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人才開發戰略

時間:2022-03-26 05:39:00

導語:金融人才開發戰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人才開發戰略

一、上海金融人才資源現狀與趨勢

1.金融人才數量與質量現狀。目前上海與世界上一些國際金融中心城市相比,在很多指標上均有較大差距。但是,最令人擔心的差距還是在人才方面。從總量規模上來說,世界上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從事金融業的人口達10%以上,而上海只有1%。紐約擁有77萬金融人才,香港有35萬,而上海不足20萬。從質量和結構上看,上海基礎金融人才總體來看還是供大于求,但高層次尤其是關鍵崗位的金融領軍人才極其缺乏,主要表現在金融新產品開發、風險控制、營銷管理、大額資金管理和保險精算等領域。既缺復合型人才,又缺相關專才;既缺理論人才,又缺實務人才。僅以國際公認的注冊金融分析師為例,美國目前有25000名,香港、新加坡各有1000名,而上海才幾十名。金融人才缺口超80萬。目前金融人才市場的狀況是:一方面金融人才缺口達幾十萬;另一方面卻是大量金融專業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

2.金融人才培養狀況。目前,上海金融人才的培養體系主要來自各高校、商學院、銀行系統以及民辦金融學校,其中又以高校創辦的金融或者經濟學院為主。如復旦大學的經濟學院、上海交大的經管學院、華東師范大學的商學院以及金融與統計學院、上海大學的國際工商與管理學院以及上海財經大學等,銀行系中最為典型的是上海金融學院。上述這些機構,僅僅培養的是中低層次的金融人才以及管理人才,真正最后成為高端人才的鳳毛麟角。

3.金融人才需求趨勢。調查顯示,中資金融機構的高層管理人才2003年~2005年近3年的平均流失率在5%以下,而高級專業人才近3年的平均流失率則在5%~10%。這兩類人才的流動去向都大致為同行外資、港澳臺資企業或者同行中外合資企業。2007年4月,東亞、渣打、花旗和匯豐四大外資銀行在華正式亮相,隨著金融業的全面開放,各境外銀行和境外投資機構厲兵秣馬搶灘中國。隨著金融機構的擴展,這個龐大而新興的行業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第一輪競爭——人力資源已經開始。

據一份外資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受訪的35家外資銀行將有7家預期雇員會在2008年以前增加50%,13家銀行預計將以兩倍的速度增長。東亞、花旗、渣打、匯豐在最近兩年內至少增員1000名以上,匯豐銀行則表示95%的員工將來自本土。據上海期貨同業出具的數字顯示,目前2007年僅浦東期貨師缺口至少在1萬名以上。

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隨著國際金融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上海最缺的是銀行家和金融家,特別是既懂國內金融又懂國際金融規范運作的金融人才和專門人才,如大規模的投資活動,需要大批高素質的投資管理分析及決策人才,日益增加的資本市場活動和金融創新,需要大批合格的金融監管人才。二、上海金融人才資源開發展略研究

針對上述形勢,上海應加快進行金融人才開發,形成金融人才開發戰略

1.高級人才跨國培養與引進戰略。在高級人才方面,建議先進行內部培養,制定跨國培養戰略。這一方面有利于形成金融業內部良好激勵機制,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人才競爭優勢。目前,國內高校在高級金融人才培養方面能力還不足,上海可以學習紐約、東京等世界著名金融中心的人才培養經驗,與世界著名金融中心建立金融業高級人才聯合培養計劃,把上海具備潛力的中高級金融人才送到世紀著名金融中心實際鍛煉、聯合培養。

2.校企共建戰略,提升金融人才教育模式。目前,國內金融人才培養方面,形成了專業化的財經院校和其他類高校共存的格局。專業化財經院校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國內高校金融人才培養的模式總的來說比較注重理論、缺乏實踐,特別是缺乏國際經驗。培養出的畢業生難以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其中,很大部分原因是業界和教育界的脫節造成的。因此,要建立起能夠促使各類不同金融機構的金融教育相互合作的互動機制,防止教育培訓與人才使用相分離、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金融教育機構要與人事部門、用人單位密切協作和配合,形成緊密的合作伙伴關系,做到人事、培訓、使用一體化。校企共建,一方面可以讓高校及時了解金融單位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又可以讓高校人才及時、穩定地獲得實踐機會,這樣有利于培養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的應用型人才。

3.金融人才再培訓戰略。針對目前企業不重視在崗人員培訓的現象,政府金融主管部門應要求各金融單位建立系統的金融人才再培訓計劃,并定期上報、檢查,開展培訓。這不僅有利于解決招聘和引進人才水土不服問題,也有利于從整體上建立金融企業內部的人才職業發展計劃,對提高已有人才整體能力形成激勵作用。首先,要加大教育培訓投入,通過多元化的培訓籌資途經解決經費不足的問題。其次,要制定合適的培訓計劃,有步驟、分層次地進行超前性、預見性培訓。第三,人才培訓要講究投入與產業的效益,就必須有針對性進行適應性培訓尤其是進行新業務、新知識、新技術、新制度等內容的培訓;同時應摒棄形式主義的考核辦法,推行培訓與考核相分離制度。

4.金融人才市場開發環境戰略。首先要實現金融業從業人員的資格化、職業化和社會化,建立職業化的銀行家隊伍。其次,要建立綜合的、具有競爭性的激勵機制。根據金融人才市場行情制定薪金政策,逐步推行年薪制。第三,加快推行人才資本化,采用股票和期權等長期激勵方式,鼓勵個人持股,實行期股獎勵。第四,加快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制度建立,進一步拉大級差工資,增強對中高層次金融人才的激勵和吸引力度。第五,建立健全金融人才,特別是要建立中高級金融人才的開發使用機制。建立健全中高層金融人才,特別是銀行家的生成、激勵與約束機制,完善內部人才流動機制、建立健全職業發展機制和選拔考核機制,形成良好的用人環境。

參考文獻:

[1]上海金融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上海金融報,2008-3-4./gb/xww/jrb/node5/node17/node39/userobject1ai17986.html

[2]上海金融人才缺口超80萬金融業人口比例僅1%.勞動報,2007-04-16./csj/shxw/2007-04-16/79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