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演唱風格及情感把握

時間:2022-03-26 10:40:30

導語:藝術歌曲演唱風格及情感把握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歌曲演唱風格及情感把握

摘要:聲樂演唱作為一門藝術,想唱好一首作品,前提是要領悟作品的本質內涵,這也考驗到了演唱者的綜合素質。《天倫歌》是黃老先生藝術歌曲中的一首,當我們拿到這首作品時不應該急于學唱,而是應該將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手法,情感處理,演唱特征等一系列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完美的演唱好一首作品。

關鍵詞:情感把握;演唱技巧;伴奏織體

一、作者簡介和創作背景

(一)作者簡介。黃自,1904-1938,字今吾,我國近現代作曲家,音樂教育家,他一生培養了大量的音樂人才,如作曲家劉雪庵,賀綠汀等。他的創作領域極廣,而藝術歌曲是他創作的代表性領域?!短靷惛琛愤@首藝術歌曲表達的思想內涵要從它當時的社會環境,歌詞內容和曲調等多個角度去感受它。(二)創作背景。20世紀30年代,我國政治經濟社會動蕩不安,各種思潮泛濫,人民信仰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而這種侵害也延伸到了藝術領域。音樂教育家黃自在1933到1935年間創作了大量學生歌曲,這極大影響了當時大批青年的三觀。黃自先生的音樂思想是在拯救人的靈魂與審美,《天倫歌》就是產生于這樣的一個社會背景。

二、創作手法

(一)曲式分析。《天倫歌》這首作品在寫作手法上運用中國民族音樂傳統寫法,歌詞格式采用了自由新體詩,旋律是以我國傳統五聲音階為主的,然后加了一些變化音與轉調,使作品富有了民族特點。《天倫歌》是一首并列單三部曲式結構的作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由樂段A,樂段B,樂段C組成。(二)歌詞的特點及其含義。聲樂歌曲的內涵是蘊含著作者對作品的經歷、對所處環境的一些感想以及歌詞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只有對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藝術表現進行深刻的理解,再對歌詞內容深刻分析之后,才有可能詮釋好一首聲樂作品。《天倫歌》這首作品中歌詞“人皆有父.....獨無”用柱式和弦突出兒童失去至親的悲痛與無奈。用“白云.....東流”比喻人世間的漫長,作品最后用我國傳統古語“老吾老......人之幼”表達了主人公對美好的社會生活的向往。從全曲看,作曲家應用他所屬的年代,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了人生中我們應該追求的最高境界:愛國、民主、大同、博愛。

三、演唱體會

(一)演唱技巧的應用。歌唱語言對于聲樂演唱來說極其重要,演唱者可以通過語言來表達作品的創作情感。演唱《天倫歌》這首作品時,不能單獨使用我國傳統民族唱法或意大利美聲唱法來演唱,《天倫歌》這首作品情感波動幅度較大,要求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使用非常準確的技術手段與情感處理,以此來塑造有感染力的音樂形象。歌曲的第一段表達的是一種傷感的情緒,歌唱速度要慢,第一句:“人皆有父...獨無?”,演唱時可用哭腔來表達絕望與痛心的情感,也可試著應用“直聲”來進行演唱,以突出悲涼,哀傷之情。其次,呼吸也是歌唱的關鍵。歌唱呼吸是一門學問,廣泛而深奧。正確的呼吸是學習聲樂最根本需要掌握的,這時氣息支點顯得尤為重要。當我們呼氣時,氣息支點就像在后腰。如《天倫歌》第一段屬于訴說型演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要呼吸均勻,用氣息連貫的“說”好每一句話。演唱中我們還應注意正確的咬字吐字,盡量做到字正腔圓。我國傳統漢字相對于意大利語而言咬字更為艱難。如在《天倫歌》中我們在演唱第一句“人皆......獨無?”時,第一個字“人”要在清楚發“r”的情況下立馬歸韻到韻母“en”上,要做到字頭要準、字腹要長、字尾要清。而且在整個演唱過程中要在同一位置發聲,即聲樂技巧當中的聲曲統一。(二)演唱情感的把握。情感是聲樂演唱的靈魂,一個綜合素質高的聲樂演唱者往往能夠充分透徹的把握好聲樂作品的文化底蘊,并通過聲音呈現給觀眾。把握好作品情感是演唱好每一首作品的共同要求,如《天倫歌》第一段演唱的時候,一定要準確把握好孤兒失去親人的悲痛與無助,可以用哭腔來進行演唱。第二段時音樂從第一段的悲涼改為悲壯,振奮人心。在演唱時,要始終牽動觀眾的情感,使觀眾從第一段壓抑的情緒中走出來,變得明朗起來??傊?,歌唱者只有用心去演唱,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三)伴奏與歌詞的結合特點。藝術歌曲演唱的好壞與鋼琴的伴奏也是密不可分的。藝術歌曲的伴奏,需要有較高的音樂修養。作為鋼琴伴奏,最重要的就是與演唱者之間的協作,一個好的伴奏者除了能演繹好自身的音樂之外,更注重與聲樂演唱者之間的相互配合。如《天倫歌》這首作品的C段的鋼琴伴奏采用了進行曲的風格,右手以和弦進行為主,并且以上行進行的方式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在最后的補充樂段,右手的八度和弦進行,左手的低音上行,使得音樂宏偉壯麗。coda與引子部分的音樂材料相同,充分體現了首尾呼應。

以上對《天倫歌》演唱過程中的幾點體會我們可以看出,要想演唱好一首聲樂作品,我們須做到以下幾點:深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特點以及作品思想內涵;推敲作者創作的藝術手法;努力提高對歌詞文學性的理解,深層挖掘歌詞所要表達的內涵;掌握正確的氣息練習方法;加強語言音韻的學習與研究,使我們既能發出正確的聲音,又能突出本民族的語言特點,達到一種完美的演唱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曉鐘,王必主.歌唱呼吸的情感功能[J].星海音樂學報,2002.

[2]呂林.論聲樂演唱中的想象[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7.

[3]楊霞.感情體驗—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J].青海教育,2010.

[4]余篤剛.聲樂語言藝術[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

作者:李紅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