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畫藝術語言特征論析
時間:2022-02-24 05:30:46
導語:漆畫藝術語言特征論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漆畫作為當代繪畫的一種,“漆”和“畫”是它的根本屬性,這一屬性決定了漆畫藝術語言的特殊形式。既有傳統材料之美,又有傳統工藝之美,同時作為繪畫性語言自由表達藝術家的觀念和思想,使漆畫藝術成為具有民族風格、文化內涵的有意味形式。
關鍵詞: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特征
“漆畫———作為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是中國繪畫藝術最早的源頭。”[1]在當代多元文化背景下,漆畫藝術被賦予了豐富的民族性和形式創造的現代性,成為具有東方趣味和內涵的重要繪畫門類。中國畫、版畫等傳統畫種在受眾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地位,漆畫卻與之不同,對漆畫的傳統認識主要來源于古代漆工藝的傳承。在視覺文化高度發達的今天,從語言表達、形式呈現到視覺觀念等諸方面均對中國漆畫藝術產生了廣泛影響。“與現當代繪畫一樣,當代漆畫也面對著世紀性的藝術課題:觀念更新、回歸本體、走向綜合、借鑒和本土化等等。”[2]當代中國漆畫帶著這些課題逐漸創造出新的道路,在本土與世界、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的碰撞中,迸發出新的活力。
一、漆畫藝術語言的視覺文化語境概述
當代,人們被形形色色的圖像語言所包圍,給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的或后現代的文化現象、觀念,成為視覺文化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包括漆畫在內的視覺藝術品往往傾向于用新的形式語言開拓更寬廣的再創空間。當代漆畫藝術在傳統古法技藝的傳承中,選擇大漆、灰、螺鈿、金屬等各種不同的材質作為創作的物質基礎,融入現當代視覺藝術觀念,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漆畫藝術語言的視覺呈現體系。(一)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的呈現。當代漆畫藝術繼承了傳統漆畫創作語言,著重關注古法技藝物質材料與現代綜合材料的美學屬性,意圖讓漆畫視覺形式存在的精神價值、畫家的觀念和文化積淀通過材質美呈現于大眾。例如在漆畫創作中,有的畫家沉浸于觀念陳述,醉心于材料應用;有的畫家關注古法技藝平、光、亮;也有的畫家注重作品的形式趣味。材料上不再局限于傳統,腰果漆、聚氨酯、硝基漆被引進漆畫,金箔、蛋殼、螺鈿、牛角、金屬等應有盡有;技法上,描繪、皺漆、鑲嵌、戧劃、磨顯、堆立、暈染等,千變萬化,無所不用;觀念上打破束縛,不拘泥于當下。現當代漆畫,最大的語言特性就是其綜合性,不僅吸收傳統漆畫、漆工藝的各類成果,同時也從其它繪畫門類中借鑒創作語言,充分利用傳統工藝又不受工藝束縛,走向藝術創作的自由世界。事實上,當代的漆畫藝術語言是傳統漆畫藝術語言在新時期的新發展,是傳統技藝與當代繪畫思想的結合,是時代精神的體現。(二)當代漆畫藝術語言要素。視覺文化是對現代或后現代文化的一種全新闡釋方法,強調用視覺文本揭示各種現象、事件等背后的文化內涵、精神本質或審美趣味。這樣,快速、簡單、個性化而又所謂深刻的藝術效果成為漆畫藝術創作追逐的目標。與此同時,科學技術及當代藝術觀的發展,使得視覺文化對傳統在漆畫創作中的作用提出了諸多質疑。當代的漆畫創作受這些觀念的影響,創作手法、創作觀念更多的傾向于繪畫或實驗屬性,各種形式的探索百花齊放,例如包含裝置應用、綜合材料實驗的漆畫作品。當代漆畫藝術語言是最具民族性格的現代繪畫,其語言屬性可有內外之分,風格、觀念、情感等是漆畫語言的內涵,是內在屬性;材料、技法、構圖、肌理、色彩、透視等是漆畫藝術語言的構成形式,是外在屬性。在畫面表現上,藝術家應該注重漆畫語言的本體特性和繪畫視覺屬性的融合,圖像、材料、觀念等只能是漆畫創作的手段或載體,而不能離開大漆本體,就圖像而圖像,就材料而材料,那樣的話,漆畫也就不成為漆畫了。
二、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特征
經過多年的探索,中國當代漆畫藝術語言呈現出豐富的風格化特征,具有強烈的地域性和時代性。材料、構成、造型、解讀是實現創作目的的手段,是作品形式與內容的載體,作品的主題思想和內涵趣味通過這些來表達,是漆畫藝術語言的基本形式。(一)材料語言具有綜合性。“漆性決定著漆畫語言表現的內在張力,漆畫材料的表現力由漆性決定。”[3]現當代漆畫創作以“漆”為核心,形成了材料、工具、技法等多種語言符號組合而成的創作系統。大漆是一種有生命的材料,會呼吸、會思考,具有特定的靈氣,這種生命力同時也是漆畫的根本屬性。畫面形式的構成,肌理的塑造,藝術家情感的呈現,都是大漆生命華章的外延,也正是漆畫藝術語言材料之美的深刻體現。材料的自然屬性有時會直接影響藝術家的創作模式,對畫家的創造力具有塑造功能。當代漆畫藝術家在創作中并不局限于大漆等傳統材料的研究,對于新材料、綜合材料的理解和認識也在不斷深化,豐富了表現語言,拓展了藝術創作的自由空間。材料本身的肌理、造型、色彩、象征等屬性與藝術表達融為一體,強化了作品的表現力,構筑了作品的塑造力,形成了當代漆畫的材料之美。如,東北畫家張澤國漆畫作品《江湖》,在處理空間和畫面肌理時,綜合應用多種材料,嘗試獲得新形式。“材料的運用離不開形式,材料本身并無意義,材料與形式的結合,使材料的某種含義趨于清晰,[4]”把一種或多種無序紛雜的材料轉換成了具有意義的形式語言。正是通過詮釋材料的質感與屬性,結合創作思維與觀念,新的有意味的形式誕生了,使得材料之美煥發新魅力,成為當代漆畫藝術語言表達情感的美學特征之一。(二)形式語言具有豐富性。當代中國漆畫形式語言本身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傳承,包含了當代中國精神,具體的表現形態與眾多漆畫藝術家的藝術實踐及創作語言息息相關。當代中國漆畫創作先驅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漆藝術的精髓,同時認真研究和學習日本漆藝、韓國漆畫、越南磨漆畫等國家的漆藝術技法與特色,借鑒中國畫、油畫、版畫等其它繪畫門類的創作語言,涌現了眾多優秀的漆畫藝術家,如喬十光、陳圣謨、陳立德、吳嘉詮等都是現當代中國漆畫藝術的領軍人物。這些藝術家在探索漆畫的藝術表現及美的趣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的創作實踐豐富了漆畫創作的形式語言。例如,同樣是表現風景題材的作品,福建和東北漆畫藝術家的創作風格迥異,東北的雪景題材成為北方地域性漆畫創作的代表,在作品尺幅、創作題材、表現手法及材料選用等方面均有與眾不同的藝術風格;福建的風景類漆畫多具有典型的傳統趣味,同時兼具現當代的形式語言,既有以“漆”取勝,也有以“畫”表現的各類創作風格。中國漆畫繼承傳統文化與視覺語言符號,吸收西方現代或后現代的表現形式,融合形式語言的時代性、地域性要素,創造出了具有中國趣味和精神的獨特風格。無論是線條的寫意、形態的寫實、色彩的預埋或者材料的綜合表現,這一切都體現了形式語言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漆畫創作講究材料的應用、技法的表現,藝術家將對生活的認知和感悟,通過富有趣味的形式塑造表達出來。作品變成了藝術家情感的載體。從畫面的空間構成、圖式表達中,可以肯定:漆畫形式語言是一種文化再現,是一種和諧與秩序安排,它的豐富性隨著時代的發展將繼續拓展。(三)漆畫圖式語言的多元解讀。中國是漆之國,傳統漆藝術擁有悠久的傳承,漆畫的發展經歷了從漆器到漆畫的發展過程。“漆畫是漆和畫所組成,畫是靈魂,漆是肉體,它是一種繪畫和工藝結合的表現方式,具有形而上的審美價值。”[5]現代漆畫在圖式語言上,首先表現出的是強烈的材料趣味,漆畫材質的恰當運用與含蓄語境所轉換的視覺圖式,營造了感人的藝術趣味。廣東畫家李倫提出:“良好的藝術素養首先要建立在對工藝與材料的充分了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要以漆的內涵去塑造漆的藝術。”[4]在作品《無名氏2》中,他運用傳統的大漆、蛋殼等材料,采用堆、填、嵌、撒、磨等手法,創作出與眾不同的視覺圖式。當然,現當代漆畫家已不再局限于材料和工藝創造圖式語言,不再局限于客觀世界,對文化、藝術、社會、自然的思考等主觀世界也介入創作過程,觀念、思維成為漆畫圖式語言創新的重要來源。漆畫藝術語言多元化在漆畫現代化進程中呈現出生動、真實的面貌,為作品多種解讀提供了鋪墊。這也是藝術家真摯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然表白。藝術家對藝術觀念、創作主題的探索意味著新的藝術語言形式的顯現。具象、意象或抽象的圖式語言是漆畫創作慣用的表達方式,并使形象本身被賦予更多的精神內涵。藝術家及其作品在秩序與表達之間蘊含著原始的粗獷與奔放,凝練概括著有意味的形式,獲得內容和形式的融合,從中傳達思想、表露感情。因此,探索有趣味的圖像表現方式是漆畫家從事創作,表現主觀意圖的重要方法。藝術家通過重構、解構與再現,創新漆畫藝術語言的形式。圖像本身已經不能作為感動人們的事物,作品中積淀的文化內涵、價值觀及情感才是引發受眾再創作的動源,就像意象漆畫所描繪的圖式化現實,既不是寫實也不是抽象,只是借用圖式符號實現傳達表現的目的。抽象風格的漆畫就采用畫面解構、重構,拒絕對實體形態的真實挪用,運用非常規形式語言表達藝術家的感受。漆畫圖式語言的創新并不是簡單的過程,“漆”與“畫”相輔相成,二者缺一不成漆畫。藝術家需要具備厚實的歷史傳承、現代的藝術觀念以及開放的學習意識。傳承、融合和借鑒是當代漆畫圖式語言創新的根本途徑。
三、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的價值
任何表現語言的創新都是該藝術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在發展中不斷拓展其價值體系,漆畫藝術也不例外。漆畫藝術語言的價值是建立在生成畫面及其過程的意義之上。(一)文化價值。“文化價值的判斷和文化屬性的認定通常是以文化生長的背景作為條件。”[6]28漆畫是東方的藝術,天然具有東方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是東方價值的載體。在當代社會,西學東漸,外來文明充斥于每一個角落,解構和侵蝕著傳統文明基石。漆畫藝術本身之文化屬性決定了它必然是歷史和文化傳承的載體,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其文化價值不言而喻。“日本漆藝家大西長利曾說:‘生漆是亞洲人的血液。’理論家皮道堅先生也多次談到水墨、陶藝、漆藝是最具東方文化特色的三種藝術媒材。”[6]可見漆畫作為東方文化精神的載體,成為維護文化多樣性,體現中國文化精神的瑰寶。(二)美學價值。“人類從原始時代的生產嘗試開始,就存有一種對形式和形式美的認識和追求,如石器上有規律排列的圓孔,彩陶上復雜的漩渦紋等。正如馬克思所說:‘人也是按照美的規律來建造的’。”[7]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的美學價值體現在其自身的藝術美,和其內在民族文化與時代精神的傳承。當代漆畫的美學特質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材料之美。漆畫在傳承傳統漆藝過程中,材料也隨之成為漆畫創作的手段。傳統的材料實質上完成了由工藝語言邁向繪畫語言的跨越,由唯美價值觀轉變為多元的審美追求。例如,畫家唐明修作品《斷紋No.1》中利用材料的特性制作的裂紋肌理,在傳統漆工藝中可以視為瑕疵,但在現當代漆畫創作中“它”成了一種主動追求具有視覺意義的表現語言。甚至于在畫家張澤國作品《新電器》中,電路板鑲嵌成為審美表達的主要手段。其次,漆畫具有獨特的工藝之美。漆畫和其他種類繪畫藝術不同,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導致漆畫的制作具有工藝性特點。漆畫是將所有要表現的東西,預埋到畫面里,經過磨顯,才能顯現效果。因此,漆畫有時會被稱為磨漆畫。當代漆畫創作從畫板制作,到作品完成“髹涂、變涂、堆貼、鑲嵌、刻劃、噴撒、磨顯”等,各類工藝技法,無所不用,形成了漆畫所獨有的工藝之美。最后,是形式之美。漆畫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繪畫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現當代漆畫的形式美具有獨立的審美價值,它不是自然存在的事物,而是在漆藝向漆畫轉換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并在社會歷史文化的積淀中不斷深化,最終成為一種“有意味的形式”。這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的包括心理、觀念、情緒等形式的累積。當代漆畫形式之美的構成一般有兩類:一類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包括色彩、圖形、肌理、線條、形狀等;另一類是構成形式美的感性質料之間的組合規律,或稱構成規律。另外,漆畫的美學價值還表現在意境、品位、風格等方面。只有把中國傳統漆文化的內涵與現當代繪畫藝術觀念高度融合,體現出具有當代性的民族趣味,才能體現出當代漆畫藝術語言的真正審美價值。
四、結語
“漆”與“畫”是漆畫永恒的主題,漆畫之美來自于對傳統漆工藝的傳承和現當代繪畫語言、觀念的融合。對漆畫藝術語言價值的認識,必須透過漆畫藝術語言的物質屬性深入到精神屬性和文化屬性的層面,只有如此,漆畫語言的拓展與延伸才具有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寇焱.漆畫[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2]陳文燦.當代漆畫語言的嬗變與本體追求[J].藝術設計,2000(4).
[3]湯志義.漆與繪———論漆畫語言的內在屬性與本質特征[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2014(4).
[4]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術委員會.中國漆畫技法讀本[M].南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6.
[5]林俊卿.現代漆畫圖式語言與創新之我見[J].美術,2016(12).
[6]陳亞凡.當代漆畫材料語言的價值取向[J].吉林藝術學院學報,2009(3).
[7]劉勇.創意產業發展中的藝術設計價值體系論析[J].藝術百家,2017(4).
作者:劉勇 單位: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
- 上一篇:鄉村社區營造公共藝術特征解析
- 下一篇:藝術歌曲演唱與歌劇演唱差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