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民間藝術論文

時間:2022-12-09 03:57:03

導語: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民間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民間藝術論文

1山東民間藝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1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

民間藝術作為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鮮明的民族性和民俗性是現代工業社會所產生的文化樣式所不能代替的。民間藝術所依附的大多數是傳統手工技藝,代表著群體內部持續的認同感與歷史記憶,并不斷地適應環境和自然的變化,具有悠久的創造與傳承過程。民間藝術不僅浸透了特定地域文化而且還是民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蘊含著民族獨特的文化符號,如服裝、建筑、習俗、神話、寓言、節慶等,這些文化符號帶著深刻的本土意識,是極其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需要從制度環境保障、原產地保護、藝術形式等方面保護民間藝術,弘揚民族文化。

1.2民間藝術產品的形態轉換

充分借助現代信息科技,對民間藝術尤其是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文字、圖像、聲音、視頻及三維數據信息進行數字化保存,實現民間藝術的形態轉換。將信息進行數字化保存在硬盤或者光盤上,幾乎不占用物理空間,可以方便進行圖文聲像與數字信息的雙向轉換,方便對資料進行修改、編輯、排序、移位、備份、刪除和增補。興建具有互動性與開放性的大型圖、文、聲、像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博物館,并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實現全球資源共享[1],實現民間藝術遺產的數據化和網絡化。

1.3民間藝術產品的市場化運作

民間藝術產業化必須研究市場規律,適應市場規律的需要。如果產品的設計和工藝的創意不能推廣到批量生產中,就無法形成產業;如果產品不具備文化內涵與品牌價值,則無法形成文化產業,也就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文化產業要求超越以產品的實用功能和一般服務為中心的傳統經濟,形成實用與審美、使用價值與精神體驗相結合的經濟。文化產品是否成功,民間藝術的獨特性是得到市場認可的重要元素,確保特定產品的市場占有份額,在市場化運作方式下工夫,保證山東民間藝術產品的市場化和規范化運作,實現山東民間藝術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

2山東民間藝術產業開發保障體系

民間藝術產業開發不僅需要豐富的民間藝術資源,而且是一項涉及面十分廣泛的系統工程。近年來,山東省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為民間藝術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保證其可持續發展,必須構建保障體系,從外部環境上給產業開發的實施方案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民間藝術得以合理有效的開發利用。

2.1政策保障體系

政策保障體系是指一系列旨在保障民間藝術產業開發順利進行,推動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傾斜性政策所組成的系統,該系統對產業開發所起得作用是扶持、協調和監督。傾斜性政策是政府在扶持一些產業或部門發展時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能直接有效地解決該產業或部門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出現的問題。政府應發揮在民間藝術保護傳承中的主導地位,調動民間力量積極參與,不斷推動民間藝術有序合理的產業化進程,營造全民重視的良好社會氛圍。①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文化產業發展戰略是對文化產業長遠發展的一個總體安排,它的制定既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方向和階段性目標,又有利于文化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制定還可以較好地協調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長遠目標和短期利益之間的關系,避免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只顧眼前利益盲目開發、損害長遠利益的現象。目前,山東省已經出臺了《山東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07—2015)》。②促進民間藝術產業開發區域合作的政策。開展區域合作可以利用不同區域的民間藝術資源特色,實現優勢互補,擴大文化經營的規模和影響力。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中,促進產業發展實行區域合作的政策可以幫助本地文化企業借鑒其他地區發展產業的經驗,提升本地文化產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③培養民間藝術人才的政策。現代社會步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競爭同時表現為知識的載體———人才的競爭。高素質人才可以增強市場競爭力。民間藝術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下列途徑:一是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政策保障老藝人的生存條件及其生活水平;二是通過學校培養人才。將民間藝術引進校園、列入教程;三是由政府統一規劃、出資或面向社會集資建立民間藝術的專門培訓機構、科研機構和實踐基地,為民間藝術產業發展積累隊伍、培養人才、儲備智力,促進山東民間藝術產業服務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2市場保障體系

山東民間藝術產業開發的市場保障體系主要是從文化市場的運行機制上提出整頓和管理措施,為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個秩序井然的市場競爭環境。①強化和完善行業管理。行業管理是文化市場保障體系的一項重要內容。行業管理的方法分為三類:行政管理手段、經濟手段以及法律手段。這三類方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行業管理體系。②加強服務質量與價格管理。文化市場服務質量和價格管理是行業管理的焦點。對其進行管理的目的在于:一方面維護市場良好的競爭環境,保證競爭的公開性和公平性;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優化本地文化產業的質量和價格水平,保障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編制產業發展規劃時,應充分調研,努力探索符合本地特色的質量、價格社會化監控網絡和聯合管理體系。每個地方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不同,不能采用統一的管理模式。

2.3人力資源保障體系

人力資源保障體系就是通過各種渠道和方法建立的為文化產業提供人力資源,保證文化產業能夠實現較快增長的綜合體,它對于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競爭力水平的提高均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山東民間藝術產業開發保障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①進行崗位培訓或在職教育,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通過脫產學習、短期培訓或者舉辦講座等方式對從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民間藝術從業人員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知識,通過各種方式對文化市場客戶、消費者和當地居民進行宣傳教育。通過電視、報刊、宣傳冊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居民樹立民間藝術保護、傳承和開發意識,用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②制定激勵機制,鼓勵民間藝術傳承人帶徒授藝。對傳承人給予必要的政策和專項資金的支持,鼓勵老藝人帶徒授藝,培養高技能的手藝人。③依托院校等教育機構,培養民間藝術專門人才。充分發揮有關研究機構和大專院校的作用,開設專業科或者選修課,邀請專家或者民間藝術的傳承人授課或者舉辦講座,為民間藝術的保護和傳承儲備人才。鼓勵建立相應的研究機構或社會團體,推動相關理論和政策的深入研究,為民間藝術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人才保障。④通過市場化和調控化手段,打造民間藝術領軍人物。吸引民間藝術的傳承者和領軍人物,包裝并保護真正的民間藝術大師,使之走進市場、走向院校、走成明星,最后“通過多種手段途徑,采取梯級培養模式,培養民間藝術的后續人才。”[3]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完善民間藝術產業可持續開發的保障體系,以民間藝術保護利用及傳承發展為目的,實現民間藝術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之間的轉換,提升民間藝術的文化力,促使山東民間藝術產業發展走入良性循環,推動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最終實現山東民間藝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韓邦云單位:日照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