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公共藝術教學思考
時間:2022-11-14 09:48:52
導語:中職公共藝術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通過色彩了解事物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中職公共基礎必修課《公共藝術(美術篇)》拓展模塊第六單元第二節“色彩構成”,旨在引導學生掌握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感受不同色彩構成給人的不同體驗,提升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和審美能力,教學對象為非工藝美術專業的學生。但色彩構成不像繪畫、雕塑、建筑等知識是具象存在的,對中職學生而言,學習難度較大。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筆者一直思考的問題。
一、教學難點分析
1.概念多且不易理解。“色彩構成”的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由“色彩基礎”知識和“構成設計”知識組成,共十幾個要點:色彩的產生、色彩3要素(色相、明度、純度)、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減法混合、中性混合)、色彩的冷暖、色彩的輕重、色彩的前進后退感、色彩的象征、色彩的對比、色彩的調和(同一調和、分割調和、面積調和)與色調等。而學習“色彩的混合”“色彩的調和”等知識時,又需要建立在理解、掌握“色彩的產生”“色彩3要素”的基礎上,它們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增加了學習難度。一旦學生前期學習不扎實,就容易混淆知識點,阻礙后續學習。2.手繪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門檻。“以手繪的方式繪制24色色相環及色彩構成設計圖”是傳統“色彩構成”教學中常見的環節。雖然手繪有讓學生鍛煉繪畫功底、感受真實筆觸等優勢,但也存在不足。如,學生無法自由地修改作品,畫錯一筆可能導致整張畫紙作廢,重畫耗時并且對積極性打擊較大。又如,“擠出多少黃色顏料與藍色顏料,混合后才能成為想要的綠色”“如何畫出漸變的顏色”等技巧需要多次練習才能熟練掌握。這使有些原本愿意學習的學生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手繪并非總是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反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門檻。3.學生練習的形式單一學生練習的形式單一,主要是賞析、手繪色彩構成設計圖。學生對色彩構成設計圖缺乏直觀認識和情感體驗,賞析其用色方法和意義時,容易導致答案千篇一律、生搬硬套;手繪色彩構成設計圖難度較大,學生往往無從下手。最終,不少學生以“旁觀者”身份勉強完成學習,審美能力提升有限。
二、教學改進建議
1.增強教學趣味。針對“色彩構成”概念多且不易理解的問題,教師要增強教學趣味。教學“色彩基礎”類知識時,教師要多提供直觀體驗,注重增加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理解概念。如,教學“色彩的產生”“色彩3要素”時,可重疊三色透明紙、排列彩色光束、展示色相環等進行。又如,教學“色彩的輕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現場體驗色彩的輕重對比———用卡紙制作兩個邊長20cm的正立方體紙盒,一個涂成白色,一個涂成黑色,同時放置在講臺上,先讓學生猜兩個盒子哪個輕、哪個重,多數學生會說:“白色的輕。”再請學生到講臺上,通過手提感受盒子的重量。當他們為最初的回答所困惑,懷疑兩個盒子是否一樣重時,教師再用電子秤稱量,證明兩個盒子一樣重,最后得出結論:“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視覺感受,它讓黑色盒子看起來比白色盒子‘重’,這就是‘色彩的輕重’。”其實,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類似應用了“色彩基礎”知識的案例,有助于讓學生直觀感受并理解色彩的概念。如,快遞包裝紙盒通常選用淺棕色,除成本因素,還考慮到淺棕色包裝盒會使快遞員在送貨時感覺輕一些;室內燈光照明多用青白色白熾燈,而不是暖色燈,原因在于青白色光使人感覺時間過得快、不煩躁,有利于持續工作和學習。教學“構成設計”類知識時,教師要結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如,教學“面積調和”時,可展示蒙德里安的作品《紅、藍、黃、構圖》;教學“同一調和”時,可展示梵高的作品《向日葵》……一個知識點對應一個作品,方便學生識記,又使學生覺得“構成”易學易懂,對“色彩”有更深的理解。2.運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習門檻。教師要運用信息技術降低學習門檻,讓學生把精力集中于選擇色彩和探索配色方案,提高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如,Windows系統自帶的畫圖工具或Photoshop都是不錯的選擇。借助它們,學生能夠自由地選取顏色,免去手繪調色的煩惱;能直觀地看到RGB、HSB的具體數值,通過增減數值使顏色變化,更好地理解色彩理論知識;學生可以反復修改配色直至滿意,節約了時間,也節約了顏料、畫筆、紙張等畫材;還可以尋找現成的照片或圖片資源,吸取喜歡的顏色,記住數值后直接使用。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用專業軟件輔助學習,如在線顏色配色器ColorSchemeDesigner。學生可以點擊軟件中色環的任意一處,選定一個顏色作為主色,接著選擇色環上方的配色類型標簽“單色搭配”“互補色搭配”“三角形搭配”“矩形搭配”“類似色搭配”“類似色搭配互補色”中任意一種,由配色器根據所選配色類型,自動生成3個輔助色或互補色,與主色一起構成一組4色配色方案,并顯示每種顏色的RGB值,軟件下方還能自動生成配色預覽及這套配色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效果。相比于Windows自帶的畫圖工具,ColorSchemeDesigner更直觀、更專業。不僅能訓練學生選擇顏色的能力,讓學生在反復操作中不斷鞏固“配色類型”等概念,還能拓寬他們的思路。3.豐富學生練習的形式。教師要豐富學生練習的形式,或布置貼近學生生活的色彩構成設計作業,或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有哪些應用色彩構成知識的例子”,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于筆者而言,通過在線裝修配色器和手機APP布置練習是最常用、高效的兩種形式。在線裝修配色器提供了樣板房、功能區的效果圖,學生可以點擊工具欄中的“墻壁”“地板”“燈光”等標簽,針對性選擇顏色、材質完成裝修配色。學習任務具體、直觀,學生容易上手。如,“色溫低于3000K的光源容易使人放松,適合作為閱讀光,搭配原木色地板、淺綠色沙發、白色書架,適合營造溫馨氛圍”“色彩不夠活潑時,將沙發、茶幾等家具的顏色換成深綠、深藍或深紅色,能讓色彩靈動”等知識,學生容易掌握。當然,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操作、自由配色,等學生完成自己的方案,再總結提升,使學生的操作過程,成為加深理解、實際應用“色彩構成”知識的過程。服裝色彩搭配是色彩構成知識在學生身上應用的直接體現,也是學生審美水平的外在表現。通過APP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APP上動手搭配服裝,不僅學生喜歡,還能把手機變成學生學習的工具。第一種是面料設計類APP。它有各種穿著無色服裝的模特圖,學生可選擇不同色板和底紋給服裝上色,還可調節色彩明度、縮放底紋大小、調整底紋位置完成個性化設計。第二種是服裝搭配類APP。它有衣柜、試衣間、網友作品展示等功能區,相比面料設計類APP,它側重成品服飾搭配,更貼近生活需求。學生甚至可以導入自己的照片,把自己作為模特;或添加工作場景、旅游場景、酒店場景等,根據不同場景選擇不同的服裝配色,十分有趣,練習效果好。
總之,教學“色彩構成”時,教師要根據非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的特點,而不是直接套用工藝美術專業學生的學習標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色彩構成知識,達到掌握審美方法、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作者:吳黛棻 單位:福建理工學校
- 上一篇:核心期刊認定標準
- 下一篇:公共藝術課程教學微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