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類型公共藝術案例分析

時間:2022-06-02 11:34:58

導語:新類型公共藝術案例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類型公共藝術案例分析

摘要:在21世紀,隨著科技與建造水平的發展以及新材料、多媒體的誕生,諸多新類型公共藝術百花齊放,點綴著我們的城市。通過對其中具有代表性案例的背景、手法以及對周圍環境影響的客觀分析,得出新舊公共藝術形式內在與外在的差異以及二者的聯系。

關鍵詞:公共藝術;雕塑;多媒體

公共藝術既可以是區域中一個完美的主角,也可以是一個巧妙的配角,不論是傳統的雕塑形式,還是新穎的多媒體,只要運用得當,都能得到在景觀中理想的藝術和互動效果。本文從多個案例的自身、背景以及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分析公共藝術的方方面面,探究新舊公共藝術在城市景觀設計中的現實意義。

1云門(CloudGate)

1.1設計背景

云門(芝加哥,1999設計-2006建成),這尊看似形態簡練的藝術品重量達110t,為此,其地下的車庫、餐廳、甚至是周圍的火車軌道都不得不做出結構上的改造和加固。這尊雕塑光滑的無縫外殼做法在當時也是難點。這種設計能夠突破險阻成功落實,離不開芝加哥城市的社會意識形態,它支撐著委員會最初選擇的大膽奔放、項目修建時繁瑣麻煩牽扯周圍多點建筑結構改造的決心、探索前所未有工藝技術的勇氣以及得到公眾認可與支持的魅力。

1.2設計本身

設計最明顯的特點就是這款藝術品事實上沒有一個確切的主題,其主題就是“虛無”。在外形上,雕塑沒有任何一個直角邊、沒有兩個直面交叉形成的轉折線、甚至沒有表皮結構上的接縫,這種沒有邊界的形態讓人聯想到無限。雕塑本身的顏色是和水銀一般的鏡面,這種反射式的表達可以說既沒有顏色,又擁有一切顏色。它將周圍的上、下、左、右空間都統一收納,然后又以一種類似于哈哈鏡的形式抽象的釋放了出來,其妙處在于既沒有為自身冠以任何的主旨,但卻能吸引周圍的目光,成為廣場中的焦點。

1.3環境影響

雕塑建成后,當地居民和外來游客都熱衷于與其進行親密接觸,如果游客站在正確的位置上(正下方),他們的映像就會重疊和扭曲。因歡迎和追捧使其有了商業價值和標志效應,很快成為了城市名片之一。在雕塑中,能夠看到一個抽象濃縮的現實世界,這是這個異形、孤立的藝術品與外界產生關聯的最主要形式。它最大的魅力也在于能使人看到自己生活的社會,就像是一面城市的鏡子,當有人走近、凝視和欣賞時,它能在短時間內使人的思緒由雕塑本體轉移到周圍的世界和自己身上。

2皇冠噴泉(CrownFountain)

2.1設計背景

皇冠噴泉(芝加哥,2004)是由約姆·普朗薩設計的芝加哥千禧公園的一個公共藝術作品,由兩座玻璃磚塔樓和一個黑色花崗巖反射池組成。高達15m的顯示屏輪換播放著代表芝加哥上千名市民的笑臉,從一個微笑到一個鬼臉,直到最后嘴唇看起來像一個有趣的石像鬼,水噴出來,創造了從嘴吐水的錯覺。

2.2設計本身

設計師匠心獨運,使公共藝術品與游人互動,造就了這一款獨一無二的噴泉。每逢盛夏,這里還能成為兒童們的水之樂園。

2.3環境影響

皇冠噴泉在設計之初就備受爭議,因為它的高度沖擊了整個公園的韻律之美。然而,皇冠噴泉建成后,這件藝術品的原創性、娛樂性和突出的藝術價值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游客來此欣賞水,藝術形象和LED技術產生和諧的藝術效果。皇冠噴泉在繼承千年公園歷史文脈的同時,明顯不同于傳統文化,成為公園驚艷作品的代表。

3北方天使(AngeloftheNorth)

3.1設計背景

北方天使(紐卡斯爾,1994-1998年)。19世紀工業革命以來,英國北格陵蘭紐卡斯爾市經濟的高速發展一直依靠煤礦業和造船業。然而到了20世紀,在環境惡化和政策改變的雙重壓力下,紐卡斯爾的重工業逐漸沒落。隨著人口外流、人口老化,曾經繁榮的城市需要新的轉機。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當地原本沒落的煤礦業鑄造的鋼鐵完成了這一雕塑。

3.2設計本身

如此巨大而又別具一格的雕塑,直接成為了北格陵蘭的地標,它具有多重象征意義。銹鐵材質是為了紀念曾經此地繁榮的重工業,而天使的造型寄托了設計師作為人類對基督教的思考,它代表著教條之外的自由;雖然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兩個作品的出發點截然相反,不過從景觀意義上推敲,北方天使與里約熱內盧大型基督像有異曲同工之妙。

3.3環境影響

這座巨大的藝術品成為了了當地最佳的觀光資源,據統計每年有15000人次慕名前來參觀。其后,當代美術館與音樂館也在當地成立,使這里由一個原本該是默默無聞的英國小鎮轉型為一個藝術文化重鎮。盡管它因為奇特的外觀飽受爭議,不過這尊金屬天使確實對保留城市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當地新現代藝術作品的誕生產生了巨大影響。

4擴張(Expansion)

4.1設計背景

Expansion(2013-2014,紐約),這尊名為“擴張”的裂紋發光雕塑,其誕生屬于一次意外。當時,它的作者佩奇·布拉德利正準備參加一個高水準雕塑展,而這是一尊她曾精雕細琢數月的女人在蓮花盤中打坐的雕塑,她的大意是它掉在了地上并且碎成了很多塊,她只能把所有碎片都拼好,讓他們最大限度的拼合在一起;然后,她找來了一位照明專家,一起制作了一套瘋狂的照明系統,使其從內部發光。最終這個特立獨行的作品就誕生了。

4.2設計本身

這件藝術品名為“擴張”,其內涵是:人在誕生之初,命運為我們設定好了條件,我們的種族、家境、遺傳,甚至是智商的高低。雕塑龜裂的外觀和發光的內核是為了表達對于這些條件的思考,人能否超越這些條條框框重新認識自己,能否不被條件所限而存在,雕塑的創意雖是巧合,但是打坐的女性與作品想要表達的強烈感情并不沖突。假若在創造之初就被貫以“擴張”、突破的主題,那么主體部分有可能會是一個極力掙扎的男性。反而是盤腿靜坐的女性,更顯示出突破枷鎖后的冷靜、自如,更準確地表達出這種力量來自于自我、而不是將希望寄托于外部環境。

4.3環境影響

這尊雕塑坐落于美國紐約,以城市和河流為背景,它仿佛在告訴這個城市的人們:在紐約這個繁華而又節奏緊張的城市中生活時,不要被社會條件束縛了精神,不要因為紙醉金迷而丟失自我。像這種主題鮮明、內涵豐富的雕塑,與其說它裝點了城市,不如說是它選擇了這塊區域。這種藝術品不是為了襯托什么事物而存在的,它往往會成為一塊公共區域的主題,賦予這塊區域感情和精神。

5SMTown外墻設計(Wave)

5.1設計背景

“Wave”(2019,首爾)由韓國創意公司Dstrict設計視覺藝術作品,它以多媒體的形式展現出來,只在SMTown大廈外墻的一塊巨大屏幕上播放。這個設計利用了類似于平面3D繪畫的視感錯覺,這種技術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變形”原理;逼真的畫面配以清晰的海浪拍打玻璃的音效,營造出一個震撼的立體海浪效果。

5.2設計本身

由于屏幕誕生得更早,它并不是為“海浪”視頻量身定做的,所以這個視覺藝術是結合已有條件,并且合理利用視覺原理將作品完美呈現了出來。

5.3環境影響

自建成以來,每逢節日、世界杯,這塊屏幕能吸引上萬游客聚集。新的科技、新的多媒體技術意味著新的體驗和享受,人們熱衷于見證生活的進步。韓國希望將這塊屏幕所在的廣場打造為類似于紐約“時代廣場”式的地標區域,Wave和這塊屏幕向世界各地的游客們展示著這個地區的文化、科技與包容性。

6結語

數字化多媒體以及交互設計的流行使公共藝術領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這種的藝術表現形式將引發公共藝術設計的大洗牌,不禁令人思考:它是否會完全取代雕塑?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當新事物的出現使舊事物的地位發生動搖時,我們恰好可以更清晰的看到舊事物存在的意義。至于新媒體與交互設計,作為信息時代人類科技的結晶,它最明顯的優勢就是擺脫了實體藝術的枷鎖,使藝術表現能“隨心而動”。沒有了材料與結構的限制、沒有了空間與質量的束縛,數字化多媒體能在短時間內傳輸大量的信息,包括聲音、動態,并且能夠靈活變化甚至是與人產生互動,這都是現代商業景觀、文化景觀、科技交通所迫切需要的;事實上,新媒體并不是要取代雕塑,而是接管了某些雕塑無法完成的任務,彌補了現代藝術形式的空缺。數字化多媒體與交互設計勢必推動未來公共藝術設計發展、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者:葉韻風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建筑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