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情感表達
時間:2022-11-01 10:46:35
導語: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演唱情感表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藝術歌曲的演唱技巧以及文化修養影響著演唱中的情感表達。本文以《如夢令》為例,剖析了詩詞本身的含義,探究了其蘊含的情感基調,分析了氣息與情感融合的技巧。實踐結果表明:理解古詩詞藝術歌曲作品和掌握其情感基調,利用氣息與情感融合的技巧將更有助于演唱情感的表達。
關鍵詞:古詩詞;演唱;情感表達
1921年青主根據蘇軾的《念奴嬌•赤璧懷古》創作了《大江東去》,這標志著古詩詞藝術歌曲正式成為一種音樂類型與風格。本文以《如夢令》為切入點,剖析了詩詞本身的含義,探究了其蘊含的情感基調,分析了氣息與情感融合的技巧,有利于演唱中的情感表達更加完善。
一、對《如夢令》詩詞本身情感的理解
《如夢令》寫的是李清照外出游玩時酒醉后迷路的趣事,寥寥數字描繪出一副夕陽落日醉酒歸舟的魅力畫卷。屹立的“溪亭”,潺潺的“溪”水,黃昏的落“日”,醉人的“暮”色,朵朵的“藕花”,群宿群息的“鷗鷺”。短短數八字,就將美麗的風景和灑脫的少女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詞中連用的兩個“爭渡”,形象的表現出了誤入藕花深處后爭先搖槳的慌張,直至尾處“驚起一片鷗鷺”的驚喜,把李清照在年輕時活潑的少女的形象清晰的表達了出來。
二、《如夢令》的情感基調的把握
情感基調是演唱一首歌曲的基本認知,情感基調決定著你將站在什么樣的基礎感情之上去表達歌曲內部的情感。《如夢令》描繪的是李清照少時,外出游玩的情景,所以《如夢令》的情感基調是少女歡樂無憂的心態和對美好生活的懷念。李清照出生于官宦書香之家,從小生活無憂無慮,在濃厚的文化氛圍中成長學習,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修養。十八歲她與趙明誠成婚,兩人志趣相投,生活和諧,兩人都喜歡詩詞有著共同的愛好,這使得她擁有著幸福甜美的生活。這就是《如夢令》創作的社會背景和生活背景。所以這首歌曲的情感基調是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色的陶醉之情和詩人豪放瀟灑的姿態,演唱時要站在是詩人的角度思考和表達感情。
三、在演唱《如夢令》上具體的情感表達
(一)咬字吐字上的表達。古詩詞藝術歌曲是建立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語言是歌曲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國漢字是以聲(聲母)、韻(韻母)、調(四聲)為特點的漢語發音系統,是形成中國古詩詞特殊發音和韻味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演唱時,要注意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以及吐字、歸韻、收聲時要保持好母音和輔音的準確位置,不論是強是弱,還是停頓或延續,一個字還沒唱準確時,口腔、頭腔與咽喉位置都不能有強烈的變化,吐字發音時要清晰有力并做到“字正腔圓”。《如夢令》這首歌曲中后鼻韻母和帶u的韻母較多,比如:常(ang)、亭(ing)、興(ing)、爭(eng)、驚(ing)、暮(mu)、醉(zui)、不(bu)、歸(gui)、路(lu)等等。對于后鼻韻母ang、ing、eng等咬字時應帶著哼鳴,用氣息帶著輔音出聲然后快速自然的過渡到元音上。“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這一句,在常字和溪字、日字、知、歸的咬字上要有抑揚頓挫感來體現出古詩詞的韻律美,在歸路咬字前應稍稍的作出輕微的停頓感,這樣就能表達出詞人李清照悠閑歡樂的感情。“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這一句,在晚、誤、深字的咬字吐字上要用力道重些來體現強調感,表達出詞人沉醉于美景的興奮之情。“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一句,第二個“爭渡”應當比第一個“爭渡”要更有力,鷗鷺在咬字反而要輕輕地咬,來表達出詞人先是驚喜再慢慢回歸平靜的美好心情。(二)氣息強弱的控制和音色形象的表達。氣息的強弱控制,可以更好的表達歌曲的人物形象。比如:《如夢令》的第一句“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氣息相對于整首歌來說相對較弱,用相對弱的氣息吟唱來表現出妙齡少女的聲音。在歌曲的高潮部分“爭渡,爭渡”這里氣息運用較多,因此在演唱時要十分注意氣息的控制,既不能因為高潮部分的情緒強烈而太用力造成用力過猛聲音僵硬,也不能因為怕聲音太生硬而用較弱的氣息來演唱,應該使氣息在橫膈肌的控制下自如的流動起來使聲音聽起來飽滿且有彈性。《如夢令》這首歌曲需要清脆明朗的甜美音色,所以演唱時應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妙齡少女帶著無憂無慮、新奇歡樂的心情去演唱,并且注意聲音共鳴點的集中使聲音通暢明亮,從而塑造出少女的靈動音色。(三)演唱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上設計。在演唱中適當的加入一些表情和表演動作,不僅可以美化演唱者的外部形象使演唱者更加靠近歌曲人物形象而且還能幫助演唱者更好的歌唱,從而讓聽眾更加理解歌曲人物的思想感情。對于《如夢令》這首古詩詞來說,應該借鑒戲曲動作和古典舞肢體動作,比如:從昆曲中吸收他們的身形和表情然后巧妙的運用在歌曲《如夢令》中,或者學習京腔中的抑揚頓挫和京劇中文人墨客的形象來借鑒在該歌曲的肢體表達中。巧妙的學習和運用這些肢體語言動作并把它合理的設計在歌曲的演唱過程中,就會使演唱者在歌曲的外部表演的表達上顯得清晰明了從而深層次的打動觀眾。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如夢令》詞的含義,歌曲的情感基調,歌曲具體的咬字吐字、氣息、音色、氣息強弱的控制等進行了分析,從而充分的把握歌曲演唱時的情感表達,使歌曲能夠完美的演繹。讓中國古代的古詩詞通過藝術歌曲的傳播方式,讓更多的人理解中國古詩詞的文化韻味,體會中華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姜媛菲,劉佳音.淺析黃自古詩詞藝術歌曲《花非花》的音樂創作特點[J].黃河之聲,2018,01.
[2]張寶東.藝術融合視角下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技術理念與規格[J].音樂創作,2018,05:176-177.
作者:馬菊 單位:西南民族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醫療廢物規范處置管理對策探討
- 下一篇:音樂課堂中戲曲風歌曲教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