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風格論文:透析話劇茶館美學體現風格

時間:2022-01-27 09:53:27

導語:美學風格論文:透析話劇茶館美學體現風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學風格論文:透析話劇茶館美學體現風格

本文作者:滕紫欣單位:牡丹江大學

《茶館》不僅是在中國話劇史上成為經典劇目,而且在西方也被冠以“東方舞臺上的奇跡”,用其獨特的視角和手法使整部劇本綻放出生命的炫彩。《茶館》不僅拓寬了舞臺空間,突出強調了北京的地域色彩,而且舞臺上開放式的舞美風格,也豐富了劇作的象征意義。尤其是對尾聲的藝術處理,更鮮明地體現了原創劇本的寓意。《茶館》已成為中國目前演出場次最多的劇目之一。不僅如此,它還飄洋過海,在法國、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美國紐約泛亞劇團也曾用英語演出此劇。《茶館》散點透視的奇特結構,成為中國話劇史上成功的范例而進入教科書。[3]《茶館》的成功在于語言的成功,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的老舍的的確確將語言功力發揮到了極致。每個人物都設計的非常傳神,富有個性,同時簡潔凝練,意韻深長。迄今為止,該作品已演出千余場,場場爆滿,復觀者絡繹不絕,上至老嫗,下至婦孺,每每感動得落淚。

《茶館》的美學表現手法

形式美,是話劇美學課題中相對獨立的一個表現手法,但古往今來,形式往往依賴于內容,而以形式規律性作為研究的對象,相對來說還是很少的。因此,我們更應該注重話劇中對形式美的鉆研和探索。不論主體內容、表現手段、支架方式、舞臺空間還是時間概念等方面隨著不斷發展變化,甚至追溯到話劇藝術的源頭,也是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層層變化的。易卜生、蕭伯納中的現實主義手法以及“三一律”的表現手法,都是現當代話劇的最主要形式。

1.獨具匠心的藝術構思歷史時代背景的考慮,很好地體現了《茶館》的藝術構思。從具有代表意義的歷史橫斷面到采用以點帶面再到把半個世紀豐富深邃的歷史社會所概括出來,是《茶館》突破舊式縱向勾勒的一種新的展現手段。作者利用失敗后清政府的狀況、北洋軍閥、抗日戰爭勝利后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歷史背景,揭露和抨擊了這三個時代丑陋的社會嘴臉以及民不聊生的現象。這些都形象地體現在《茶館》第一幕至第三幕,讀者可以深刻地體會到舊時代毀滅新時代崛起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也體現出《茶館》對三個時代的描寫,緊扣主題。老舍先生說過,茶館這個地方匯集著社會各類人物,聯系著人和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各方面。不同身份的人來茶館的目的不同,喝茶、下棋、會見朋友、經商交易、解決糾紛等等,由此看來,小茶館反映的是一個大社會。因此,《茶館》并沒有真正露骨地描寫政治風暴和社會運動,更沒有去點名道姓地描寫歷史那些有頭面的人物,而是以茶館作為反映社會生活現象和人物心理活動的場景。茶館的擺設,來茶館的人無一不折射出暗含著的社會變遷和政治消息,透過觀茶館來了解到民生疾苦和生活迂腐的歷史影像。人物如何選擇,也體現著《茶館》的藝術構思手法。作者運用了以點及面的任務出場和社會活動結構,有效的把無關的人結合起來匯成了所要集中表現的主題。劇中人物的出現并非毫無章法的混亂式結構,作者很巧妙地將不同背景的任務前后,主次安排出場,這些人有著不同身份,職業,性格。比如:舊社會的官老爺、掉錢眼子里的地主、大亨相貌的經商人、懦弱可憐的書生、妖嬈傲氣的姨太太等等。這些人物,作者都花了很大的心思進行安排,主次人物的作用以及性格相碰撞的摩擦,總而言之,都是作者為了突出社會的風氣和時代的背景信息。

2.詼諧幽默的寫作風格老舍先生的創作風格一向以詼諧幽默著稱。《茶館》的創作,他似乎比早期油腔滑調的創作之風提升到了獨特的喜劇之風。悲劇的社會風貌是《茶館》最具這種喜劇特色的表現,它用喜劇的手法讓人們看到現實社會的腐敗,深思當時那個可悲的時代。在藝術的發展中喚起民眾的民族意識和理性對待歷史的態度,是藝術者和表演者首要考慮的問題。距離感和空間感的呈現,能讓觀眾很好地把握這兩者,也能讓呈現者很好地體現出完美的劇目表現。老舍正是運用了“靈動”和“空間感”相交融的表現手法,才最終達到了一種奇妙的境界。

3.個性鮮明的語言特色老舍先生是一位深受人們愛戴的文學語言大師,他對文字的掌控能力相當強,特別是對于北京語言的巧妙運用,更是因為熟知而游刃有余。他喜歡感悟生活,并從生活中提煉出富有時代印記的語言,然后加以整理后書寫成了個性精準的文學語言。《茶館》如同一般文學語言一樣,具有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等共性外,還具有鮮明、奇特的個性。平淡的言語,簡單的人物刻畫,卻能夠使得這個形象呈現出活生生的性格特征,甚至能一語中的道出生活及時代的本質,的確讓觀眾為之震撼。松二爺:您喝這個!(然后,往后院看了看)常四爺:——松二爺:好像又有事兒?常四爺:反正打不起來!要真打的話,早到城外頭去啦,到茶館來干嗎?[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進來,聽見了常四爺的話]二德子:(湊過去)你這是對誰甩閑話呢?常四爺:(不肯示弱)你問我哪?花錢喝茶,難道還教誰管著嗎?松二爺:(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說這位爺,您是營里當差的吧?來,坐下喝一碗,我們也都是外場人。二德子:你管我當差不當差呢!常四爺:要抖威風,跟洋人干去,洋人厲害!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尊家吃著餉,可沒見您去沖鋒打仗!二德子:甭說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動手)[別的茶客依舊進行他們自己的事。王利發急忙跑過來]王利發: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后邊坐!這段對話中,松二爺的話平穩周到,顯示出他的怯弱膽小;常四爺的話硬朗倔強,顯示出他的正直剛強;二德子的話兇惡難聽,顯示出他的蠻橫霸道。通過他們把各種丑惡的現象淋漓盡致地呈現在觀眾面前,觀眾從三個時代的黑暗、腐朽和反動中,看到了這三個時代的無可救藥,那么葬送三個時代的主題也就很好地展現出來。這些個性鮮明的眾多人物構成了話劇《茶館》的重要看點,也是《茶館》上演后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

《茶館》的現實意義

老舍先生在創作《茶館》的時候,想把它的主題突出表現出來,想要刻畫出舊中國的社會反響,但是先生他并不是太精通政治,所以他就改用社會的生活百態來反映一個時代的變遷。正因為如此,《茶館》這一巨作很好地把老舍先生獨特的創作形式通過移花接木地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我們只要尊重歷史,是不難體會老舍先生對這些憑吊對象的價值認定的。優秀的民族傳統被惡劣文化環境無情地剿殺,當然是需要憑吊和鳴不平的,《茶館》中的人物角色體現了民族的善良、質樸、隱忍、剛強等品質。此外,人的精神危機是時代文化危機的一部分。正面反映的,是丑態百出的不斷擴大化;反面則反映的是,一個傳統文化價值體現的民族自豪感。從更深的層次來講,老本可以繼續吃,但完成人們在新時代里的經濟和政治的路途和現實生活中爭取尊嚴的努力,卻包含著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含義,即:第一,社會整體的綜合發展,應當建立在每個公民發展的前提下。第二,憲法和法律中的自由權利,是每個公民都有權利和義務享有的。第三,實現廣大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是國家發展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