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銀行柜面風險防控分析

時間:2022-08-06 02:30:48

導語:建設銀行柜面風險防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銀行柜面風險防控分析

摘要:在經過了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后,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持續快速發展。隨著現階段供給側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實,特別是“一帶一路”作為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的實施,為我國的商業銀行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同時在金融風險防范方面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為了適應后金融時代的發展,2017年6月24日這一天,建設銀行舉全行之力,耗時六年時間打造的“新一代核心系統”建設全面竣工并成功上線。這標志著建設銀行全新核心系統建成,將為全行戰略轉型和業務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新一代核心系統為銀行提高業務處理能力,柜面非現金業務轉向智能柜臺轉移,提高服務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改善客戶體驗,為建行的業務轉型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套業務模型,既滿足現狀,又體現了業界先進水平。但現階段新一代核心業務系統的風險控制措施在柜面上主要依賴問題或柜面風險監測的跟蹤和監測,在智慧柜員機上主要是依賴對證件的聯網核查和大堂人員的現場確認,辦理業務時存在一定的風險。本文從銀行業面臨的第三方網絡支付對銀行業的沖擊、風險防范對銀行業的重要性同,如何金融風險管理防范,風險防范對銀行業的重要性出發,分析了銀行在辦理業務時存在的風險隱患。最后,針對上述存在的風險隱患提出了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關鍵詞:智能柜臺;移動支付;金融風險;風險防范

2015年6月中國銀監會了《關于加強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有效防范柜面業務操作風險的通知》,此通知為商業銀行制定嚴守“三道防線”的要求,提出了商業銀行要”看好自已的門““管好自己的人”。鑒于時下銀行風險日益復雜多樣的現狀而作出了完善,旨在督促商業銀行從人員、信息管理等內在層面著手構建內在風險防范體系。進一步降低了商業銀行的操作風險,保證了客戶和銀行利益不受損失,極大地維護了金融市場安全穩健運行。

一、智慧柜員機辦理業務存在的風險隱患

隨著互聯網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往大量發生在柜臺的業務,逐漸轉向電子銀行和智能自助終端,大量的員工從"防盜玻璃"后面走出來,轉向引導客戶體驗、接受、適應智能化機器。以往需要客戶排隊等候辦理的繁瑣業務諸如電子銀行簽約、銀行卡掛失、購買理財、轉賬匯款、等業務都可以通過智慧柜員機自主辦理。而客戶只需要準備好身份證、卡及手機即可,這樣不僅大大改善了客戶體驗,且耗時短,方便明了,客戶可以直觀地了解所辦業務的全流程。據統計原來在柜臺開戶業務柜臺辦理需要9分鐘,在智慧柜員機上僅需3.94分鐘,速度提升2.25倍;開通電子銀行的速度從3分鐘縮短為1.45分鐘,速度提升了2.07倍;在柜臺上辦理時長達10分鐘的結售匯業務,在智能柜員機上的辦理時長縮短為0.67分鐘,速度提升15倍;理財產品銷售辦理速度從5分鐘縮短為1分鐘,速度不僅提升了5倍,從智慧柜員機上還可以直觀的掌握理財期限、預期收益等信息。建設銀行通過對傳統銀行渠道的改革,大大改善了客戶體驗,通過金融科技增加了更多與時俱進的功能,賦予了實體網點一個全新的定義,讓廣大客戶切身享受到金融科技給生活帶來的"自助、便利、智能、智慧"等服務。然而智慧柜員機的風險控制措施目前主要依賴證件的聯網核查和遠程的現場確認,與傳統柜面業務客戶身份確認方式基本一致,但由于柜面業務辦理中,柜員是一對一、面對面地服務客戶,專注度更高、交易場景的監控措施更完備。我行智慧柜員機基本采用若干臺智能柜臺設備一字排開的方式擺放,客戶在智慧柜員機前辦理業務,協管員手持PAD在客戶身后進行現場人工身份核驗。設備擺放較為密集,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隔板較低,業務辦理模式從“面對面”轉變為“背對背”,客戶在智能柜臺辦理業務,一方面擔心其他客戶偷窺自己的用戶密碼,另一方面擔心接收不到銀行服務人員的提示,為此,在辦理過程中,經常需要轉動身體,咨詢問題或者接收銀行人員的提示、核驗,客戶體驗不好,此外,有心的客戶能夠在近距離查看我行的現場身份核驗內容,長期來講對我行風險控制不利。再是銀行因人員限制等原因,智慧柜員機主要由負責人、大堂經理、新入職人員等兼職實現,且實際業務處理中很難持續保持對單一客戶的關注,部分協管員有可能由于工作疏忽或自身能力限制,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開戶、修改個人信息、開戶等業務對客戶的告知及警示教育較少,在個人客戶身份識環節存在風險隱患,易被不法分子突破。

二、銀行職員工作不到位引發的風險隱患

工作人員主觀犯錯所引發的風險。銀行柜員可能存在內外勾結,蓄謀作案,盜用銀行或客戶資金的情況,或者柜員違規銷售“飛單”,給銀行資金和聲譽造成很大的損失。銀行小客戶不太可能享受到VIP客戶的待遇,所以就不再奢求,但是有時候連最基本的權利都享受不了。比如:在ATM機上進行操作時,由于機器發生故障將客戶的銀行卡“吞了”,這時候一般銀行工作人員接到通知以后應該盡可能快速處理這個問題。但是有時候會有銀行工作人員懈怠辦公,將焦急的客戶晾在一邊,繼續干自己的私事,這會讓小客戶有種“店大欺客”的感覺。確實,與銀行相比,個體存錢戶是弱勢群體,但是銀行應該秉承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真正讓每一個儲蓄戶能夠存的放心、取的舒心。銀行與保險或者基金公司的“暗箱操作”現在越來越多被曝光出來。有些銀行工作人員用一些模糊的、具有誘惑的話“騙”客戶,使客戶本意存在銀行的資金卻由于缺乏對所獲得信息的判斷能力轉而購買理財、保險或者風險基金,當想取出資金時才被告知資金的真正去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客戶有一些自己的責任,但是銀行工作人員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以上分析都是由于工作人員主動過錯引起的,這在現實中是可以避免的。

三、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引發的風險的隱患

內控制度執行不利、重要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制度執行不到位。如有網點柜員尾箱長期不清空或交叉平移,大堂經理辦理柜面業務,客戶經理參與智慧柜員機的審核等與行內控制度背道而馳;柜員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在日常的管理中管理人員常常礙于面子,怕得罪人,行為排查與互查中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暴露與人員潛在的風險,使得部分重要崗位人員“帶病上崗”;重要崗位人員輪崗不到位,以業務發展人員緊張為由,對達到上級行規定的期限后沒有及時進行輪崗,致使一些違規問題長期得不到發現與暴露;內控制度執行不到位。如不按規定更新自然人客戶有效證件,客戶身份證已過期且未在合理期限內更新,未中止為客戶辦理業務,同一手機號碼控制多個賬戶,不對客戶進行持續身份識別。對公賬戶資料留存營業執照復印件超過有效期,對公客戶法人代表身份證復印件超過有效期未及時更新。柜面辦理業務時,風險防范意識不強,逆流程操作,收款時先記賬后收款,付款時先付款后記賬,先辦業務后核查客戶身份證,授權流于形式,沒有執行“五看“一照;柜員日常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在日間營業過程中,現金柜員因故臨時離崗時,管理人員不按規定查庫,現金、重要空白憑證、鑰匙等不按規定上鎖入柜,不按規定退出業務操作系統。在理需客戶提交個人有效身份證件的業務時,對客戶提交的身份證件不認真進行核對,存在證件關鍵內容與機內記錄不一致或客戶身份證件過期等安全隱患;在沖賬時對制度把握不嚴,對非銀行工作人員原因,按客戶要求提交成功的正常交易,柜員又應客戶要求,隨意進行沖賬處理等。四、技術保障不足引發的風險現階段建設銀行柜面操作風險防控過程中存在技術保障不足情況,其大體表現為下列兩個方面:第一,假幣、假票據和假證件識別難度日益增加,尤其現階段各種先進印刷設備大量應用,致使假幣、假票據和假證件相應增多,如不使用相關設備儀器,難以明顯區別其與真實錢幣、票據及證件差異,但部分儀器設備未進行及時系統升級,易出現一定的識別誤差,增加柜面識假難度。第二,基于設備配置少以及操作系統穩定差等情況,也會明顯提升柜面操作風險防控困難程度。采取的應對措施:(一)從思想上構筑一道合規經營的風險墻,讓經辦業務的每位員工時刻意識到合規經營的重要性。讓員工養成按章辦事,按規操作的習慣,無論業務生疏還是熟練,工作繁忙或是輕閑,都要對所經辦的業務嚴格審核,認真辦理。把潛在的風險消滅在萌芽中,時刻提醒自己:“我的微小疏忽,可能給客戶帶來很大麻煩,我的微小失誤,可能給建行帶來世大損失。“,同時通過警示教育案例的學習,提高廣大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立足于時展的背景,前瞻性地加強銀行柜面人員在法律知識和監管合規方面知識的儲備,建立建合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機制,不但對他人負責同時也對自己負責。不給有心作案或違規者以機會,時時保持謹慎之心,認真對待每一筆業務,為全面提升銀行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的保障。(二)全面梳理業務辦理過程中的關鍵風險點,對業務操作過程的漏洞及時堵塞,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對業務的全程進行監控、預警。柜面業務風險引發的許多案例都具有高度重復性,屬于“屢犯屢查、屢禁不止”類型,因此有必要對關鍵風險節點進行重點查控。如辦理對公開戶時不核查法人的身份證件(驗磁)就無法建立客戶信息,從而無法開戶,開立詢征函時從系統程序上如果不驗印(核驗客戶預留印鑒或公章)就無法對外出具回函等,以業務操作流程為手段,對風險的環節強行把控。提高員工風險判斷和業務處理能力,在程序上“被動控制“,”被動約束“,從而不斷完善內控機制,強化操作風險的防范。(三)加強崗位職責和業務權限的制約均衡。對一些關鍵崗位進行重點監督,嚴格控制其系統權限。如現金調撥崗只能高級柜員擔任,對公客戶經理不得經辦對公業務,嚴格執行柜員尾箱的交叉平移和清空制度,對大額、可疑業務要雙人復核。嚴格執行崗位上到互相監督、互相制約,通過科學合理地分配職責權利,讓不相容崗位的業務人員崗位職責分離;確保在工作中照章辦事,遵規守紀,把規范操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胡彥立梁楠銀行柜面風險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年第13期.

[2]黃學兵基層銀行如何防控柜面風險之淺析《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第15期.

作者:李文東 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價有限公司呼倫貝爾海拉爾學府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