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中的教師語言藝術

時間:2022-03-28 09:50:25

導語:冥想中的教師語言藝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冥想中的教師語言藝術

冥想(meditation),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提高思維品質。冥想在課堂中能讓學生的大腦輕松自然地工作,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有助于鞏固習得知識,發展記憶路徑,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將冥想運用在以下三個教學環節:課前冥想,調整情緒;課中冥想,促進思維;課尾冥想,總結內化。在教學前、中、后,冥想的有效運用都會促進學生的學習。

一、課前冥想,調整情緒

1.平靜的語言,沉靜心靈

冥想可調節個體的負性情緒、促進個體正性情緒,對于身心疾病都有顯著的干預效用。當學生還處于課間興奮活躍或傷心郁悶的情緒狀態中時,立即進入課堂,是不大容易靜下心來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的,聽課效果也會大大打折。因此,我們在課前設置冥想環節,以安靜舒緩的方式,讓學生從課間各種情緒狀態中放松下來,調整好情緒,迎接上課。此時,教師應當適當地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用自己舒緩而又溫柔的語言,沉靜學生的心靈。在上課伊始,教師緩緩敘述:請大家選擇最舒適的坐姿坐在你的座位上,輕輕地閉上雙眼,隨著這美妙的旋律,逐漸放慢我們呼吸的節奏,放松我們的面部表情,舒展眉心,嘴角微微上翹,聆聽著輕柔的音樂,讓我們一起進入到今天的課文的學習。這時教師的語言要舒緩平靜,沒有壓迫感,沒有緊張感,完全讓學生在教師的語言中放松自己,調整自己的情緒狀態,以更加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上課。

2.心動的語言,激發興趣

我?!吧鷦诱n堂”將冥想作為上課伊始激發學生“心動”的一種教學方式,緊緊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教學,讓“心動”從冥想中開始。我校的一位教師在教授《三顧茅廬》一課時,課前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讓學生初步感受三國時代的烽火連天。上課鈴打響,教師即引導學生展開“冥想”:好的,現在請選擇一個最舒適的坐姿,微微地閉上你的眼睛,調整我們的呼吸。吸氣,呼氣,好清新的空氣,真舒服!好,就讓我們帶著這份美好的感覺走進今天的課堂。

二、課中冥想,促進思維

在課堂教學進行到25分鐘左右,一般是教學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掌握的時候,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疲勞的時候。此時,我們用冥想的形式,促進學生思維的重新啟動,展開豐富的想象,對知識點進行強化。

1.啟發的語言,激活思維

在教學《三顧茅廬》一課時,學習文中的寫景手法,用“來到……只見……”的句型進行寫作訓練,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此時,課已接近一半,大部分學生已經到了疲倦期,思維中斷或注意力不集中,而在此時又將進行寫作訓練,怎么辦呢?巧妙地運用冥想,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伴著舒緩的音樂,教師深情敘述:文中的景色是那么的優美,也許,你也想到了自己曾經到過的一些地方,是公園,是某個讓你難忘的景點,還是你曾經游玩過的風景區呢?在那里,你看到了什么,有山,有水,有花,有樹,還有什么?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的想象吧,把你心中那處最美的景色描繪出來!生1:我來到黃山,只見巍峨高大的黃山屹立在我眼前,山上的奇松數不勝數,怪異的石頭隨處可見,連綿的云海更是讓人驚嘆不已!生2:我來到平頂山公園,只見那里的野花漫山遍野,一條小河繞山而過,河水清澈見底,河里的小魚在水中盡情地游來游去,好不快活呀!

2.生動的語言,促進想象

在學習《二泉映月》時,要讓學生體會阿炳在生活中的艱辛和創作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之情,是教學的重要目標。課上,為了讓學生細細體會這一情感,冥想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配上《二泉映月》一曲,加上教師生動的敘述,讓學生靜靜地伏在桌上冥想:這是凝聚著阿炳一生心血的結晶,這是用阿炳的生命創作出來的不朽篇章。這首曲子飽含了太多讓人感動的情感,擁有太多讓人感傷的畫面。隨著樂曲的升騰跌宕,隨著音樂的慷慨激昂,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在這首樂曲中聽到了什么情感?此時教師的語言應當充滿真情,用抑揚頓挫的語調將教師自己真實的情感傳遞給學生。激昂的樂曲加上教師生動的語言,形成強大的感染力,學生在如此濃烈的情感氛圍中,自然而然會將自己融入其中,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課尾冥想,總結升華

我校的“生動課堂”倡導的是在這一節課中,學生能夠有所收獲,同時,更期望學生在課堂上有所觸動,在觸動中內化提高。冥想,在“觸動”環節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以此內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1.引導的語言,強化理解

一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們通常想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看看他們掌握了多少、學到了什么。而在下課前進行冥想,有效地將一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和總結,有利于學生在腦海中對零碎的知識點形成系統的連接,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伴著音樂,教師娓娓敘述:今天的課已經接近尾聲了,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三顧茅廬》這篇課文。靜靜地閉上眼睛,跟隨著老師的敘述,把你在這一節課上學到的知識在腦海中重現一遍。你知道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嗎?(停留一會兒)你知道劉備是靠什么請到諸葛亮的嗎,還記得文中描寫的片段嗎?這時教師的語言應當緊緊圍繞課文的重要知識點,教師首先要梳理出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重要問題,讓學生跟隨老師的提問,一步步走進課文的深處,形成對文章的整體認識。

2.啟智的語言,內化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知識加以運用,會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實的權力感?!痹诮虒W《大江保衛戰》一文時,學會模仿課文的第一小節寫通訊報道的開頭是一種遷移訓練,是一個內化提高的過程。但干巴巴的教學勢必會讓這個教學點成為學生學習的負擔。因此,教學時可以請學生認真觀察人民子弟兵在2008年汶川地震和雪災時英勇救人的感人圖片,同時,教師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向學生敘述:我們的人民子弟兵,不僅在1998年長江洪澇時挺身而出,在任何人民需要他們的時刻,都能看到他們英勇的身影。2008年罕見的大雪,讓多少人滯留在雪中不能回家過年,讓多少人飽受大雪的摧殘,失去溫暖,是我們可愛的人民子弟兵們,沖在雪災第一線,保衛著人民的安危。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篇通訊報道,何不讓我們用報道的形式,把人民子弟兵英勇的事跡歌頌出來呢?接著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的寫法,選擇其中一個事件,寫一個通訊報道的開頭。生1:“2008年5月12日,地震,大地震,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的地震,大地顫動,連北京、上海等多個地區都能感受到余震。綿陽告急!德陽告急!成都告急!……災情就是命令,災區就是戰場。在這千鈞一發的關頭,幾十萬解放軍官兵日夜兼程,向著汶川前進。他們與幾十萬救災英雄一起,打響了災區保衛戰?!痹诮虒W中運用冥想,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積極參與,又能培養學生聯想、想象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使他們的審美情趣和人格得到升華。而語言是教師的生命,教師富有魅力的語言是課堂保持生機勃勃的關鍵因素。讓學生隨著我們的教學話語展開激情的雙翼,用我們充滿智慧的話語促進他們大膽地在課堂上打開自己的思維,展開自己的想象,在學習的藍天中自由地翱翔。

作者:高蓉 單位:江蘇南京市揚子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