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表現形式及措施

時間:2022-04-03 10:40:29

導語: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表現形式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表現形式及措施

摘要:伴隨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商業銀行獲得迅猛發展,2017年度全球排名前十的銀行我國占有四個席位。但在高速發展的同時銀行會計風險隨之而來,案件增多,損失較大。銀行會計屬于商業銀行生產運營的前提條件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形式多樣,怎樣高效預防成為商業銀行必須處理的難題。文章嘗試著對國內商業銀行存在的會計風險呈現形式進行介紹,并闡述相關的有效防范策略。

關鍵詞:商業銀行;表現模式;防范策略;會計風險

金融組織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都離不開金融。金融安全和穩定是社會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金融市場上各類金融產品及衍生品層出不窮,針對這些創新產品的管理制度建設一定程度上緩于業務發展,從而導致銀行會計風險隱患不斷暴露,虛假票據詐騙等案件時有發生。商業銀行如若疏忽了這塊風險預防,未做好內控管理工作,將給各種經濟犯罪提供機會,帶來不可預計的后果。因此,銀行會計風險的有效管理是銀行風險管理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

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主要是銀行在經營管理過程中,由于會計核算差錯或會計信息提供不嚴謹,對經營管理決策造成誤導,使得決策失誤或經營惡化等情況出現,為銀行財產及信譽造成不利影響或損失的可能性。銀行會計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有:(一)會計制度問題。商業銀行現有的會計機制建立與企業財務政策修改很難與銀行項目發展的節奏相統一。近幾年,商業銀行項目逐漸朝著綜合性業務轉變,新業務種類紛紛涌現,創新模式多樣化,國家在財務制度建立及企業財務準則修訂期間考慮不周全,標準化的財務核算比較落后[2]。商業銀行財務核算與創新項目研發分屬于不同部門管理,在新項目的推進過程中,未能及時出臺會計核算操作標準,業務缺少相關制度管束,因此,新業務的組織與試行也存在較大的風險。會計業務復雜繁重,少數地方性商業銀行中管理機制對項目流程工作者還沒有建立統一標準的管理及控制機制,工作環節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會計核算風險很高。(二)會計結算問題。商業銀行的會計結算問題關鍵是指會計結算信息缺少真實性、精準性,其體現在營業利潤的結算上不夠精準和嚴謹,產生該種現象有客觀因素也有人為因素。少數銀行由于某些考核或是盈利的需求,通過壞賬的計提等增多或是降低利潤。一個階段的利潤結算工作的整體情況是該階段商業銀行運營成果的主要體現,更是同業之間考評的一項關鍵指標,若信息不精準,將影響到商業銀行的經營決策以及監管部門的監督管理。(三)會計監督問題。商業銀行內部的會計監督工作,即對銀行自身的各種會計運營是否合法合規加以控制與監督管理。針對商業銀行而言,特別是少數銀行分支機構或是地方性銀行會計監督工作相對較為薄弱,會計監督檢查流于形式,許多不標準的操作行為依舊存在,會計監督未真正發揮出應有的職能[3]。這種情況的存在導致商業銀行面臨著巨大的經濟損失風險。若對此沒有采取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在風險不斷發生造成不良聲譽影響的同時,更會影響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四)票據結算風險。結算工作主要是銀行提供給用戶多種支付、結算方式和工具,讓用戶在常規經營項目中的貨幣得到支付與過戶轉交,是一種具備中介屬性的金融服務活動范圍。票據是銀行結算活動中常見的支付介質,在給銀行和用戶帶來了方便的基礎上,也帶來了較大的風險[1]。這種風險在票據的出具、流通、結算完畢整個交易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呈現出來:第一,票據當事人自身票據行為不標準,由此會引起相關風險。第二,若結算的中介者在操作過程存在失誤或是違規行為,將會引起相關風險。第三,在票據上,犯罪行為的不斷增多,給商業銀行中票據結算工作造成風險。第四,用戶公司、銀行、司法部門三者針對相應的票據沖突法律法規的了解存在不統一性,在理解方面存在的差異引起一些風險。(五)計算機軟硬件與網絡風險。現如今,商業銀行會計業務成功完成了由傳統的人工核算模式轉變為計算機電算模式。采取會計電算化之后,商業銀行項目變得更為便捷與精準,但也引起了諸多問題[4]。首先,不法者利用銀行員工竊取銀行客戶重要信息、資料,產生挪用、貪污、欺詐等不良行為給商業銀行帶來巨大損失,影響商業銀行的社會聲譽。其次,為加速資金轉換、融資速度,商業銀行采用了諸多支付清算平臺,如大小額支付平臺、城商行資產清算平臺等,在進行資金結算時,出現業務者違規處理,與不法者內外溝通作案等巨大風險。

二、商業銀行預防會計風險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內控制度,嚴格防范與管理會計風險。商業銀行對會計業務的每個環節隱藏的風險問題要有全面了解和評估,實現會計業務的標準化與體制化。對商業銀行各種會計業務制度進行標準化整理,特別是財務核算環節制定與優化內控機制,保證每個環節的業務均有章可循,有據可依[5]。在業務中逐漸吸取經驗及教訓,對找到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與總結,填補制度方面存在的不足與漏洞,使之伴隨銀行項目的開展,進一步得到優化,以降低制度問題引起的風險。各大商業銀行應當貫徹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在業務開展過程注重制度的優化與落實,促使制度不會變成一紙空文。(二)強化財務檢測監督,創建科學完整的風險防范與管理體系。商業銀行嚴格檢測監督會計活動,是令會計業務得到規范化管理,確保內控機制貫徹落實的科學途徑。嚴格監督會計工作,能按照現代化信息系統,創建自動化現代化的檢測監督平臺,由此補償人力檢測監督平臺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利用現代化科技,提高會計風險的預防與管理水平,針對商業銀行內會計工作中的風險管理,能綜合采用實時監測平臺與稽查平臺,共同合作展開風險防范,提高風險控制水平。(三)拓展銀行業務,推動會計信息化發展速度。業務拓展是企業全面發展的靈魂所在。全面拓展商業銀行的經營業務,推進會計信息化建設速度,嚴格控制操作平臺,有助于完善會計操作程序,進一步防止人為原因引起的違章操作。另外,加強系統軟件開發的資金投入與研發力度,采用更加高效、安全、簡潔的工作系統,實現各個部門間數據共享,避免反復操作。(四)優化風險預警制度商業銀行建立風險預警制度,有利于提前預防管理與化解風險問題,是銀行資產安全的重要保障。為此,商業銀行應全面吸取國外科學的管理觀念,創建高效、全面、創新的管理模式,進一步優化風險預警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組織會計檢查與監督,評價會計風險,把評價結果及時上交給相關責任者及經營管理者。(五)優化銀行用戶身份證明機制與數據披露機制。個人身份證、企業財務公章和支付密碼等屬于商業銀行為用戶辦理相關項目時,確定用戶身份的關鍵依據。近些年,利用虛假個人身份證、企業財務公章等途徑欺騙銀行資金的情況不斷增加,商業銀行已經把用戶身份的確定視為防范風險的核心,所以一定要及時強化客戶身份證明機制管理,不斷更新身份驗證的手段和技術,保證商業銀行資金安全。(六)注重職員專業素養培訓,提升風險辨別水平。商業銀行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要重視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科學系統的培訓、專業競技等多種途徑來提升員工素質及業務水平。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員工的法律意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及人生觀。用會計操作風險警示案例教育員工,提升員工風險辨別水平。進行系統的內部培訓,能夠幫助會計從業人員在提高個人專業能力的基礎上,形成端正、嚴謹的服務態度,這是防范風險的一個有效途徑。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會計業務貫穿于商業銀行運營的整個過程,各個環節的會計處理,均會存在會計風險。所以,針對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預防,需要在各個業務環節引起重視。會計風險預防的有效性與防范策略是否科學息息相關,商業銀行應當嚴格防范與管理會計風險,既要從總體上制定科學的風險防范系統,還要結合每個環節會計業務的差異,采用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有效預防會計風險實現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岳奉杰.淺析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成因及其防范對策[J].中國市場,2018(13):155-156.

[2]楊薏霏.我國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控制研究[D].吉林財經大學,2017.

[3]馬寧.商業銀行會計風險表現形式、成因及防范對策分析[J].財會學習,2016(16):152.

[4]吳曉光.我國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機制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5.

[5]劉艷平.國際化進程中商業銀行會計風險防范內部控制應用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5(04):28-30.

作者:譚慧 單位:建行長沙天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