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藝術的發展及特征表現

時間:2022-06-02 09:47:15

導語:公共藝術的發展及特征表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藝術的發展及特征表現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隨之而來的經濟和文化也得到提升,大眾群體在物質上得到滿足的同時對精神世界的追求要求也愈加增高。公共藝術正隨著時代和人們的熱切呼喚發展而前進,在其表達形式、傳遞情感上隨著時代的改變而多樣化。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我國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亦獲得了長足地發展。公共藝術在城市空間建設中所具有多種特性成為公共藝術的發展所具備的基本條件。

關鍵詞:審美;公共藝術;改革開放;公共藝術特征

一、引言

公共藝術最早出現在西方國家,是為解決工業革命所帶來的城市環境問題而興起來的。城市摩天大樓的建立,讓人們與自然環境距離疏遠,未能夠顧及到人作為城市的主體感受,于是以公共藝術形式美化城市空間環境。公共藝術以其獨特的形態裝點著城市空間,藝術與城市文化空間相互融合,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在城市中,傳承著城市的文化,體現地域特色。我國公共藝術出現的較晚,大約在90年代才被人們逐漸認知,并在發展中不斷得到重視。

二、公共藝術發展初期

自新中國成立至80年代左右,這一時期可以稱為公共藝術發展的初期,因為該時期的公共藝術表現形式較為固定。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特定的社會形態造成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公共藝術的呈現形式多以主體性雕塑為主,大多為紀念性雕塑,為紀念革命英雄人物,歌頌和贊揚他們的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出現一大批的革命英雄人物雕塑,一時間在全國興起來。這在當時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為該時期的歷史事件留下了時代的印記。這一時期的公共藝術,多是在固定的主題下進行創作的,這種現狀下,讓藝術家在政府和社會的壓力之下,從而約束了藝術家的創造能力。所以在公共藝術發展的初期,盡管一些作品有新意,但是大多數的題材過于單一、雷同之處,且制作工藝較為粗糙。造成這些的原因是由于大環境所造成的。但是,這一時期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團結協作精神。由于,是政府部門所有的大項目制作都是和一些藝術家共同完成,他們共同設計,制作作品樣本,討論,最后使作品臻于至善。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紀念堂,當時有108位雕塑家投入到這一項目中。

三、發展中的公共藝術

到80年代左右,隨著政策的推行和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思想也日趨開放,人們積極探尋新事物。在大環境背景下,人們對于新事物的探索意識增強,早期單一的公共藝術模式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城市空間中開始出現一些民風民俗的較為有藝術感的公共藝術品,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評。北京作為全國的首都,在公共藝術實踐中,敢于實踐創新,率先建立“石景山公園”,園內雕塑在形式和表現上均有所創新,同時雕塑與周圍的環境景觀相互融合。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位于復興門西的“和平少女”,少女的潔白如玉、落落大方形象與周圍濃郁蒼翠的綠色背景相得益彰,自由與和平的主題更加能夠體現出來。這一公共藝術的作品,突破了傳統的藝術創作,對于我國公共藝術未來的走向有一個標志性的意義,為后來的公共藝術多樣性題材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四、我國公共藝術發展至今

90年展至今,我國城市發展突飛猛進,商業氣氛比較濃厚,我國也以更加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在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人們在需求方面更加多樣化,在該時期公共藝術的要求更加偏重于生活和休閑空間。出現了一些形狀各異、主題鮮明的公共藝術作品。在城市空間中隨處可見,讓市民切實的感受到藝術的零距離感。《深圳人的一天》把生活中常見的人物融入藝術中,帶給我們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和鮮活的人物形象。創作該系列雕塑的創作人,孫振華教授,他認為“公共藝術不是一種藝術樣式,也不是一種統一的流派、風格;它是使在于公共空間的藝術能夠在當代文化的意義上與社會公共法生關系的一種思想方式,是體現公共空間民主、開放、交流、共享的一種精神和態度”。《深圳人的一天》則是將城市空房間中最為真實的一面以藝術的手法再現于城市公共空間中,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一角。還有一些諸如城市空間具有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如青島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以其螺旋上升的風,與周圍的海,相互映襯融合,表現出張揚騰升的民族力量和愛國情懷。在這一時期,公共藝術的發展在各個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關注,各城市紛紛建立相關的部門、機制,如此看來,我國公共藝術越來越朝著制度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也為未來公共藝術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五、公共藝術特征表現

公共藝術從最初發展至今,雖然歷經曲折,但也逐漸走向成熟,并正努力朝著國際化方向發展,在不斷的學習中,要不斷的總結公共藝術的發展特點,在其發展過程中,公共藝術有著明顯的藝術特征,其主要表現在:(一)具有公眾性。公共藝術首先要求必須具備公眾性或者公共性,是因為公共藝術作品主要反應或表現的是,特定的區域在公共事物或者重大事件,在該區域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這就要求藝術家在創作時要充分了解該區域的文化歷史情況,以適度的表現形式能夠符合大眾的審美。(二)公共藝術必須具有開放性。就公共藝術來講,公共藝術所具有的開放性,指的是狹義的公共藝術,是指城市空間中的雕塑、壁畫、景觀小品,建筑、地飾等。在開放性上來講,更多的是偏向于狹義的概念。公共藝術作品是面向大眾群體的,不歸屬私人物品,能夠在城市公共空間展示出來,并能夠讓市民看得見、摸得著,融入市民的生活中。(三)公共藝術所具有的物質性。這里談到的物質性是指公共藝術建設從想法變為實際中的作品所使用的材料。藝術家在進行藝術創作中,要考慮該表現形式賦予何種材料,才能夠與空間已有的建筑,景觀相互融合、匹配,同時還要考慮到材料的耐久性,耐用性,堅持綠色環保。在新興材料中不銹鋼的出現,為城市空間的公共藝術品的呈現方式提供了多樣性。(四)城市文化地域性差異性。由于空間和區域位置的不同,造成各具特色的文化風貌。基于該情況,藝術家在進行公共藝術創作時,要根植于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民風民俗,這樣才能夠讓作品融入城市空間,被大眾所認可。(五)公共藝術所具有的空間性。公共藝術作品在城市空間中,作品本身的形態要與所放置的空間場所相融合,同時還要與周邊色彩、材料的性質、城市文化等方面相協調。(六)公共藝術所具有的可持續性,社會資源和環境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警示性的作品告訴世人2010年12月底,由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攜手北京奧美舉內容;同時教師要在答疑討論區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云班課上參與的任何活動教師均可以給予一定的經驗值作為獎勵。課后作業也可以采取學生互評、分組評價、教師總體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進行,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四、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移動教學平

臺在云計算技術與實踐課程教學中的實施(一)推送教學資源。藍墨云班課平臺將教學資源通過資源庫、網頁鏈接等方式推送,為學生提供預習資源并推送教學資源分類。教學資源后,學生實時收到通知,同時,教師端可實時看到資源瀏覽數據統計。通過云班課界面,教師可以看到學生的預習情況,同時可以對沒有預習的學生給予提醒,通過這種監督,保證教學前學生預習工作的完成。(二)創建教學活動。藍墨云班課平臺提供多種模塊以此來進行教學活動設計:作業小組任務、活動庫、投票問卷、頭腦風暴、答疑討論、測試等。例如:課程第二章Google云計算原理的教學設計,在云班課上推送了兩個小測試和兩個思考題討論,以此來檢驗學生對第二章節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教學設計見圖1。其中,測試可以自動生成成績和分析數據,方便教師統計和分析,有助于差異化教學,測試統計和分析見圖2。(三)布置作業、課后反饋。教師可以在云班課上通過多種方式布置作業:編輯圖文頁面、上傳附件、線上測試等。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討論和評價,作業還可以在學生之間進行互評。課后,針對還未掌握的知識點,學生還可以通過答疑討論區與同學、老師進一步交流學習,相互答疑。在教學后期,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調研,進一步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便于教師對評測點做動態調整。

五、總結

多個學期的教學實踐中的期末課堂教學效果、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能夠適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期末成績的優秀率和及格率都有大幅度提高。基于“藍墨云班課”移動教學平臺的移動信息化混合教學模式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反饋,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一波.藍墨云班課在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17(1):79-80.

[2]王曦.基于藍墨云班課的高職翻轉課堂設計與實施[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2):66-67.

[3]袁吉.藍墨云班課在高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7(35):21-22.

[4]王愛武.手機App云班課教學應用體驗[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6(3):84-85.

作者:陳敏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