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銀行服務論文
時間:2022-09-24 04:32:51
導語:新型城鎮化銀行服務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體制機制靈活高效。
地方法人銀行總行機構設在本地,決策鏈條短,審批環節少,服務靈活快捷,辦事效率高。
2、地方性色彩濃厚。
地方法人銀行長期植根于地方建設、致力于地方經濟,天天同地方政府、地方百姓打交道,同地方各個方面聯系密切,熟悉地方環境。
3、管理體制模式成熟。
通過幾十年的努力發展與實踐探索,地方法人銀行在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中已經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服務理念、經營模式、管理方式、審批機制、市場營銷以及風險防控體系,發展經驗成熟。
4、支持實力雄厚、服務能力強大。
重慶共有重慶三峽銀行、重慶銀行、重慶農村商業銀行3家地方法人銀行。目前,重慶3家法人銀行擁有資產7837億元、存款5508億元、貸款3126億元,在重慶4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占比分別為24.9%、24.2%和17.4%。由此可以看出,重慶地方法人銀行在全市整個銀行業金融機構中的市場份額高、所占比重高、影響力較大、競爭力較強、服務作用大。
5、機構網點多,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大。
通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重慶地方法人銀行相比其他銀行機構(國有銀行、政策性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具有機構網點多、人員力量強大、支持范圍廣闊、服務滲透力強等明顯優勢,尤其是金融服務面從大城市、二線大城市、區縣城市、鄉鎮下沉到了村社及廣大農戶。截止2013年12月末,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建有營業機構網點達1970家,占全市銀行業機構網點的45.7%,擁有員工20800多人,占全市銀行金融從業人員的31.5%。
二、明確戰略目標是地方法人銀行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客觀需要
1、貸款資源配置目標。
2013年,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直(間)接用于城鎮化建設的貸款大約2000億元,在貸款總額中的占比為65%。根據建立金融資源配置線性回歸模型測算,預計到2020年末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貸款總額將達到7200億元左右,未來7年將增長1.3倍以上,高于重慶銀行業貸款增長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直(間)接用于城鎮化的貸款占比將增至75%,在2013年基礎上提升10個百分點。
2、票據資金業務目標。
以重慶三峽銀行為例,2013年用于服務城鎮化建設發展的票據業務占比大約60%。以此推算,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通過未來7年的努力發展,預計到2020年其占比將達到70%以上,比2013年提升10個百分點。
3、理財產品融資目標。
2013年,重慶三峽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320多億元用于城鎮化建設及其相關領域或項目,在該行理財募集資金總額中的占比達到64%。按此推算,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通過未來7年的努力發展,預計到2020年將實現理財融資占比75%以上,將比2013年提升11個百分點。
4、功能區重點發展目標。
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應當在積極支持重慶五大功能區戰略實踐中,著力服務城鎮化建設,使之整體協調向前發展。同時應重點將重慶五大功能區之一的城市發展新區作為城鎮化主要戰場,根據建立金融資源配置線性回歸模型測算,預計到2020年該區貸款余額將達到12754億元,未來7年將新增貸款10251億元、增長4倍以上。因此,重慶3家地方法人銀行貸款資源配置在城市發展新區的占比將高于其他四大功能區2倍左右。
三、找準市場定位是地方法人銀行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抓手
支持好新型城鎮化建設、服務好地方經濟發展,必須充分認識市場,細分客戶目標,找準市場定位,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主動,抓住時機,搶占市場,搶先發展。結合重慶五大功能區建設戰略以及產業發展規劃要求,重慶地方法人銀行應當通過信貸以及票據、理財融資等多種方式,加大融資力度、加大貸款投入力度,重點瞄準八大市場領域,大力支持城鎮化建設,建立與培植地方法人銀行自身的核心客戶群體。一是瞄準現代物流、科技研發、軟件信息、中介會展、文化傳媒、服務外包等六大產業發展方向,積極貸款支持生產性服務業建設,培植生命力強的服務型企業客戶群體;二是瞄準汽車摩托車、天然氣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等三大支撐性產業方向,積極貸款支持發展開放型制造工業經濟,加快建設全國汽車生產基地、摩托車生產及出口基地,打造“汽車名城”、“摩托車之都”發展優勢,著力培育現代化、開放型制造企業客戶群體;三是瞄準電子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現代醫藥等四大產業發展方向,積極貸款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經濟發展,培育一批市場競爭能力較強的高新技術企業客戶群體;四是瞄準重慶內陸高地建設的“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重慶北部內陸開放示范區”兩大市場,積極為外來投資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積極貸款發展內陸型加工貿易產業經濟,培育內陸型加工貿易企業客戶群體;五是瞄準輕工造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商貿流通、旅游服務、職業培訓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生活服務型產業市場,積極貸款支持發展鞏固壯大傳統產業經濟,培育傳統產業企業客戶群體;六是瞄準廣大農村市場,積極貸款支持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培植農業企業客戶群體;七是瞄準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功能區的生態產業市場領域,積極貸款支持現代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商品市場農業,大力支持發展生態環保旅游型經濟,培育生態環保、旅游型企業客戶群體;八是瞄準房地產開發、建筑、建材市場,積極貸款支持綜合實力雄厚的房地產開發、建筑及建材企業發展,拉動房地產市場需求,培育優質房地產開發、建筑建材產業企業客戶群體。
四、創新融資模式是地方法人銀行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方法
“理財銀行”是重慶三峽銀行幫助百姓增加財產性收入、支持重點項目建設、滿足企業客戶資金需求,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特色經營品牌。因此,在財力有限、貨幣政策適度偏緊的宏觀調控政策環境條件下,作為地方法人銀行應當加快轉型經營思想,量身定制設計理財產品方案,大膽探索創新“銀行+企業+信托貸款”、“銀行+企業+財產權信托受益權”、“銀行+信托+企業+股權收益權”、“銀行+租賃公司+企業+租賃租金收益權”4種理財融資模式,大力開辟新的融資渠道,將分散的、零星的社會閑置資金聚集起來,集中用于支持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完善,如供水、交通、通信、文化娛樂、住房、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市場領域,最大限度地強化資金聚集功能、助推作用、杠桿效應,充分有效地滿足新型城鎮化建設金融需求,實現多贏效果。一是通過研究設計發行適合市場需要、滿足百姓需求的理財產品,幫助城鄉居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支持百姓創收致富,承擔社會責任;二是通過創新多種理財模式,將城鄉居民分散的零星的資金聚集起來,再投放于城鎮化建設及其同城鎮化建設相配套的相關項目與市場,解決資金供應與需要之間的矛盾,有力地支持城鎮化建設;三是地方法人銀行通過創新理融資模式,在服務城鎮化建設、幫助城鄉居民脫貧致富的同時,培植自己的客戶群體市場,推動與促進自身業務發展,搞活自身經營效益。
五、強化“三農”建設是地方法人銀行服務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本質要求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方針。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農業農村工作要實現三新(力爭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現代農業發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上取得新進展)戰略目標,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由此可見,“三農”建設對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基礎保障與戰略支撐作用。如果“三農”發展不好不穩,將會直接影響城鎮化建設進而阻礙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因此,重慶地方法人銀行要堅持一手抓城鎮建設、一手抓“三農”發展的原則,必須建立同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相適應的六大體系(金融組織、經營管理、金融產品、風險分散轉移、農村信用、政策扶持),通過金融資源的配置、調節手段,不斷強化貸款資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以農戶生產、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新型農民合作組織、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合作制企業為主要內容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重點貸款支持農業產業化、農業生產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等現代農業經濟發展,支持農村三大工程(金融服務進村入社區、陽光信貸、富民惠農金融創新)建設、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普惠度、擴大農村微小貸款范圍、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支持農村防洪水利工程項目及農村舊房危房工程、強化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農業抗災能力,支持農村鄉鎮超市、村級商貿流通綜合服務網點建設,深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要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慎重穩妥地開展農村“三權”質押貸款業務,盤活農村閑置資源,搞活農村經濟。同時,要探索創新多方合作(銀行+政府+保險+農戶+農業技術部門+畜牧防疫部門+銷售商家)模式,大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種植產業規模化、生豬養殖產業規模化的“農村大戶經濟”發展道路。積極探索銀行資本、農業資本和政府資源、商業資源、農業技術資源、農村土地資源等多種資源要素組合服務“三農”建設的新途徑,幫助農民增產增收致富奔小康。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城鎮化建設無后顧之憂,從而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作者:岳傳剛黃鶴單位:重慶三峽銀行
- 上一篇:大數據時代銀行風險管理論文
- 下一篇:國外商業銀行服務論文
精品范文
10新型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