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發展與啟示
時間:2022-04-03 10:37:04
導語: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發展與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架構。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是一個擁有三層組織架構的合作集團。第一層是地方合作社;第二層由地方合作社組成區域性的信用合作聯社;第三層是由農業部直接管理的總行。形成了由下到上層層選舉的機構合作制度,使權力分散于各個地方基層行,并形成權力制衡。1950年開始,基層地方行的貸款審批權被取消,由地區信用聯社負責對信貸業務的審批。1988年股權改革,國家將90%的股權轉讓給地區行,10%的股權轉讓給員工,實行股份合作制。總行擁有監督地區行、管理融資和多元化投資的經營權。2001年,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分三步對股權進行改革。第一步,CNCA及其子公司的全部資產和地區信用聯社的部分資本進行上市。第二步,各地方信用社出讓由CNCA持有的50%的股份。第三步,由CNCA發行無表決權的合作證,參股地區信用社。完成了總行與地方信用社的交叉持股,同時,也把地區信用社的零售業務部門轉為上市公司。完成了由純國有控股的政策性銀行向業務多元化的上市零售銀行轉變。在整個股權轉讓的過程中,社員對總行間接持股,員工通過內部折扣對自己所在企業持股,總行在此過程中對資本進行融資,同時起到了員工股權激勵的作用。在完成上市股權改變前,其管理結構也進行了改變,總行制定策略對地區行進行指導管理的縱向一體化職能結構的U型結構,轉變為戰略和經營決策相分離,按照產品、服務、客戶等設立相應的部門及子公司并對其業務有一定范圍的決策權的M型組織結構,這也是21世紀最符合公司治理的縱向橫向一體化的組織結構。(二)權力制衡。作為一家因政策性農業信貸而成立的銀行,無論股權如何變更,業務范圍如何擴大,其政策性和國家干預是不可改變的。透過其董事會選舉我們可以看到政府是如何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的。通常上市公司董事長是由股東選舉產生,但農業信貸銀行的董事會是由中央政府代表、地區代表、農業代表組成。行長由國家政府任命。同時,在其市場化吸儲的背景下,農業部對農業類貸款實行貼息的政策。為了控制和調控好農業政策性貸款,在貼息類貸款的準入和發放上,實行地區行和地區農業局雙重審批制度,地區行和地區農業局是平行合作關系。權力制衡和經營權統一的組織框架,擁有以下優點。一是其管理結構擁有多元主體,包括社員的民主參與管理,地區行的審批管理和總行監督管理,實現權力制約;二是戰略規劃與經營權相分離,地方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擁有自主權,這是一個盈利性質的商業銀行所必須具備的權力;三是加強地方政府參與度,實現管理與相互監督的雙重目標。在地方信貸企業準入條件上,政府發揮監督指導職能,幫助其進一步降低信貸風險,同時由于地方政府的參與,公眾對于該上市企業的信心進一步加強。(三)農業貼息貸款的獨立性。根據凱恩斯理論,資金流動偏好是流向流動性高的地方,而農業恰恰是資金回籠周期長、高資本、利潤低的、脆弱的、風險不可控的行業,這一切都是資金最不喜好的特點。從行業的特點來看,農業是最脆弱的行業,它受國際市場、自然災害影響,造成價格的不穩定波動。對于農產品的投資,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風險。從農民的角度來看,農產品的經濟價值是選擇農業作物的重要因素。綜上所述,國家對于農業產品的投資與擔保是保護糧食作物及食品安全最重要的途徑。僅僅依靠市場經濟是無法保證農業發展的,所以國家投入資金是必要的,在法國農業信貸銀行貼息農業貸款的審核中,由區域金庫進行貸款準入核定,配合地區農業局進行信貸審批,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獨立進行貸款審批核定。同時,依靠其長期形成的集體約束制度和組織結構,依靠規則和權力的分散與制衡,盡量避免基層社員中飽私囊,搞裙帶關系。(四)關鍵節點的轉型。在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發展過程中,有兩個重要的節點。一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二戰剛剛結束,法國政府急需農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來帶動經濟,增加就業率,依靠擴大經營范圍和資金來源范圍,在這一次機遇中找到自我定位,使自己從依靠財政的銀行,變成一個擁有自主財務權利的銀行。二是,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在這一時間節點上,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各個地區的金庫成為了股東,并進行了一系列復雜而有序的股權制約改革,使得一個國有公司成為了一個現代化企業。在股份制改革后,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透過資本的整合和自身的需求,收購東方匯理銀行(Banquedel’indochine)與里昂銀行(LCL),整合里昂銀行金融投資銀行部與東方匯理銀行組成新的法國東方匯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東方匯理銀行國際業務渠道及里昂銀行的零售業務使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影響力瞬速擴張,進行一系列的國際投資與收購,并使新公司成為管理1.5兆美金資產的歐洲最大資產管理公司。
二、我國農業信貸發展與法國農業信貸的異同
(一)不同的農業發展階段。中法兩國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工業化目標和城市化進程不同,導致了農業所處地位和對待農業政策與制度不同。對于市場經濟極度發達的法國而言,更加需要關注農民可持續的長期收入,避免農民涌入城市的情況,導致農產品競爭力下降。在農業高度機械化、市場化,擁有成熟的生產銷售鏈的前提下,其貸款的第一還款來源穩定,這使得更多的商業資本愿意投入到農業領域,對于農業貸款的發放,擁有較高的容忍度。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依托于法國信貸合作社在農村的覆蓋范圍,有條件以“筆數”作為風險管理的核心。中國現代農業起步較晚,農業基礎脆弱,機械化程度低,在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面臨著供給的結構性矛盾,使得農業成為最脆弱的行業。在這個階段中,農村金融領域被看作是政策性業務,商業資本不愿參與其中。導致中小型農業類貸款需求旺盛,但政策性金融支持首先要保證糧食安全,無法全面覆蓋中小型農業企業的發展需求。(二)對于中小型農業企業支持。古典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之一是人的理性。在做任何經濟行為之前,需要對成本收益進行預算。當貸款人發現違約成本低于其貸款金額時,就會產生違約。對農戶和中小型農業企業進行貸款支持,首先我們要討論的是信用環境問題。在法國,實行的是以政府主導模式的個人征信體系,其信用體制健全,個人信用對于上學、工作、享受國家福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違約成本高。其次,我們要討論的是企業財務真實情況的問題,由于法國的稅收制度十分完備,我們可以通過企業財務信息了解真實的財務狀況,減少信貸風險。這也是健全的信用體系、稅收體系、法律體系為中小型企業信貸提供的便利。目前,中國正處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過程中,同時,中小型農業企業的真實財務信息,很難直接從其財物報表或相關財務報告中得知。這些因素阻礙了對中小型農業企業貸款的發放。(三)壟斷經營。由于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壟斷了農業信貸貼息,這就導致了它壟斷了國家貼息貸款的分配和使用權。本質上,這是一種資源壟斷,但這是保證國家糧食安全與穩定農業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經過股份制改革后,零售銀行業務占其大部,而國家借用其業務和網點的便利性行使國家職能。使看似是行業壟斷的農業信貸業務,成為一種宏觀調控的手段。三、啟示在我國,農村金融領城被看作是商業不可持續的政策性業務,商業金融機構參與度低。需要我國農業政策性銀行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拓展對中小型農業企業的支持渠道。因農業的脆弱性,導致依靠農業貸款為主的政策性銀行本身就具有脆弱性,通過完善信貸流程,對業務進行拓展,從而對沖農業政策性貸款的風險。將政府、商業性銀行、農業政策性貸款融為利益共同體,在分散風險的同時,拓寬融資渠道。把農業政策性貸款當作行使政府職能,把創新性貸款當成對沖風險的項目,這也是法國農業信貸銀行成功的本質。
作者:曹明堯 單位:農發行吉林省蛟河市支行
- 上一篇: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增值路徑
- 下一篇:商業銀行小微信貸供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