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問題詮釋

時間:2022-04-14 09:55:00

導語: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問題詮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問題詮釋

摘要:絡銀行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業,其低廉的成本和廣闊的前景,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從剖析我國目前網絡銀行發展的現狀入手,并針對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旨在探討促進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一些對策。

關鍵詞:網絡銀行問題對策

一、網絡銀行的定義

網絡銀行又稱在線銀行、電子銀行、網上銀行,是銀行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互聯網向客戶提供開戶、銷戶、查詢、對帳、行內轉賬、跨行轉賬、信貸、網上證券、投資理財等網上金融服務。這里的網上金融服務是指實質性的金融服務,除了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之外,還可以進行網上支付結算。那些擁有自己網站,但僅僅進行形象宣傳和業務介紹的傳統銀行,充其量只能算“上網銀行”,而非“網絡銀行”。網絡銀行目前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完全依賴于Internet發展起來的全新網絡銀行,這類銀行所有的業務交易依靠Internet進行;另一種則是在現有商業銀行基礎上發展起來,把銀行服務業務運用到Internet,開創新的電子服務窗口,即所謂傳統業務的外掛電子銀行系統。目前我國開辦的網絡銀行業務都屬于后一種。

二、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現狀及其與發達國家網絡銀行發展情況比較

1.Internet的社會普及程度不同。雖然互聯網在我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目前我國上網人數還不及總人口數的2%,同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同時絕大多數網民上網的主要目的還是進行通信和獲取信息,真正使用網上支付服務的用戶少之又少,網民進行網上消費及網上支付的意識和習慣還不強。因此,單從用戶角度講,西方網絡銀行的優勢是我國網絡銀行所無法比擬的,Internet的社會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網絡銀行的進一步發展。

2.網絡銀行法律制度及相關標準的完備程度不同。由于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存在著很大差異,現有的傳統金融法規及銀行行業標準都已明顯不適應網絡銀行的發展,新的針對網絡銀行交易規則的法律制度及相關標準亟須制定。歐美發達國家已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并取得了較大成果。而我國在這方面幾乎還是空白,沒有強有力的法律保障。

3.社會信用程度不同。由于在網絡銀行上進行的支付與交易都是在不見面的“虛擬”環境中完成的,所以健全的信用機制是網絡銀行發展的基本條件之一。網絡銀行在美國之所以很快地發展起來,主要原因正是其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社會信用機制。而我國在這方面差距還很大,在企業和個人信用體系方面的建設目前還基本處于空白,這也是絕大多數客戶對網絡銀行及其他電子交易方式采取觀望態度的原因之所在。

三、我國網絡銀行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與國際金融界相比明顯滯后,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較多,當前主要是面臨著五大難題

一是法規不完善。網絡銀行是在開放式網絡環境中提供資金結算、使用電子貨幣的電子化結算服務,因此在有關服務承擔者的資格、交易規則、交易合同的有效成立與否、交易雙方當事人權責明晰及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與傳統銀行相比更加復雜難以界定,必須通過法制的手段來解決。在立法中,應借鑒國外的一些先進經驗,針對我國的具體情況,既要保持相對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也要具有相當的可操作性。

二是戰略規劃差。當前一方面要積極鼓勵網絡銀行業務在我國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要站在促進整個金融業發展的高度,加強對網絡銀行發展的統一規劃和管理,在市場準入、安全技術、產品開發、業務創新、經營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進行總體規劃,統一規范和完善。

三是技術風險大。網絡銀行業務的高技術性、無紙化和瞬時性的特點,決定了其經營風險要高于實體銀行業務的風險,而技術風險又是網絡銀行風險的核心內容,也是金融機構和廣大客戶最為關注的問題,它主要包括交易主體的身份識別、交易過程的商業秘密、電子通訊的安全、交易和其它記錄的保存和管理,特別是未經授權的中途攔截和篡改等,以及一些主觀方面造成的安全技術隱患。這些問題如果不能有效的解決好,必然會造成損失,影響信用。

四是業務監管難。目前我國對傳統銀行業務的監管,主要實行的分業經營基礎上的多元化分業監管體制,但對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缺乏有效的制度。我國目前對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僅停留在審批環節,因此有必要完善現有監管法規的基礎上,制定網絡銀行業務的監管條例,從而降低網絡銀行的經營風險。

五是產品創新少。隨著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的發展,金融產品更有必要不斷創新,向全能型、組合化發展,這也是網絡銀行的發展方向。

四、我國網絡銀行發展對策

1.加強網上支付安全。為了解決網上交易和支付中的安全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和十幾家商業銀行早就于1999年8月,建立了中國金融認證中心。CFCA作為—個權威的、可信賴的、公正的第三方信任機構,專門提供基于PKI(公開密鑰基礎設施)的數字證書服務,為參與網上交易的各方提供安全的基礎,建立彼此信任的機制。

2.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網絡銀行是基于Internet的、虛擬的銀行服務手段,銀行與客戶可能會產生不信任感。采用同一種規劃平臺、同一種標準手段、同一種技術流程,建立統一、高效、客觀、公正的社會信用體系,降低金融信用危機,以提高人們對網絡銀行支付方式的信任程度,為網絡銀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礎。

3.加大網絡銀行業務的營銷力度和創新力度。美國的金融業非常注重市場營銷,用市場營銷觀念指導銀行業務的經營,商業銀行重視貼近市場,不斷推出個性化服務。因此,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將美國的經營理念真正落實到網絡銀行業務的開展中。

4.加快網絡銀行高素質人才的培養。網絡銀行決定了計算機網絡和金融的高度滲透性,既懂金融又懂網絡的雙棲人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迅速、準確的把握市場脈搏并做出積極回應。因此,我們既要努力引進人才和國外先進智力,又要高度重視和加強現有人員的培養和教育特別是業務培訓工作,努力建設一支既懂信息技術又懂電子商務規則和網絡銀行運作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張鳳喜.網上銀行,你如何面對[J].金融經濟,2005,(3).

[2]戴亮.我國網絡銀行發展模式及相關問題分析[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2,(1).

[3]陳蓉.網上銀行明日盛宴[J].中國計算機用戶,2005,(7).

[4]段澤強.中國網絡銀行面臨三大問題[J].金卡工程,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