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蕭紅小說藝術特色

時間:2022-02-05 10:41:22

導語:淺談蕭紅小說藝術特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蕭紅小說藝術特色

一、抒情化

蕭紅,一個集小說、散文、戲劇及詩歌等多種文學創作樣式的作家,用富有民族精神的文字來向讀者傳遞不一樣的蕭紅內心世界。她的文學成就是多方面的,而其小說成就是所有當中最高的。因為在其小說當中有著濃郁的抒情色彩,也就不難發現她的鮮明的獨特的創作個性。我們可以在她任何一部小說當中找到許多抒情性的語言,對于人物的描寫、景物描寫都注入了作家的思想感情。在蕭紅的筆下,一切的描寫對象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沉浸在一種詩的氛圍之中。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獨特的抒情性風格的原因,首先是受到當時文學風氣的影響。就以她的小說的特點、風格而言,應該是屬于抒情小說的。這種小說最重要審美特征是“明顯地融入詩歌、散文因素,具有鮮明的藝術意境,偏重于表達人的情感美、道德美、彌漫著濃郁的浪漫主義氛圍”。抒情小說把“情”放在首位,用它的激情或深情去感染讀者,使讀者產生共鳴。人物、景物都是為了抒發感情而服務的,它與傳統的小說講究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有明顯的不同。在三十年代,抒情小說又經過郁達夫、沈從文等人的進一步的發展,日趨成熟。吸取前人的長處,運用自己善于捕捉細節和色彩變化的特長,用自己帶有感情的筆描繪人生,形成自己的“蕭紅體”小說。《小城三月》的女主人公翠姨是一個并不漂亮但卻感情細膩的女人,蕭紅在小說中,把翠姨的感情悲劇放在一個充滿陽光的三月里,使小說充滿了濃郁的抒情色彩。在小說的結尾翠姨因為得不到愛而傷心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文章中有這么一些話,“街上有提筐子賣蒲公英的了,也有賣小根蒜的了,更有些孩子們他們按著時節去折了那剛發芽的柳條,正好可以擰成哨子,就含在嘴里滿街的吹……”通過她們的快樂來襯托出翠姨的悲哀。又是一個春天,還是那樣生機勃勃,可是物是人非啊!把悲哀和抗議融入到這種春天的調子中,使讀者在欣賞春天的美景時,又帶有一絲的哀愁。也許在哀愁的背后,埋藏的是這位叛逆女性的嚴重抗議。蕭紅善于通過文字來表現情緒,使小說的語言帶有飽滿的情感。如在《呼蘭河傳》尾聲里有幾段話: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我還沒長到二十歲,祖父就七八十歲了。祖父一過了八十,祖父就死了。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在完全荒涼了。小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的種著,也許現在根本沒有了……這些文字很好地表現了一種生命體驗,我們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到字里行間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祖父”多次出現,蘊含著蕭紅對祖父無限懷戀之情。列舉了后花園里的許多景物,表現了她對故鄉無限的思念,同時也能讓我們感受到她對人生的眷戀和渴望。

二、散文化

小說的基本文學手段是敘事,但蕭紅的小說常常是通過一些素描的方式來表達對生活場景的創設,通過對生命的深刻而又獨特的體悟來感染打動讀者。蕭紅小說的散文化傾向,無論是在其長篇成名作,還是短篇小說以及她的巔峰之作《呼蘭河傳》,都有極為明顯的體現。在《呼蘭河傳》中,以童稚少女般的心理寫了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眼里的善與美,“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則是嗡嗡地飛著,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的就如一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在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多么生動逼真,趣味橫生。就算你不是來自農村,但經過作者的一番論述,就如同在發生自己身邊。通俗易懂是作家的寫作標準,大到幾十歲,小到十來歲,讀她的文章就是那么朗朗上口。矛盾在為蕭紅作序時寫道:“有人會覺得《呼蘭河傳》不是一部小說”,“沒有貫穿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零零碎碎,都是片段,不是整個的有機體。”正因為有了她小說的獨特之處,才使其小說有更長久的生命力。蕭紅小說的這種散文化的寫作筆法,使她的小說更具有抒情的色彩。有人說她是“一個富有詩人氣質的小說家和散文家。”讀她的小說,你一定不會感到疲勞,更不會把她的小說歸結為“小說”,甚至會把它當作散文來欣賞。因為在她的作品當中,你很難發現作為小說應有的那些,比如:情節等,更會誤認為是在讀一篇散文作品。文字是那么優美,又是那么富有親和力。對景物和人物的描繪又是那么飽滿,借景抒情。她的小說語言也具有散文化的特點,她很少用修辭語很多的長句,比較喜歡用及其樸素的字句把事物描寫得生動形象。在她的筆下,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情感的。

三、結語

蕭紅,一個用自己的短暫的生命卻綻放出永恒的光輝的作家,一生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但卻從來沒有向命運屈服。她給中國文壇的天空留下了美麗而又耀眼的一瞬間,她的抒情性小說,開創了屬于自己“蕭紅體”,憑借其小說的獨特性,使成為眾多作家當中一顆亮麗的風景線,也使其小說流傳至今。

參考文獻:

[1]胡風.生死場讀后記[A].蕭紅全集[Z].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

[2]葛浩文.蕭紅評傳[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85.

[3]矛盾.呼蘭河傳、序[A].蕭紅全集(下)[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

[4]蕭紅.蕭紅全集下[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1,5.

[5]周春英.蕭紅抒情小說論[J].浙江師大:浙江師大學報,2001,1.

[6]姜志軍.論蕭紅作品對當今文學創作的啟示[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6(2).

作者:潘華西 單位:清遠市源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