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雕刻藝術風格論文
時間:2022-08-07 09:37:29
導語:徽州雕刻藝術風格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徽州風景秀麗,在湖光山色紅花綠柳中隱藏的徽州古建筑大都是人工造化與自然山水景致的契合。這些古建筑充分考慮到自然因素的影響,選址布局因地制宜,建筑建造力求與自然環境完美結合。皖南古建筑大部分都依山附水,充分考慮到建筑的需要、人的需要、自然本身的需要,地域美景為徽州雕刻提供了無盡的天然素材?;罩莸纳倘嘶顒用妊坑跂|晉,成長于唐宋,繁榮于明清。[1]徽商雖富,但受傳統建筑形式與文化的制約,其建筑不可能與官邸的恢弘威嚴相提并論,于是徽商將注意力轉移到內部的裝飾雕刻上,從而形成了素雅清新、繁復精美的徽州雕刻?;罩菸幕匀寮依碚撟鳛闇蕜t。傳統思想的作用,讓當地人堅信增強宗族的凝聚力能夠抵御外族的侵擾。徽州居民分布,一般以家族成員或者有一定血緣關系的同姓同族的人聚居在一起,當地居民很忌諱雜姓混合居住。他們把同一村落的各族宗祠、村民居住的地域按一定條件劃分。在建筑的格局與形式上,也或多或少受到封建制度、宗教制度的禁錮。在徽州,隨便走到哪都可見門上、墻上、房梁雕刻著一些題額、圖案和楹聯。大部分都是勉勵莘莘學子積極進取、勤學守德的真實寫照,還有一部分是教導后人謙恭避禍、安身立命、退身養性的,其中雖夾雜帶著諸多實用功利色彩,還有一些封建思想意識,但是有些名言警句說得很在理,讓我們看到了徽州人高雅的文化素養。這些題額、圖案和楹聯成為皖南地域文化的又一道風景線和審美特征。理學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儒貴商賤,農本商末”是當時人們固有的價值觀,所以徽商們為了取得一定的社會地位,就在建筑雕刻上做文章,改變商人“市儈”的形象,他們不忘自己先前的儒士身份,要求子孫以取得功名為理想發奮苦讀。所以徽州雕刻中常出現漁樵耕讀、二十四孝、琴棋書畫、文房四寶等儒學方面的題材。經濟的繁榮和外來周邊文化的沖擊,使得徽州雕刻技術得以更好地發展。在歷史上,元以后,徽州經濟迅速崛起,手工技藝迎來了更好的發展機遇,人才輩出。雕刻工藝尤甚,雕刻工藝迎來了時展的高潮。然而徽州雕刻在明代初年,由于風格上比較粗獷,大多為平面浮雕的手法,沒有多大創新。但在明中后期,由于徽商財富的雄厚,喜歡收藏的徽商炫耀鄉里的意識日益濃厚,徽州雕刻藝術才逐步變得更加細致,尤其是木雕最為出色,以多層透雕鏤空雕刻為主,逐步取代明代初期比較粗獷的雕法成為雕刻主流,并一直發揚光大。
二、徽州雕刻的風格及藝術之美
徽州雕刻具有與眾不同的風格是由于其堅實的文化背景為奠基。從藝術的起源來看,徽州雕刻屬于民間藝術,早期徽州土地出產的糧食不夠食用,民間藝術家把徽州雕刻作為一種謀生輔助手段,以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爸倚⒍Y義”是儒學的精髓,在徽州雕刻中注重“忠孝禮義”,對于促進和諧社會的發展,重新審視、發掘和傳播其積極價值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儒學中積極的思想內涵。[2]徽州雕刻是徽州古建筑最重要的裝飾品。由于程朱理學堅實的基礎,從藝術原始的角度上來看,徽州雕刻應該屬于民間藝術?;罩莸窨套顬樘厥獾囊稽c就是它的雅俗共賞,它不像古典音樂,看起來離我們那么的遙遠,它的魅力在于題材貼近生活,無論是文人雅士、高官富商還是平民百姓都能從中獲得樂趣、提高審美觀。由于徽商有資本享受生活、主人有很高的文化修養、適宜的濕潤氣候、還有豐富的原材料,使得徽州雕刻能夠蓬勃發展?;罩莸窨淘谒囆g上畫面注重張力、構圖飽滿、圖像抽象、雍容華麗,煥發出健康向上的氣息,表現了徽州人的美好生活。從藝術角度看,徽州雕刻中木雕的影響最為深遠,也最受歡迎?;罩菽镜裰饕⒉加诨罩莸貐^古建筑的祠堂、門窗、各種日常用品上,其木雕作品反映了徽州人深厚的文化思想?;罩菽镜裼衅洫毺氐?a href="http://www.ushengzhilian.com/lunwen/yishulunwen/ysfglw/201408/577079.html" target="_blank">藝術風格,其作用在整體建筑結構上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觀者在欣賞木雕時不難發現創作者對儒家思想的認知和了解?;罩菽镜駜热輳V泛,活潑生動,藝術感染魅力極大,數百年來,木雕造型語言臻于純熟,雕刻技術得到很好的評價。木雕在安裝上,兩邊并不對稱,但要調整兩邊使之對稱產生平衡感,否則會有不協調的感覺?!坝麌乐斎ΨQ,要輕巧保均衡”是最為明智的作法,也給徽州人帶來美的藝術感受,更使觀眾心靈受到震撼?;罩菽镜竦牡窨碳挤ㄊ侨娑嘣模吣详J北的經歷讓徽商的思想日趨開放,新穎構造與完善的技術手法被不斷引進民居建筑中。徽州木雕以工藝精湛、造型純熟著稱,它兼顧了美觀與實用,既給人以藝術的熏陶,又有利于建筑的百年大計。以古名居窗扇為例,大面積采用鏤空花雕,同時注重光源與空氣流通?;罩莸貐^自然資源豐富,一般采用紋理清晰、材質柔軟、價格昂貴且不容易腐爛的材料如松樹、紫檀、樟木、柏木、銀杏、沉香、紅木等,這些木材雕畫是徽文化的一段輝煌的歷史,描繪的是徽州人一段難忘的故事。作者工匠大多是普通人,記載的是他們周圍的事物,不夸張、不做作。有的作品欣賞過后則終身難忘,這主要是因為地方特色和時代感的結合,也是徽州木雕的魅力所在。輕削重刻,削木如泥,捉刀如神,形象生動活潑,一切顯得那樣自然,一切卻是那樣藝術,木雕的歷史價值是不朽的。
徽州地區至今完好保存了大量明清時期的古建筑。在這些古建筑中有許多精美的磚雕,它們主要運用在建筑的門樓、窗戶、墻面、屋脊、屋檐、屋頂、牌坊等,使得古建筑物變得更加莊重典雅、立體效果更加強烈。磚雕俗稱“硬花活”,是中國一種古老而獨特的建筑裝飾雕飾形式。徽州的磚雕起源于宋代,至明代,隨著商業貿易流通的興盛,地域之間文化傳播的頻繁,以及徽商和晉商之間貿易交往的流通,安徽的徽州地區和壽春地區出現了山西一帶的先進磚雕工藝。壽春地區受楚文化的影響,磚雕工藝有著楚域風格,有些槽形磚、大方磚均雕有精美的紋飾。而徽州地區徽商充盈的財力加上徽州多出能工巧匠,使得徽州的磚雕藝術精湛雋永、自成風格,并日臻成熟,登峰造極。磚雕的使用是建筑與藝術的完美結合,既有一定的藝術觀賞性,又具有擋住雨水下落、避免門上和墻體上雨水滲透潮濕從而影響到建筑物整體美觀的實用功能。磚雕重點部位是在注重各題材內容的合理布局,情節、圖案的主次分明,強調視覺的整體效果。磚雕制作的花窗不僅可以讓院主透過窗戶欣賞美好的風景,也起著很好的裝飾作用,產生內外渾然一體的效果。磚雕在制作上第一道工序是創作初期選料和尺寸的大小也就是備料。第二道工序“磨面”,就是指用手工或借助機器的工具把之前雕刻粗糙的雕工磨圓。通常這道工序是由助手來完成的。第三道工序是修整,在畫面上偶爾也會遇到磚內的沙子引起雕面殘損的情況,修整就是必要程序,最后是安裝?;罩荽u雕經歷了漫長的演變發展,給人帶來一種樸實華麗的感覺,非常符合當代的審美要求。明代早期的磚雕,由于受到秦漢的影響,畫面簡單粗獷,人物形象少沒有變化,畫面較單調。到了清代,徽商為了對外界顯示自己生活的美好,相互攀比,磚雕的雕刻顯得更加細致莊重,形成了磚雕的藝術風格。現在在徽州的每一個村落都能見到剔透玲瓏的磚雕藝術,會讓人切身感受到磚雕的藝術之美,由衷敬佩那些民間藝術家精湛的技藝和巧奪天工的創造才能。石雕在徽州地區很常見,主要在寺宅、牌坊、建筑門口,是浮雕與圓雕結合的一種藝術。
發展至明清時期,石雕多用于牌坊、龍柱、門窗、門楣、勾欄等。在雕刻上遠遠不能與木、磚雕相依并論,主要是因為石頭堅硬不細膩無法細雕。由于地域文化習俗不同,在石雕選材上有著特別的不同,閩人自古就有著對蛇的崇拜習俗,蛇的形象來源于龍,故惠安人對龍的感情深厚。龍便成為人們喜歡雕刻的對象,廣泛應用于石雕裝飾中。除此之外,在選材方面惠安石雕也有與徽州石雕的相似之處,惠安的石雕也常以“梅、蘭、竹、蓮、松”等象征“吉祥、長壽、富貴”之意。從唐至明初,惠安的石雕藝術風格特點是質樸粗獷,人物造型端莊凝重,線條剛直簡潔,尚遺留有明顯的中原雕藝痕跡。從明代后期發展到清代,惠安石雕藝術改變了自古雕刻中的“形似”而追求“神似”的藝術境界,此時的藝術風格演變為形神兼備,并富有強烈的動感和氣勢,藝術特征則突出精巧細膩和神奇。這種風格的轉變讓惠安石雕門窗與徽州石雕門窗的藝術風格又多了一份相似?;罩菔耦}材受到材料的限制,沒有木雕與磚雕復雜和普及,除了牌坊看起來比較顯眼,其他的石雕經常會被人們遺忘,但并不妨礙細心的觀察者的觀察。石雕的題材主要是用動植物形象來雕刻出的高淺浮雕,人物故事與山水的題材不多見。其中,獅子是石雕的典范。在各個建筑或者構建中都能應用到大大小小的石獅子,民居門口的門枕石能見到頭圓臉闊、形象夸張有形,相比北方威猛的獅子,徽州的獅子顯得秀氣一點。明代前期到中期,風格上相對樸實,刀法繁瑣,體積感弱,不能和當時的磚木相提并論?;罩菔袢〔氖且患褡髌烦晒εc否的關鍵,一般根據內容而加以選擇,如石料的大小、石料的紋理、避免采用破損或者裂紋的石料。石雕作品完成后,剩下的步驟就是安裝,一些需要組合的構建在安裝的過程中有許多不同。不同的時代,制造工藝會有不同,也就造成安裝工序的不同。徽州雕刻真可謂是徽州人民的藝術創造、智慧的結晶,研究它不僅對我們現代雕刻來講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它的每一幅圖畫,更是一個歷史的濃縮,能讓我們對三大地方文化之一的徽學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徽州雕刻藝術繼承并發揚光大。
三、徽州雕刻藝術的傳承與保護
徽州雕刻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文化積淀,其形式的多樣性、題材的多元性、技藝的獨特性都充分體現了徽州雕刻在藝術研究上具有極高的文化內涵。然而徽州雕刻在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陳舊、瑣碎的特點。所以,我們在學習徽州雕刻的過程中應該持有正確的態度,應吸收精華、剔除糟粕。我們應以現代人的審美需要為依據,按照建筑空間結構的變化,靈活地將傳統造型結構中重復、繁瑣的裝飾元素加以轉化,將陳舊的組合結構進行分解,簡化原有的結構構成方式,從中挑選出最具有地域特色、民族傳統文化和符合現代審美傾向的造型元素,然后再進行重新組合與搭配,應用到現代的建筑內部空間,與新的環境進行有機結合。[3]徽州古名居傳統建筑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民族地域特色,是中國傳統地域文化比較豐富和完整結合的體現,如建筑雕飾形式的豐富多彩、造型的精致巧妙。這種具有符合現代人審美情趣的建筑雕飾已經深深影響了當今的設計理念,傳統文化已潛移默化地滲透于當今的設計運用中。應從建筑雕飾文化的精神實質、設計理念出發,將現代技術及審美融于設計之中,在現代人追求簡潔、清新的主流下,重視對現代裝飾空間的健康、環保及文化品位的塑造,努力探索出一條體現中華文脈傳承的設計之路。[4]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中國古老的文化遺產,作為一種民間藝術,徽州雕刻也面臨失傳的尷尬。所以我們要繼續發揚它,要保護好徽州雕刻,而對徽州雕刻作品的保護,最完美的方式莫過于對徽州雕刻的承載者———徽州民居的保護?;罩莸窨坦に嚨膫鞒幸垦詡?、物傳、心傳三種方式。對徽州雕刻工藝保護的最好方式就是為這個工藝發展提供有利條件,有了源源不斷的自發動力,才能保持活力?;罩莸窨碳妓嚨陌l展涉及許多方面,包括徽州雕刻產品新功能的開發、徽州雕刻題材的創新,而徽州雕刻題材創新又需要有文化內涵,要經得起推敲。我們知道,經歷過發展高潮的徽州雕刻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藝術風格,它仍舊保持本質的風骨,它是民間藝術和文人藝術、審美情趣和教化功能的完美結合。最為重要的一點,它蘊含了徽州雕刻藝匠的獨特思維,其獨特地域性徽州文化的承載功能彰顯了其存在以及發展的價值。只有利用好新時代的新機遇,徽州雕刻藝術才能發揚光大。
作者:劉建華1張善慶2工作單位:1.湖北文理學院美術學院2.皖西學院藝術學院
- 上一篇:傳統園林藝術風格論文
- 下一篇:山水畫藝術風格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