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公共藝術發展之路
時間:2022-05-24 02:35:22
導語:湖北公共藝術發展之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湖北的公共藝術家群體之中,有功成名就的老一輩的城市雕塑家、壁畫家,也有正處在創作黃金時期的中青年新生代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或堅持傳統風格式,或在形式及材料表達上追求變化創新,或強調作品形態的提煉與概括,或在內容上專注于對細節的描繪,各種表現形式,彰顯了湖北公共藝術的多樣性、復雜性和豐富性。本文旨在從湖北公共藝術的歷史進程入手,尋找湖北公共藝術的發展文脈和特色,在回顧已有成果的同時,明晰湖北公共藝術的自身定位和未來發展走向。
關鍵字:湖北公共藝術、創作、歷史、未來
一、當前國內外公共藝術的現狀
公共藝術自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成了人類觀照世界的一種特殊反映方式,它有自己的規律和特點、地位與作用,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代替的。一部公共藝術發展史,就是承載人類精神文明和經濟建設發展盛衰的紀錄史。自上世紀60年代始,公共藝術在國外尤其是發達國家,一直受到重視和發展,這些國家對公共藝術作品的興建、投資及其文化遺產保護等積累的經驗和政策,值得我們去認真研究和參照。例如墨西哥的公共藝術,其主要的目的乃是去描繪民主文化生活的理念,作為公共藝術重要形式的壁畫,已成為墨西哥人民生活中極重要的組成部分。墨西哥的壁畫運動,不僅影響了美國的地域主義藝術家,還對拉丁美洲的文化造成很大的影響,它已成為一種獨特的表現風格。這種風格不僅僅單指墨西哥畫家,甚至影響了所有拉丁美洲的藝術家,成為一種能直接觀照他們自己經驗的特別的表現語言。公共藝術將環境空間、人民大眾、文化藝術結合成為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當地文化最直接、最顯著、最鮮活的體現。它可以聯結區域的歷史與未來,亦是查閱當地歷史文化變遷的地圖;它可以講述所在地域的民俗傳說故事,也可以滿足大眾的文化審美需求;它能夠創造新的地域文化,亦能夠展示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公共藝術給人以豐富的感受,其裝飾了建筑,美化了環境,同時也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公共藝術作品的藝術水平如何,既是藝術家和建筑師努力探索和深挖的,也是普通民眾密切關注的話題。近年來,公共藝術隨著建筑創作的發展而開展起來。這些精美的公共藝術美化了我們的環境,對精神文明的建設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目前,公共藝術已由紀念廣場、賓館、酒店、機場港口等大型建筑逐浙擴展到青少年宮、政府機關大樓、學校、江灘公園……可見,社會各個方面對公共藝術作品的需求量是巨大的。這樣,我們的建筑師對于公共藝術的了解,藝術家對于建筑環境的了解,都面臨著新的需要解決的課題。如果建筑師和壁畫家、雕塑家之間不經過互相溝通理解、學習和探討,彼此之間就會產生分歧,很難處理好公共藝術與建筑及環境空間的關系,也難以提高公共藝術作品的藝術品質。在中國,公共藝術創作仍然處于探索時期。目前,因為受制于甲方審查和資金的限制等方面原因,公共藝術界對現狀并不滿足。同時,從藝術層面來看,創作者也有一種求變求新的沖動和變革與重建的態勢。公共藝術家面對時展正在作出反應和選擇,并提出新問題,觀者的審美趣味也在不斷地調整和變換。可以說,公共藝術也是一種在選擇中不斷發展和自我完善的藝術形式。
二、湖北公共藝術的歷史
公共藝術建設所關心的正是普通大眾對工作、生活以及基本環境的訴求,這的確有助于我們在重新探討文化歷史進程時,去檢視各地區人民為爭取幸福生活以及由傳統向現代遞進過程中所包含的真實意義。如果我們從此層面來看湖北公共藝術的發展,乃至規劃對湖北未來文化上的推動和交流方向,公共藝術都必將占有一席之地。湖北的公共藝術家群體,既有湖北老一輩的城市雕塑家(如張祖武、王福臻、朱達誠、劉政德、汪良田、安志今、梁幫正、譚維權、張滿漢、鄢云等)、壁畫家(如唐小禾、程犁、伍振權、蔡迪安、田少鵬等),也有正處創作黃金時期的中青年城市公共藝術家(如陳綠壽、朱明健等),更有學院的新生代力量(葉慶等);他們當中既有純粹執著于創作的堅守者,亦有曾學習、生活和工作在湖北的畫界老友。他們的作品,或堅持傳統風格樣式,或在形式及材料表達上追求變化創新,或強調作品形態的抽象提煉與概括,或在內容上專注于對細節的描繪……無不彰顯湖北公共藝術的多樣性、復雜性和豐富性。但因我省經濟比較滯后和時常遭受來自藝術權威機構內外因素的雙重制約,發展一直比較緩慢。近幾屆全國美展,我省公共藝術作品參展不多,質量堪憂。湖北省是一塊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熱土,但許多來湖北講學、訪問的國內外專家在回答對湖北的感受時常會說,我們的經濟文化在騰飛,很多方面與江浙一帶富裕省份并無很大區別。乍一聽覺得很自豪,其實這恰恰說明了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正在逐漸消失。缺乏特色的城市規劃和改造,導致造型相同的高樓、街道、江灘與其他省市并無二樣。從另一個角度講,湖北并非屬于沒有特色的歷史與人文景觀,而是缺少保護與傳承。例如深受市民喜愛,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原武漢展覽館的拆除,著名藝術家蔡迪安、唐小禾等創作的極為優秀的壁畫精品被毀壞。近幾年,一批優秀的藝術家一直在研究、創作能表現湖北歷史的公共藝術作品,經過長期的探索和錘煉,他們的藝術作品在相當程度上描寫和反映了所在區域的人文景觀與精神特質。他們發現,公共藝術作品的作用就在于以藝術的手段重塑文化的尊嚴。湖北的文化經典記憶有很多,比如屈原、黃鶴樓、九頭鳥等等,選擇誰?利用哪些元素來代表湖北的公共文化形象?這是值得藝術家探索和思考的。值得欣慰的是,湖北美術學院是全國八大美術院校中最早設置壁畫系的學院之一,近年來為社會及科研院所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公共藝術家,其前任院長,著名藝術家唐小禾先生,是中國壁畫界的中堅力量,他與夫人程犁合作,創作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作品,如《火鳳凰》(安裝于荊州博物館)、《楚樂》(安裝于原東湖賓館)、《埃及七千年文明史》(安裝于埃及開羅國際會議中心)、《天籟》(安裝于湖北博物館)等一大批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近年更是以70高齡完成了《孫中山在中山艦上》這件優秀的壁畫作品(安裝于江夏金口中山艦博物館)。唐小禾先生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主任和湖北省美協主席,是文化藝術界公認的在油畫、壁畫等領域藝術素養全面的藝術家,為中國的公共藝術創作及教育教學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總體來看,湖北在當代中國公共藝術方面的發展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它對人們文化生活的豐富和拓展以及提高大眾的文化修養,是絕對可以得到肯定的。在文化發展的進程中,湖北藝術家們為構筑湖北當代文化空間增添了燦爛的一筆色彩。近幾年,雖然我省的公共藝術作品水準呈現出不斷發展的態勢,但我們的藝術觀念應該再度轉變、跳躍,以“大美術”的理念,把湖北的公共藝術創作放在文化發展的大平臺上,認真對待并審視其發展的文化脈絡和走向。在回顧建國以來湖北公共藝術歷史的同時,力求呈現出目前湖北公共藝術家的創作現狀,尋求公共藝術在湖北文化未來發展中的格局和走向,使湖北的公共藝術創作在當代藝術舞臺以多彩的方式得以呈現。
三、期待與輝煌——湖北公共藝術的未來
今天,湖北的公共藝術創作得到了迅猛發展,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呈現出多元發展的格局。湖北的公共藝術創作,從老一輩公共藝術家張祖武、田少鵬、劉政德、唐小禾、蔡迪安、伍振權、查世銘等對公共藝術發展的開拓,到今天傅中望、李三漢、項金國、孫紹群、陳綠壽等藝術中堅對公共藝術發展的貢獻,還有葉慶、史金淞、李鵬程等青年壁畫家、雕塑家在公共藝術領域的探索,湖北公共藝術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呈現出一個令人欣慰的發展格局。湖北公共藝術家始終在經歷不斷探索、繼承與革新的發展過程。他們設計和制作了許多大型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從創新的意義上看,公共藝術家是最勇于創新的,中青年藝術家無論是從表現手法還是在審美取向上,都顯示出新時期公共藝術語言的新特征、新面貌。公共文化空間是地域文明的基本形象和名片,文化空間的發展昭示著人類文明的美好前景。湖北的公共藝術要抓住中央文化大發展戰略的契機,在努力呈現湖北公共藝術特色的同時,也希望引起更多民眾對湖北公共藝術的關注。在對湖北優秀的公共藝術作品進行回顧和梳理的過程中,從歷史及藝術的視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對優秀的作品進行研究和解析,使藝術審美滲透在具體的作品解讀之中,對培養和提高大眾對公共藝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并讓大眾廣泛參與到公共藝術的建設和維護中來。這樣,湖北的文化空間就會逐漸有所改觀。搞好公共藝術的建設,美化了城市的文化環境,提升了城市的綜合實力,既能改善投資環境,促進旅游事業的發展,也將使湖北的文化形象對外界產生更加強烈的吸引力。
本文旨在從梳理湖北公共藝術發展的歷史軌跡中,彰顯公共藝術的湖北面貌和特色,在肯定已有藝術成果的同時,不斷明晰湖北公共藝術的自身定位和未來發展取向。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文明的楚文化發源地,湖北的文化發展要具有海納百川的胸懷。我們要從偉大的中華歷史文明的復興之路中成長起來,形成具有現代精神品格的價值觀,進而形成與其他藝術門類取長補短、積極融合的形式語言,努力展現當代湖北博大、開放的文化風貌。
作者:孫國濤 單位: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參考文獻:
1唐小禾.壁畫[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P18-43.
2田衛平.現代裝飾藝術[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1995.P178-191.
3楊光.壁畫[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9.P73.
4唐小禾.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3.P21-23.
5王辛.“回顧與展望——湖北雕塑藝術展”研討會紀要[J].雕塑,2009(06).
6吳士新.對公共藝術問題和中國當代公共藝術現象的分析與研究[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6(1).
- 上一篇:建設工程管理現狀和控制措施
- 下一篇:城市記憶公共藝術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