,導致經濟下行,外貿出口受阻,實體經濟發展困難等,這些都在無形中增加了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1.2政策的影響。金融市場的發展關系到我國經濟的活力,特別是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直接影響市場上的投資行為,因此國家不斷調整貨幣政策和金融政策,推動我國經濟的穩步發展。政策變動對我國金融信貸風險的影響表現在兩個方面。①利率的變動。利率市場化后,通過貸款業務賺取息差的業務模式受到很大的影響,貨幣政策的調整和利率的頻繁變動增加了金融信貸的風險。②產業政策的調整。產業政策調整是依托金融工具進行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貸業務的不確定性,不斷調整的信貸資金政策使投資環境更加復雜。因為需要政策作為導向的行業通常是不穩定的,政府政策監管環境的調整,給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帶來了雙重壓力。1.3商業銀行內部風險。商業銀行的內部風險主要存在于信貸業務的辦理過程中。在這個環節中,信貸風險主要表現為操作風險、人員道德風險、風險防控風險、流程風險和管理風險等。盡管商業銀行有完善的業務流程和風險防控流程,但商業銀行將注意力轉向了量的增加,忽視了風險控制。很多商業銀行內部缺乏科學的業務操作和風險審批流程,風險管理缺乏量化的評價指標,信貸業務辦理缺乏事中和事后控制。
2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特征
2.1信貸不良率逐年提升。隨著供給側經濟結構改革的提出,我國各行業的投資規模顯著擴大,商業銀行的信貸總額快速增加,但是經濟環境的變化增加了金融信貸風險,不良貸款余額與信貸不良率均呈現上升的趨勢。截至2018年6月,全國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已超過19600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6%。我國商業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明顯下降,這表明商業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下降,商業銀行的信貸凈息差也從2012年的2.75%降到2017年的2.10%。2.2信貸風險集中。商業銀行信貸投向與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相關。制造業、批發零售業、農業等行業的產能過剩情況明顯,給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帶來了很多風險。在2018年上半年披露的行業不良貸款情況中,批發零售業、制造業、采礦業和農林牧業等是重災區。這些行業中有很多企業出現產能過剩情況,經營困難,大多通過國家政策獲得信貸資金,但是到期償還率低。2.3資產泡沫傳導風險突出。長期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泡沫化現象嚴重,如股市、房地產、互聯網等行業。由于這些行業的資產泡沫受到擠壓,出現了股市萎靡不振、房地產市場蕭條、互聯網行業進入寒冬的現象,這給商業銀行收回信貸資金及獲得收益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此外,經濟下行也減少了居民與企業的收入,提高了企業和個人的違約率。2.4金融市場同業競爭加劇。金融市場化改革不斷推進,金融脫媒提高了金融市場活力,但金融市場融資渠道、融資方式以及金融機構的增多,給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增加了競爭壓力。一方面,金融脫媒分流了商業銀行的信貸資金來源,導致存貸款資金結構錯位。另一方面,融資渠道增加會分散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降低客戶質量,增加信貸業務風險。
3應對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的措施
3.1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在銀行內部實行權責分離制度,嚴格劃分審核與放貸、現金和票據的保管、記錄等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建立標準化的崗位管理、業務管理、崗位責任和風險評定體系,信貸管理、貸款發放等崗位實行人員輪換制度,優化業務操作流程,實行標準化操作,強化風險控制。3.2加強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用。構建完善的信貸業務信息管理系統,將整個業務的辦理納入到信息管理系統中,推進職權和流程的可視化。加強對業務資料的整理與存儲,強化對信貸客戶的管理和評估。借助信息系統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及時公布商業銀行內部財務績效和經營狀況。3.3分散信貸資金投向。商業銀行需要做好行業研究與分析,促進信貸投資向多元化發展。一方面要避免信貸資金集中在房地產、互聯網、股票等市場,規避資產泡沫的傳導效應。另一方面,加強對制造業、農牧業等傳統行業的研究,分析行業發展方向,多關注科技研發和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3.4完善信貸風險管理體系。①商業銀行應建立信貸業務風險管理制度,依據制度管理信貸業務。②強化信貸風險管理的量化和KPI指標建設,在風險指標權重評估的基礎上識別風險,并使其與員工績效掛鉤。③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監測與信貸活動相關的特定行為主體,分析獲取的信息資料,判斷隱藏風險的大小。④完善信貸風險處置機制,建立信貸風險處理案例庫,加強事中與事后的控制,建立一支專業化的金融團隊,采取風險補償、分散投資、擔保等方式轉移風險。
作者:徐誠輝 單位:華南理工大學
- 上一篇:信貸征信授權合規性研究
- 下一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商業銀行信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