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創新研究

時間:2022-12-29 08:09:02

導語: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創新研究

摘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調查發現,河南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在教學水平、課程設置、教師隊伍和管理考核上存在不少問題。提升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水平,需要在資金投入、教學內容、教師隊伍管理以及考核評估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

關鍵詞:河南省;高校;公共藝術

教育公共藝術教育對于提高大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至關重要。對河南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調查發現,盡管近年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很快、態勢較好,但問題也很突出。

一、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校中不可缺少

高校公共藝術教育是指通過運用音樂、攝影、舞蹈、繪畫、書法、雕塑、文學、戲劇、電影等藝術手段,對學生進行的審美情操教育。藝術教育需要通過音樂、美術等藝術手段,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使其具備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比如,音樂欣賞就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進行審美教育最直接的方法。[1]經典音樂、文學、舞蹈、繪畫、戲劇、電影等藝術是美的集中體現,是人類對崇高精神和高尚道德追求的集中表現。通過對大學生進行藝術理論知識、經典藝術鑒賞和藝術實踐等方面的熏陶,使之受到美的啟發,形成一定的審美能力,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公共藝術教育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藝術教育對培養創新思維,提升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有重要作用。越來越多的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從各種藝術類型中吸取靈感,將藝術的思維方式滲透到自己的工作和研究中。比如,美術專業是工業設計、建筑設計等專業的基礎課程,工業新產品新工藝、科技發明創新等都離不開它。繪畫藝術中的創意靈感帶來設計創新,帶來新的工藝和產品。[2]公共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藝術教育歷來就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高校不僅有藝術專業,大學生也要接受藝術通識教育。在教育內容上,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是高校教育內容的兩翼。藝術和科學都是追求真理,藝術追求人類社會生活的意義,科學更多的是追求自然界的真理。不同專業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將會在“頭腦風暴”中碰撞出新點子、好創意,每個人在討論、交流中受到啟發,促進校園學術氛圍的升華。[2]

二、對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調查分析

(一)總的發展態勢比較好。國家教育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和《全國普通高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以來,河南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迅猛發展,不斷規范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鄭州大學在1999年就被教育部批準設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成為全國首批32個基地之一;河南大學在2000年頒行了《河南大學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工作暫行條例》,將藝術教育作為學校重要工作來推進,并將藝術教育課程列入教學計劃。河南大學還充分利用本校藝術學院綜合水平較高的優勢,把藝術學院作為全校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編寫特色教材,提高公共藝術教育質量。2007年以來,河南大學教師主編的公共藝術課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共29部,其中李明偉教授編寫的《設計色彩》是高等教育“十一五”全國規劃教材,彭亞教授編寫的《美術鑒賞》是中國21世紀藝術教育系列教材之一,成為全國高校藝術教育推薦教材。其次,發展比較全面。一是機構和隊伍逐步建立。不少高校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和領導小組來推進公共藝術教育工作,機構獨立的教師隊伍建立起來。如,河南師范大學專門成立公共藝術教育中心和河南師范大學藝術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公共美術教育教研室、公共音樂教育教研室;洛陽師范學院采取智力引進和人才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相對穩定與合理的師資隊伍。二是課程設置不斷豐富。鄭州大學在2000年組織專家對藝術教育教學計劃和課程進行修訂,精選出200多門文化素質教育課程供學生修讀,其中藝術課程有40多門。河南大學利用多學科優勢,開設出種類齊全的藝術課程,包括美術、音樂、舞蹈、戲曲、語言等,開設課程全部達到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要求,課堂形式有理論課程、技能課和講座等,大學生藝術團中的藝術實踐課采取個別課、小組課和大課等多種授課形式。三是第二課堂較為豐富。學校第二課堂活動的廣泛開展,激發了大學生們參與課外文化藝術活動的熱情,豐富了學生課外文化生活,使課堂藝術教育與課外藝術教育緊密結合,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藝術陶冶。河南大學藝術教育第二課堂重視藝術審美實踐活動,成立了一批學生藝術團體,如學生劇社、軍樂團、各類協會20多個,由藝術學院和公共藝術部的專門藝術教師輔導管理和訓練。四是教育設施不斷完善。鄭州大學學校藝術教育經費保障到位,電化教學設備先進,多媒體教學設施充足,學校還每年投入200萬元用于改善藝術教育活動條件。各高校教育設施的不斷完善保證了公共藝術教育的效果。第三,成效明顯。藝術教育陶冶了學生情操,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藝術素養和思想道德素質。鄭州大學形成了覆蓋課堂教學、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的藝術教育體系,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發生了顯著變化。據統計,鄭州大學學生藝術課程合格率達到98%,優秀率達到40%;河南大學90%以上的學生對藝術知識和技能基本上都能掌握,學生藝術類課程及格率達到96%,優秀率達到38%。通過藝術教育,學生審美實踐也取得豐富成果,創新能力明顯提高。(二)問題相對突出。第一,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學校領導不重視公共藝術課。受學生就業市場的影響,許多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不受領導重視。一些高校把公共藝術教育課排在課表最后,甚至當成擺設。從調研來看,一些高校領導對藝術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見和模糊認識,認為藝術課與專業課相比處于次要地位,思想認識上沒有把公共藝術教育作為關系創新型人才培育、關系全省改革創新大局的高度來認識,工作中沒有把公共藝術教育改革創新放在其它教育改革創新的同等位置。不少學生對藝術教育認識不足,一部分學生只看重專業課學習,對藝術課程不在意,上課是為了爭學分,也有的當作消遣。此外,社會上也沒有形成共識。公共課、選修課等在高校教育中處于次要位置的思想認識在社會上非常普遍,特別是學生家長,最重視專業課的學習,總認為藝術課對找工作和事業發展關系不大,形成了社會上一邊倒的認識誤區。第二,發展水平相對落后。雖然近年來全省公共藝術教育發展很快,但整體水平不高、不平衡。從全國來看,河南省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處于中等水平,與北京、上海、浙江等發達地區比,各方面還是很落后的。如,清華大學的藝術教育始于建校初期,建立了中樂部、西樂部,開展了系統的普通音樂教育。1993年音樂室更名為藝術教育中心后,為全校學生開設了豐富的藝術類課程;浙江師范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實踐體系和保障體系。河南省高校之間公共藝術教育也很不平衡,比如,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洛陽師范學院等公共藝術教育發展較好。一些職業技術院校和民辦高校發展比較差。不少學校缺少專職藝術教育教師,很多學校藝術課程開設不足,多數學校沒有藝術選修課,一些學校很少組織學生藝術實踐課。公共藝術類學科建設不平衡,課堂教學難度大。一些學校把公共藝術教育課程排在選修課中,某些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課淪為擺設。在具體的課程設置和課堂教學上,高校也面臨不少困難。比如,教學內容深淺不好把握,城鄉學生藝術素質差異較大等。第三,薄弱環節比較突出。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藝術教育課程內容需要完善。大部分高校公共藝術課程由授課老師來開設,學校對這些課程的管理較松散,有時出現課程重復的情況。一些學校課程開設不全,教育部規定8類課程作為藝術教育限定性選修課程,但有些高校只開設其中的幾門,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需求。高校專職藝術課教師少。按規定,各高校擔任公共藝術課程教學的教師人數應占在校學生總數的0.15%-0.2%,在校專職教師人數應占藝術教師總數的一半,但很多高校沒有達到要求。公共藝術課教師的整體素質也參差不齊,專業知識不扎實、教學水平低、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落后。公共藝術類課程經費投入不足。近來雖然高校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但對公共藝術教育的投入增加不明顯。多數學校沒有公共藝術教育專項經費,沒有公共藝術實踐課經費,一些學校公共藝術課教學器材和設備不齊全、設施和場地缺少,學校公共藝術課教師缺乏科研和學習培訓的費用。對公共藝術類課程的管理考核不到位。教育主管部門沒有評估辦法,多數高校沒有公共藝術課考核方案。一些學校管理機構職責不明確,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教學管理工作不落實。

三、創新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對策

第一,加大資金投入和硬件建設。資金投入是加強公共藝術教育的根本保障。各級教育財政要加大資金投入。近年來,各級政府明顯加大了教育資金的支持和投入,學校建設、設備投入大,但應明確對高校公共課程特別是公共藝術教育的資金投入比例,不能厚此薄彼,做到教育財政資金均衡投放,重點要保證藝術教育器材和設備的建設。同時,應激勵各高校加強學科建設,重視社會對高校藝術教育的捐贈,同社會藝術團體聯合建設藝術教育實踐課堂等。對采取這些措施的高校,教育財政可以進行補貼,給以資金支持,形成高校公共藝術學科建設投入多樣化的局面。最后,要構建高校公共藝術教育設備配套標準。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在調研的基礎上,適當超前制定全省公共藝術教育設備配套標準,對公共藝術教育的器材、設備、實踐場地等做出要求,推進各高校落實并保證公共藝術課堂教學和課外藝術實踐活動的需要。第二,改革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構建藝術素養教育課程體系。公共藝術課程設置要系統化,既要有一定比例的藝術理論課,又要有藝術實踐課,還要有藝術史的內容,形成藝術課必修、選修、實踐課體系,合理分配課程比例,做到課程開設系統全面,利于學生對藝術的了解、掌握和吸收。課程設置要全面且具有時代性。教育主管部門應依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的規定,監督高校開齊8大類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增設藝術選修課程和藝術實踐課程,擴大學生的選擇空間,適應不同學生的藝術特長,滿足不同興趣和愛好的學生對公共藝術課的需求。同時,高校應開設專業性和綜合性的課程,細化課程分類,增強學生在選課時的目的性和積極性。突出藝術課的時代性,了解當前藝術發展的走勢,增加當前各藝術門類的發展現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增加特色課程的開設,打破傳統模式的桎梏,緊貼時展和專業學習的需要,發揮專業課資源優勢,增加新的選修課內容。比如,“理科院校可以依托計算機軟件專業開設動畫專業,工科院校可以開設環境藝術專業,農科院校可以開設園林設計專業。”[3]這樣依托各專業課進行拓展,提高學習的學習興趣和增強教育效果。第三,加快推進教學手段創新。一要創新教學模式。藝術本身是極具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學科,公共藝術教育應采取創新的手段和方式進行,如果采用陳舊、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就難以發揮其功效。應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位置,發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個性。二要充分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等技術手段。公共藝術教育要利用多媒體技術這一資源,增加多媒體設施,配備或利用藝術學院專門的音樂、舞蹈、美術教室,供非專業學生學習。互聯網技術擴大了獲取知識的渠道,遠程教育實現了教與學的時空分離,最大程度上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公共藝術教育可以利用互聯網這種優勢,探索建立“藝術教育網絡資源庫”等教學教研網站,加強校園網站建設和遠程教育的開發與監管,及時更新網絡信息,拓展藝術教育課堂。三要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對于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應注重大學藝術氛圍及學生藝術活動實踐的過程本身。自我表現和鍛煉成為大學生參加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目的。”[4]應鼓勵高校藝術類社團的發展,成立大學生合唱隊、樂隊、書畫社、攝影社、文學沙龍等,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審美活動,引導更多的學生參加由學生自己開展的群眾性藝術實踐活動。同時,鼓勵定期舉辦大學生藝術節、藝術展演等活動,給各社團提供展示成果的空間。對現有的各種高校文藝社團,應加強規范化管理,提高社團水平,多組織文藝實踐活動。第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公共藝術教育出現的很多問題都與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不當有密切關系,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高校公共藝術教師隊伍迫在眉睫。首先應配齊專職的公共藝術教師。從河南省調研情況來講,專職教師穩定、齊全的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普遍較好。這是因為公共藝術教育不同于藝術專業課教育,它的重點在于藝術鑒賞、藝術審美。高校公共藝術教師隊伍建設首要的是加強專職教師隊伍建設,專職教師總數不能低于國家要求的公共藝術教師總數的50%。應重點提高兼職教師業務水平。公共藝術兼職教師應從藝術專業教師里選聘,對有藝術學院的學校,要推進藝術學院藝術專業教師講授公共藝術課,適當聘請文藝界和社會上的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授課,或擔任藝術教育顧問、兼職教授等,以開闊學生的藝術視野,了解社會了流行的藝術行式和藝術潮流。同時要加強公共藝術課教師培訓和管理。高校應完善藝術教師培養體系,定期組織專業性的培訓和進修,鼓勵在校教師和外聘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另一方面要引導他們學習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做創新型的教師。此外,要提高藝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將公共藝術教育課程的考評計入工作量考核體系,采取激勵措施,鼓勵公共藝術教師進行公共藝術教育相關的研究和實踐活動。第五,改革創新考核評估體系。高校要把藝術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質量年度報告,推進公共藝術課教育與專業課教育一起規劃、一起安排、一起推進、一起考核評估,對公共藝術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做出具體要求。加強對公共藝術教育質量評估,把相關職能部門對該項工作進行督導和學生的評價相結合,并將評價結果與公共藝術教師的職稱評定、崗位晉升掛鉤,甚至在績效考核上制定出科學的計量方法。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建立公共藝術教育學科建設評估辦法,對學科的教師職稱、經費投入、教學設備、課程內容、教學科研等進行全面考核評估,促進藝術教育學科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宏偉.發揮音樂欣賞課的作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J].民族音樂,2010(5):118-119.

[2]李靈藝.談普通高校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科學素質培養的促進作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3(04):157-159.

[3]賈正輝,蔡陽勇.教育大眾化背景下非藝術院校藝術設計教育的思考[J].藝術教育,2010(4):17,22.

[4]趙靜.綜合性院校大學生藝術素質教育研究初探[J].藝術教育,2010(4):34-35.

作者:李靈藝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