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資銀行合作方式

時間:2022-03-26 05:33:00

導語:中外資銀行合作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外資銀行合作方式

一、中外資銀行合作的利益分析

2007年,外資銀行已經可以在中國金融市場經營人民幣業務,標志著中國銀行業進入了全面競爭時代。目前,從總體而言,外資銀行具有中資銀行所無法比擬的競爭優勢,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外資銀行進入中國市場同樣面臨著新的挑戰,在某些方面,中資銀行具有相對競爭優勢。如果雙方進行合作,優勢互補,將促進雙方更快的發展。

1、中外資銀行競爭優勢比較分析

中資銀行有如下相對競爭優勢。首先,中資銀行有國家為堅強后盾,有中央銀行提供主權信用手段作為抵御市場風險的保障,具有較高的社會認同度和親和力,擁有長期、廣泛、穩定的客戶基礎。其次,中資銀行在中國運營多年,對于中國國情、文化背景與國內金融市場有著深刻的認識,具有豐富的本土經營經驗,尤其是對中國宏觀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十分了解,熟悉央行的監管規則與條例,深諳中國市場的規則。第三,中資銀行擁有覆蓋全國的網絡、充足的人民幣來源、完善的人民幣清算系統及較強的國內市場分銷能力,在人民幣配套服務上具有優勢。

外資銀行的相對優勢在于資金實力雄厚、資產質量優良,有較高的信譽和良好的市場形象,具有金融混業經營、綜合服務的業務優勢。同時外資銀行金融技術和風險管理水平較高,在產品的開發與創新、高收益和高附加值的中間業務及投資銀行業務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另外,外資銀行在全球擁有廣泛的業務網點和先進的通訊網絡,在境外分銷方面具有優勢。

2、中外資銀行合作的利益互補分析

從以上中外資銀行的相對優勢比較分析可以看出,中外銀行都有各自的優勢,正好互補。因此,中外資銀行攜手合作,將各自的優勢相結合,做大市場,將極大地促進雙方更快發展和進步,實現雙贏。

中資銀行通過合作至少可獲得以下利益。首先,提高技術水平,增強業務拓展能力。中資銀行在合作中可以借鑒外資銀行先進的管理經驗、金融產品、營銷方法和客戶服務,推動自身的技術進步和金融創新進程,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迅速增強競爭力。其次,外資銀行的進入,有助于我國銀行乃至整個金融系統引入完整的信息披露制度。外資銀行的報表披露、會計和報告方式與國際接軌,中資銀行在這方面可以向外資銀行學習,從而從整體上提高銀行業信息披露的質量。再次,降低了中資銀行進入海外市場的門檻,加快業務的滲透與擴展。外資銀行的全球網絡體系為中資銀行開拓國際金融市場提供了便利。通過合作,一方面降低了中資銀行進入海外市場的風險,另一方面也防止了業務發展中與外資銀行可能發生的惡性競爭,加快自身的國際化步伐。

對于外資銀行來說,在中國加人WTO后的一段可預見的時期內可集中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業務。外資銀行只有與中資銀行合作,借助中資銀行的資源、網絡優勢和客戶的淵源關系,彌補自身在網點、人民幣資金清算及客戶信息等方面的弱勢,才能迅速實現其擴大業務和產品范圍,提高市場占有率的發展戰略。而且,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外資銀行更加注重與中資銀行的合作伙伴關系,合作層面由初期的同業拆借等人民幣融資業務向多領域發展。如花旗銀行為了提高客戶資金到賬速度,安裝了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的資金清算系統,工商銀行和農業銀行也得到了相應的手續費,并獲得了人員培訓機會,實現了雙贏合作。

因此,中外資銀行應加強合作、互惠互利,謀求共同發展。目前,中外資銀行的新動向也說明,中資銀行尋求與國際金融業開展合作的戰略構想與外資銀行尋求中國合作伙伴以拓展業務的意圖不謀而合。同時,我國2002年2月4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為中外資銀行合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可見,中外資銀行的優勢互補和雙贏合作是完全可行的。

二、中外資銀行的合作分析

1、中外資銀行的合作領域

中外資銀行在技術、市場等方面的互補優勢為兩者的業務合作奠定了基礎。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克服各自短期內難以克服的劣勢,實現合作雙方互惠互利是中外資銀行合作的強大動力,同時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外資銀行在國內業務,尤其是人民幣資金業務方面,更多地需要中資銀行的合作,雙方合作領域集中在調撥外匯和資金清算服務、轉匯款或委托付款、人民幣資金拆借、人民幣全國(同城)代收代付業務、備用信用證擔保人民幣貸款業務、人民幣銀行承兌匯票轉貼現業務、國內外客戶調查等多個領域。中資銀行可利用自身龐大的網絡機構為外資銀行人民幣零售業務的開展提供便利,從中收取手續費,從而把網點優勢轉化為利潤。

而在國際業務方面,中資銀行需要外資銀行的合作,雙方合作領域集中在外幣國際清算、外幣現鈔業務、外幣信用卡業務、外幣資金拆借等多個領域。尤其是國際貿易融資服務領域,中資銀行可以參加多邊銀行合作體系,實現征信時客戶信息的共享,通過銀團貸款與信用證擔保業務,為客產的國際貿易提供融資便利,同時利用外資銀行在世界各地的處理中心、先進的技術平臺、專業化的管理以及規模效應,從而節省成本,提高效率。此外,中資銀行和外資銀行還可以在投資基金托管領域、消費信貸領域、證券承銷業務、銀行內部運作機制重組、資金借貸領域、人員培訓等領域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互利。

2、中外資銀行的合作方式

中外資銀行已經以不同的方式展開了合作,如在外幣國際清算、外幣資金拆借、人民幣資金拆借、人民幣全國代收代付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合作的程度也由最初的局部業務初級合作發展為多種業務相結合的縱深合作的態勢。根據中外資銀行的相對優勢,中外資銀行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進行合作。

(1)技術合作。中資銀行在經營管理和金融技術方面明顯遜色于外資銀行。外資銀行通過提供人員培訓、管理服務以及有關國際通行慣例的專業技術等方式的技術合作,將有助于提高和改善中資銀行的運作機制,完善中資銀行的內部管理體制。外資銀行則可通過技術合作加深在中國市場的認識,為進一步在中國開展業務奠定基礎。目前,中資銀行與外資銀行已在技術方面的進行合作,中國建設銀行已同多家外資銀行達成了技術合作協議,這些外資銀行將為中國建設銀行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援助。

(2)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外資銀行為了實現共同的發展目標,結成戰略伙伴,也是中外資銀行合作的一種主要方式。過去,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主要集中在現金管理方面。中資銀行大都與外資銀行簽署了協議,雙方互相提供清算、資金折借等服務。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已同多家外資銀行(包括花旗銀行、JP摩根大通銀行、新加坡大華銀行等)達成了技術合作協議,現在這種戰略合作正在向基金管理方面拓展。近年來,中國的基金業發展速度較快,中資銀行大多與基金管理公司簽署了托管協議,但中資銀行在基金管理技術、業務經驗、產品創新方面較為落后。通過建立戰略聯盟伙伴關系,外資銀行可為中資銀行提供資金、人員及產品設計培訓,幫助中資銀行建立基金管理服務的運營基礎,提高中資銀行基金管理技術水平。這種合作不僅有利于中國基金業的健康發展,也有助于外資銀行在中國業務的拓展。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先后都與JP摩根大通銀行在基金管理方面展開了戰略合作。而中國農業銀行也與德意志銀行合作,為在華投資的跨國公司客戶提供現金管理服務。

(3)股權合作。資本合作必將成為中外資銀行合作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產權方面的合作,從中資銀行成本收益的角度看,部分分支機構、網點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與外資銀行進行股權合作,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減少管理難度,還可以學習外資銀行的先進管理經驗,并移植到中資銀行其他分支機構,促使其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優化資本結構,建立科學規范、決策高效、穩健發展的經營機制,從而提高整體管理和服務水平。

從外資銀行這一方面來看,其運營都是以贏利為主要目的。增加分支機構的高成本以及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使得外資銀行在短期內不會大范圍增設業務網點,因此,外資銀行就可以通過產權合作與中資銀行建立更牢固的合作關系,并利用中資銀行的地緣及機構優勢拓展在中國的業務,謀求更大的發展。他們一般先通過參股合作,然后再利用于自身在管理、技術和全球網絡的優勢逐步掌握主控權,有些外資銀行甚至一開始就期望實現相對控股。在收購對象方面,外資銀行更青睞股權相對分散的中小股份制銀行,以便其今后實現控股。2002年1月15日,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公開表示,歡迎外國資本參股中國的股份制銀行,外資的比例在25%以內是允許的。2002年2月1日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更是為中外資銀行的資本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礎。由中國建設銀行、香港名力集團、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摩根斯坦利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投資組建的中金公司也為中外資銀行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做了有益的嘗試,都是直接吸引外資直接參股中資銀行進行合作的成功先例。可以預見,以經濟發達城市的商業銀行為中心,中外資銀行將會有更多的資本方面合作。

【參考文獻】

[1]郭德維、趙炎、李杰: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J].華北金融,2005,3。

[2]詹向陽、鄒新、馬素紅:中資銀行迎接外資銀行全面競爭的策略研究[J].金融論壇,2006,7。

[3]王月溪:外資銀行在華發展戰略及中資銀行應對措施[J].廣西財政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12。

[4]冀春梅、王景欣:外資銀行對中國銀行業發展的影響[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2,1。

[5]陸文安:外資銀行進入對我國銀行業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商務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