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舞蹈中的語言藝術論文
時間:2022-09-11 08:43:39
導語:綜合性舞蹈中的語言藝術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在舞蹈創作過程中對語言的運用
最主要的表現就是歌編舞,用歌曲編排舞蹈,用舞蹈詮釋歌曲的意境。歌編舞,是舞者聽到歌曲后,根據歌曲的風格、歌詞、旋律、所傳遞的情感的基礎之上,加上個人的想法而創作的舞蹈。語言在這里常常是歌曲的歌詞,再加上音樂的輔助,使歌聲成為最能表達感情的一種形式。而用歌聲為舞者伴奏,會使得表演更具現場性,更為自然,也更加和諧吸引人。用歌曲來編舞的形式是表演中最??匆姷?,也是廣大群眾最喜愛的一種表演形式。而這當中歌詞作為語言貫穿在舞蹈表演的始末,作用不容小看。通常人們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歌曲,是編舞者最先考慮選擇的對象,因為這樣的歌曲通俗易懂,觀眾喜聞樂見,觀看的時候也更容易引發共鳴。所以編舞者最愛選擇這樣的歌曲,而通常他們會直接選用一首完整的歌曲,還有的人會選擇整首歌曲中的一段,也有的編舞者會把歌曲稍作更改。
1.用一首完整歌曲編舞
選擇人們喜聞樂見的完整歌曲,不用做任何的刪減和改動,只是依托這首歌曲的歌詞、曲調和旋律來編排舞蹈。以前人們愛用傳統歌曲來編排舞蹈。改革開放以后,一批優秀的流行歌曲歌頌生活、歌頌時代,具有積極向上的意義,因而成為主要對象。而選用一首完整歌曲編舞其原因一是因為流行歌曲較多,容易選擇;二是因為這些歌曲旋律優美,富有節奏感,與其他歌曲相比更適合編舞;三是因為這些歌曲的音樂磁帶可在商場、街邊隨意買得,物美價廉,節省精力;四是因為流行歌曲人們比較熟悉,容易引發共鳴。
2.用改編后的歌曲編舞
這是以舞蹈動作為基礎的,根據舞蹈動作的需要,雖然歌曲可以是現有的,但要做調整,重新編排。甚至有些歌曲的部分不適合舞蹈,那么就要根據舞蹈表現的需要重新創作部分歌曲,這是一種創新,也是一種突破,而改編后的歌曲會使舞蹈表現的更加順暢自然,更好理解,與觀眾產生共鳴。只是改編的歌曲不如一首完整歌曲那樣容易獲取,它需要有許多人的配合才能最終獲得。
3.用某首歌曲的部分片斷來編舞
有些歌曲聽上去很好聽,也為觀眾喜愛,但很難保證這首歌曲從頭到尾都適合用舞蹈來表現,所以編舞者會根據舞蹈內容的需要,截取一首歌曲中的一段,用來編舞,安插在舞蹈音樂之中。而這個片段肯定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是人們熟知的,所以為了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歌曲的片段通常會被安排在舞蹈表演的高潮或結束之處。觀眾一聽到熟悉的旋律必然興奮,印象深刻。歌曲片斷的出現還可以將觀眾的情緒推向高潮。歌曲的片斷也可以放在舞蹈的開始部分,起到點綴和烘托的作用。
二、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對語言的運用
1.用歌曲來伴舞
用歌曲來伴舞,是以演唱者的演唱為主,舞蹈為輔。歌者在臺上是主角,表演歌曲,而舞者在他的周圍根據歌曲的意境舞蹈,既讓歌者不至于孤零零的一個人站在臺上干唱,增加觀賞度,又讓歌曲的意境通過舞者最大限度的發揮。它的特點通常是歌唱與舞蹈結合的比較密切,歌詞和音樂的曲調也配合的恰到好處。而舞蹈的動作不用太繁復,起到烘托氣氛的作用就好。用歌曲來伴舞這種形式大多用來表演通俗歌曲。
2.說、唱、舞三者相互結合
一邊說一邊唱一邊舞這種演出的形式在現在越來越普及,這是源于舞臺表現的日漸豐富所致。觀眾們希望在舞臺上看到越來越精彩紛呈的表演,不滿足于單一的一種形式。而這種說唱舞結合的表演形式恰恰滿足了觀眾的需求。表演者一邊跳舞一邊用具有節奏的音調說出較長的語言,然后再以邊唱邊跳的方式表演。說唱時的歌詞大多簡單、具體。比較重要的歌詞常發重音,并常以切分音的節奏出現。歌詞盡量用容易快速理解的語言。說唱的音樂一般都音調進行夸張處理。有時說唱語言的選用是為了配合動聽的節奏效果。以達到不僅給聽覺增加新穎,也為內容的強調增加份量的作用。
3.勞動號子的運用
勞動號子,本是勞動者在勞動的過程中喊出的口號,這一方面有助于勞動者們的動作整齊,將力往一處使,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緩解枯燥的勞動,減輕疲勞。這種勞動中的口號,不僅在勞動中好用,在舞蹈中也常為編舞者使用,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勞動號子在舞蹈中的運用,使得觀眾可以很快的進入情境,通過直白的號子口號,明白舞蹈傳達的感情及內容。勞動號子通常帶有濃郁的地方和行業特色,觀眾在觀看這樣的舞蹈時,更能感受舞蹈的地域風情特色。觀眾隨著舞蹈中的號子可以很快的調動情緒,烘托氛圍。什么民族,什么行業,什么地區,什么節日,什么場面,小小的一聲勞動號子包含的內容卻十分豐富,不得不讓人贊嘆。同時它對烘托某些特別氣氛十分有效,到達引人入勝的境界。
作者:宋林林單位:鞍山市群眾藝術館
- 上一篇:視覺藝術觀念論文
- 下一篇:小學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藝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