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藝術中裝飾雕塑藝術的運用

時間:2022-01-16 03:38:04

導語:城市公共藝術中裝飾雕塑藝術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公共藝術中裝飾雕塑藝術的運用

早在遠古時期出現的陶器、玉佩等雕塑就可以被稱作裝飾藝術的雛形,它是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藝術品,伴隨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展,公共藝術裝飾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城市中心建筑、雕塑藝術直接體現著城市的文化,代表群眾的品味,也是一座城市給游客帶來的第一印象。廣州最著名的五羊石像、哥本哈根的小美人魚雕塑銅像一直以來都是旅游者必去的熱門景點之一,這些建筑物體現著城市的文化,是歷史的傳承。但是現如今,城市公共藝術中的裝飾雕塑卻出現了雷同化趨勢,大量的雕塑藝術非但沒有吸引人們,反而降低了作品的質量和特色。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各大城市必須對公共藝術中的裝飾雕塑進行研究,結合城市特點和群眾的需求,基于城市的文化底蘊設計雕塑作品,體現城市魅力。

一、城市公共藝術的概述

城市公共藝術的兩大特征就是城市性和公共性,該詞語最早是從國外傳入的詞匯,它最具特征的表現就是具有公共性質,也是整個城市的融入載體,人們可以隨意欣賞和評價。城市公共藝術的內涵是關注文化特色,體現群眾的審美特點,在人們參與的互動中傳播美、認識美,并具有承擔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從具體的表現形式上劃分,城市公共藝術包括園林雕塑、浮雕、城市雕塑等、等。在功能上又分為紀念性公共藝術、實用性公共藝術、裝飾性公共藝術等,它所具有的價值和作用是其它建筑所不具備的。站在狹義的角度思考,城市公共藝術被認為是安放在公共空間中的獨立藝術作品,站在廣義的角度思考,這類藝術形式除了包含狹義內涵中提到的藝術建筑,還包括由民眾自發組織和參與的公開的表演藝術和其他公開的藝術活動。

二、城市公共藝術與裝飾雕塑的關系

各地區的文化內涵不同,城市定位不同,對藝術的審美和鑒賞自然也有很大的差異,從城市公共藝術角度探究裝飾雕塑的設計,是豐富城市空間的一種有效對策,也是城市最出彩的地方。從藝術本身發展的方向而言,公共藝術裝飾雕塑就屬于城市藝術細節的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推動城市向前發展的基石。城市如果被認為是一幅畫,那么雕塑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畫眼,對城市魅力的彰顯具有重要的意義。裝飾雕塑在城市公共藝術中有著特殊的意義,無論是從藝術哪個角度作為出發點,都與其他藝術門類和藝術形式等同。城市公共藝術是一門大眾的藝術科學,大眾都能夠參加的重要藝術門類之一。它必須符合人們生活所提出的藝術需要和審美愛好,并富有獨特的藝術感,集中體現了公共藝術的藝術性與公共性。嚴格來說,城市空間與公共藝術的融合就是城市公共藝術的具體表現形式,在這種雙向交流和互動下,凸顯城市的文化內涵,找到兩者的關系,才能體現城市的藝術性與互動性。另外,城市形象的塑造和藝術特征的體現也與裝飾雕塑的介入息息相關,城市公共藝術的行為對象就是人,通過城市與人的結合,可以展現當地的風土風貌,展現高技術特點。

三、裝飾雕塑蘊含的文化底蘊

城市公共藝術是大眾共同研究的學問。裝飾雕塑在其中的運用更是一種具有美化空間能力的藝術創作,美化著大眾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著大眾的審美思維;陶冶著人們的藝術情感。可以說他是一個文化載體,但它又是一種具體的表現方式,更代表和體現著城市的文化。 它的文化具有廣泛的大眾認可度。因為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要解決人類在歷史進程中發生的各種類型的問題,所以,藝術文化活動是大眾在平時的生活中對現存的普遍現象的共同認知。另外,裝飾雕塑看似只是城市公共藝術的組成部分之一,實質上對人類的行為同樣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可以指導人類的生活,對人們的日常態度作出規范。例如,馳名中外的圣馬力諾標志性雕塑自由女神像,該作品已經成為了當地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是圣馬力諾共和國最重要的歷史遺跡之一。它的文化內涵深厚,體現著人們對自由的向往,雕塑完成時間比美國的自由女神像還要早十年,類似雅典娜的造型,手持長劍,更表達了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

四、裝飾雕塑的材料語義與造型設計

大體上而言,用于創作裝飾雕塑的材料可分為兩大類,即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裝飾雕塑材料的選用,直接影響到作品的直觀效果與藝術表現感,雕塑放置的位置不同,想要表達的情感不同,也對材料有不同要求。石材在制作雕塑的傳統材料中是最為久遠而又不隨時代變化而退出舞臺的、能長久保存的材料,它給人立體感和畫面感,我國北京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就是最著名的石雕作品。另外,混凝土也是常見的建筑材料。它與昂貴的材料相比,低廉,強度較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低檔雕塑材料。眾所周知,雕塑造型多種多樣,不同的造型和樣式所要展現的藝術觀念不同,給人的印象千差萬別。因此,在設計藝術性雕塑的時候,必須考慮城市的文化意義和內涵,注重造型的獨特性,符合人們的審美追求,并借鑒現實中的某種造型,發揮想象力,才能創作出有內涵的雕塑作品。我國的麒麟就是由龍頭、鱗甲、鹿身、獅尾組合而成,設計者充分展開聯想,從不同的動物身上合理利用想象,才有了我們見到的麒麟雕塑。哥本哈根的標志性雕像,小美人魚銅像取材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海的女兒》,作品位于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公園,銅像雕塑造型優美,別具一格,遠望這個人身魚尾的美人魚,她坐在一塊巨大的花崗石上,恬靜嫻雅,悠閑自得;走近這座銅像,您看到的卻是一個神情憂郁、冥思苦想的少女,造型設計非常具有特色,被國內外游客所喜歡。

五、裝飾雕塑的色彩運用和繼承發展

色彩是雕塑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顏色從視覺上帶給人的感受就有很大的區別,也體現著不同的精神意蘊。紅色多給人積極陽光的感覺,有時也代表著危險;藍色則給人憂郁之感,會讓人瞬間冷靜下來;綠色給人希望,像春天的嫩芽剛剛萌發。因此,城市在設計雕塑作品、展現公共藝術魅力的時候,必須考慮它所要表達的內涵,對城市文化進行研究,選擇適當的顏色讓雕塑傳遞應有的情感,體現城市的底蘊。在城市公共藝術中裝飾雕塑主要是裝飾和美化城市空間。它也代表了這個城市的基本文化底蘊和精神氣質。好的裝飾雕塑作品長時間地改變著人們的視覺習慣,使處于公共空間中的每個人都徜徉在藝術文化的大海之中。裝飾雕塑也以其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描繪著現代藝術,使現代藝術百花齊放,各種表現形式都有著很大的提升。因此,雕塑作品也要不斷地繼承與發展,各地區要對具有歷史意義,彰顯文化內涵,被人們喜愛的作品進行保護,防止人為破壞,并定期進行維修,突出藝術雕塑的獨特魅力,讓其發揮城市藝術的獨特內涵,引領人們不斷向前發展。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城市公共藝術與裝飾雕塑是城市魅力的體現,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城市獨有的文化內涵和歷史故事。隨著人們對精神思想的追求,城市公共藝術必須強調雕塑作品個性的體現,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不能盲目和隨意設計,必須完善作品的每一個環節,精細打磨,掌握好雕塑的顏色,選擇適當的材料,做好造型設計,并對城市的歷史進行研究,體現雕塑的藝術特點,在發展中做好繼承,彰顯城市獨有的魅力。

作者:張晟源 單位:南京農業大學

參考文獻:

[1]馬良偉,宋家明,于化云,謝小凡,孫耀.城市公共藝術與北京策略[J].北京規劃建設,2005(6):89-93.

[2]孫皓.城市主題文化背景下公共裝飾藝術的再認識[J].文藝爭鳴,2010(8):69-72.

[3]郝燕,蔣小汀,伊華豐.城市雕塑對公共藝術空間的影響[J].設計,2015(21):126-127.

[4]郭榛樹,劉妙雄,郭愛軍,萬書玉,項曉霞,胡寶平.以雕塑產業為依托打造中國“雕塑名都”——關于南京雕塑文化產業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學報,2012(2):100-106.

[5]丁娜.淺談裝飾雕塑[A].中國設計師協會,中國美術研究院,成都蓉城美術館.首屆中國高校美術與設計論壇論文集(上)[C].中國設計師協會,中國美術研究院,成都蓉城美術館,2010(8).

[6]陳超.地域文化元素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的應用——以煙臺為例[J].設計藝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5(5):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