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詠展望論文:遼寧群眾歌詠情況與展望透析

時間:2022-02-03 10:18:20

導語:歌詠展望論文:遼寧群眾歌詠情況與展望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歌詠展望論文:遼寧群眾歌詠情況與展望透析

本文作者:蔣鳳祥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群眾歌詠活動是合唱藝術發展的土壤

西方的合唱藝術誕生很多優秀的作曲家、合唱作品、指揮家和合唱團,已成為傳統的表演形式,并且形成革新的流派。中國的合唱是時興起的,而且經歷了多次戰爭及革命運動,每次運動都能形成廣泛的群眾歌詠運動高潮。到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合唱藝術形成一個高峰期,有優秀的合唱作品、作曲家、專業的合唱指揮和高水平的職業合唱團。中國的合唱藝術是植根于群眾歌詠運動的,而不同于西方合唱藝術植根于宗教活動。

遼寧群眾歌詠活動概況

沈陽市首屆市民合唱節——皇姑區群眾歌詠專場演出的舉行,引起了人們的熱烈反響。皇姑區合唱團、老干部合唱團、女子合唱團、北陵之夜合唱團的演唱得到了本場演出最熱烈的掌聲。特別是北陵之夜合唱團,為這次演出準備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團員們高興地說:“一直以來,我們合唱團都是在廣場上演唱,是全市最大規模的廣場合唱團。今天,我們也登上了舞臺,這個舞臺更賦予我們一種神圣的社會責任,我們要把這種健康和諧的藝術方式用歌聲傳播給社會,我們不再是自娛自樂的歌者,我們要用歌聲去創造和諧社會。”在這種社會氛圍的熏陶下,遼寧省的成人合唱及童聲合唱近幾年來也積極參加國際合唱賽事。2011年7月1日,由遼寧省撫順市委、市政府主辦,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播電影電視局承辦的撫順市慶祝建黨90周年“紅詩紅歌、唱響撫順”群眾歌詠大會暨首屆群眾文化藝術節開幕式在撫順市人民廣場舉行。這次活動是為慶祝中國共產黨90華誕,唱響時代主旋律,激發全市人民熱愛撫順、建設家鄉的熱情,促進全市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而舉辦的。歌詠大會以膾炙人口的紅色經典歌曲演唱為主,采用舞臺表演與廣場表演相結合、群眾表演與專業表演相結合的呈現方式,以此表現“黨的生日、人民的節日”這一活動主題。演出形式多為合唱、表演唱、詩朗誦、舞蹈等,而觀眾互動合唱使臺上、臺下交相呼應,相得益彰,可以說群眾既是參與者,也是表演者。綜上所述,正是因為有10多年群眾歌詠活動的基礎,才會有如此多數目的合唱團涌現。所以,群眾歌詠活動是合唱藝術發展的土壤。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長出壯苗,才能結出碩果。

合唱藝術應源于群眾歌詠,又高于群眾歌詠

群眾歌詠是指廣大人民都積極參與的歌唱,發動面廣。這在技術水平方面需要通俗淺易,很難有高、精、尖的要求。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優秀的團隊、指揮走出國門,進入世界合唱的寬廣舞臺。有了對比,人們發現我國合唱藝術的水平與國際水平相差甚遠。合唱界人士尚需要做很多的努力,筆者認為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合唱團的音樂基礎訓練要加強,在音準、節奏、和聲乃至音色的統一、諧和與均衡等方面都有差距,這就突顯出我們基本功不夠扎實的問題。合唱作品創作的貧乏。中國曾經涌現出優秀的合唱作品,然而,現在不僅缺乏新的合唱作品,更缺乏既有民族風格又具有新鮮創作手法的合唱作品。有志于創作合唱作品的作曲家需要直接走進排練場,聆聽合唱音響的各種組合形式,才會有新穎的創作想法,才能創作出更高水平的作品。要培養多層次的指揮人才。指揮是合唱團的教練和導演。一個合唱團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指揮的專業水平。只有提高指揮的音樂水平和職業素養,才能提高合唱團的整體水平。引進出版國外優秀的合唱作品,增加合唱團演出曲目。國外優秀的合唱作品能夠提供給我們很多新的借鑒和參考價值,多聽、多看國外的優秀作品,有利于提高我們自身的合唱水平,在此基礎上,可以走出適合我國合唱發展的、具有我國獨特的合唱風格的道路。政府應該扶持合唱團的發展,組建高水平的專業性合唱團應成為一項重要工作。業余合唱團由于團員基礎水平和時間的限制,不可能每天都進行排練,難以排練出高水平、難度大的作品。只有專業的合唱團能夠排練和研究合唱作品,探索合唱藝術的新領域。筆者相信,在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在人民群眾的熱情響應下,在合唱團員的積極努力下,群眾歌詠的傳播面將會越來越大,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合唱藝術中,也會有更多的文化工作者投入到合唱藝術中,為合唱藝術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