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皮漆藝術語言研究

時間:2022-07-04 10:25:17

導語:犀皮漆藝術語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犀皮漆藝術語言研究

摘要:美妙紋理,又稱西皮、虎皮漆、菠蘿漆,其呈現出的圖案由起皺程度和起埝高低起伏的變化決定。犀皮漆是漆藝術語言的重要表現語言之一,是一種獨特且具有時代性和文化性的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該文從犀皮漆的歷史由來、紋理之美、工匠精神及古今對比闡述犀皮漆優美的藝術語言。

關鍵詞:犀皮漆;紋理;精神

一、犀皮漆的由來

1.工藝淵源。《髹飾錄》指出:“犀皮,或作西皮,或犀毗。文有片云、圓花、松鱗諸斑。近有紅面者,以光滑為美。”其紋飾似行云、流水、松鱗、雨點、星空等,令人浮想聯翩。關于犀皮漆的由來有兩種說法:馬鞍起源說和腰帶犀毗說。馬鞍起源說認為犀皮漆做法來自西南,其雛形源自于馬鞍韉涂的漆經過長久摩擦而成形。毗者,臍也。腰帶犀毗說則認為犀皮漆就是犀牛的肚臍。犀牛的肚臍上有一層一層的紋飾,像饕餮紋,因此常被做成腰間的裝飾。2.歷史溯源。戰國、秦朝、兩漢、三國時期的漆藝術屬于黃金時期。安徽省馬鞍山市的三國時期墓葬出土了一對犀皮鎏金銅扣皮胎漆耳杯,這是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犀皮漆器。兩件的胎地都屬皮質,杯口為橢圓形,底座呈平底。左右兩耳邊、口沿處鑲嵌有銅扣,并帶有鎏金。器身的花紋由黑、紅、黃三色組成,構思典雅,精致美觀。王世襄認為:“犀皮漆器似唐代已有,至宋而更為流行。”唐朝漆藝在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金銀平脫、夾纻造佛像。唐代《太平廣記》中就提到了犀皮枕。宋元時期,漆工藝技術得到了全面發展并趨向成熟。宋代吳自牧在《夢粱錄》中提到清河湖下戚家犀皮鋪與游家漆鋪并列,這表明宋代已有專門生產犀皮漆的商鋪。明清時期,犀皮漆已經十分成熟,漆器技藝走向完美,有成熟的剔紅、剔犀、犀皮、髹漆、鑲嵌等技法,在果盤、胭脂盒、食用碗甚至殿閣亭臺、屏風、扇子之上都有體現。犀皮漆器在明清時期大量出現,如明紅面犀皮圓盒、清犀皮圓盒等。

二、紋理之美

1.設計性。犀皮漆承載了中華文明的雍容華貴,它不描、不刻、不畫,卻將變幻莫測的紋理藏于大漆之中。犀皮漆的制作工藝步驟要從割漆開始,經過榨漆去掉雜質得出生漆,接著制造胎體模型、調漆灰、再刷漆、再批灰、裱布、后脫模、胎骨反復批灰和打磨,接下來才是髹涂、打埝、髹色漆、貼金、髹色漆、打磨。犀皮漆花紋的形態關鍵在于打埝的方法。打埝的實質就是做出高于物體表面的突起。犀皮漆的紋理之美具有設計性,打埝的方法不同,其紋飾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通過不同的起筆、落筆來實現藝術效果,豪放型的像草書,粗壯而有力,這種可以做到三十多層漆;行云流水般的像行書,埝成“品”字形,三個點為一組。打埝時要迅速,掌握漆的流動性,需要在心里先估量好。埝的排列組合、疏密變化、高低起伏的變化要胸有成竹;安靜肅穆的紋理就像楷書,埝的起收、提按都要把握好,禪意十足。松鱗斑是通過推埝產生的,桂茂栲在煙袋桿上髹厚漆,趁其將干未干之際,推出一個個突起的小尖,之后呈現出類似松鱗的花紋。凡是經過打埝而突起的地方,都環繞著一層層的漆紋。在髹色漆的工序上,每種色漆的薄厚多少,都要根據經驗事先設計,最后才能呈現出比較理想的狀態。2.不規則性。犀皮漆的紋理既具有設計性又具有偶然性,也就是不規則性。創作者可以預先設計好犀皮漆紋理呈現的風格,但不可能完全掌握其每一個點、每一個紋路的走向。這種可控性與不可控性恰好是犀皮漆藝術魅力的體現。犀皮漆的紋理是天然成趣的,正如某位藝術家所說:“犀皮漆的紋理是人類發現的而不是人類創造出來的,它是大自然本身存在的美,是人類外師造化以大漆為載體追求犀皮漆在生活中的運用的中得心源。”就像書法用筆追求的屋漏痕、蠶食葉、錐畫沙那樣。犀皮漆紋理與色彩的結合形成迷離浮動、變幻莫測的美感,時而像無數滴油滴在水面上泛起的漣漪,時而像一個冗長而又神秘的故事,讓人追不到開頭,也看不到結尾。姜海明的漆畫作品《冬天•傍晚》中,利用犀皮漆的不規則性,制造出變幻豐富的背景與主體,呈塊面的兩個人物形成了疏密對比,突出了主題。犀皮漆整體呈現的點狀又與人物的塊面、輪廓線以及被子形成了點、線、面的構成關系,使得畫面主題明確,畫面靈動且具有趣味性。3.線性。犀皮漆的紋理具有線性的語言特征,朗格認為:“線條與事物運動之間的關系是建立在我們知覺活動中的自然規律之上的,即運動才使人知覺到線條這一現象。”犀皮漆的紋理正是在點、線、面的結合中煥發出靈動的韻律與充滿生機的節奏感。犀皮漆紋理的線相互融合,似乎是一個閉合的整體。色彩的迷離斑斕、紋起線條的詭譎變化、紋飾的變幻莫測,這些神秘而獨特的美是造物的賜予,是人與神靈的共舞,是“天人合一”的體現。含蓄且神秘的漆彩,柔美且內斂的光澤,婉約雅致,似出水之芙蓉。湯志義的作品《沉默是金》以大黑為背景,主體的荷葉以金色為主調。畫家在荷葉部分利用了荷葉向外舒展的紋理特征與犀皮漆的流動線性相結合,葉脈的犀皮漆打埝得長,呈線狀,外輪廓相對短,呈點狀。流動變幻的線性犀皮漆恰到好處地表現出了蒼老的荷葉斑駁、璀璨、跳躍的韻律美。犀皮漆的線性美要用寧靜的心才能感受,要以真誠且純粹的心靈才能領悟。

三、工匠精神

在充滿喧囂與物欲的當今社會,利益的追求容易讓人們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許多人已經不能沉下心來在一天內專注一件事,更何況是常常要歷經一年的時間才能完成的漆器。“工匠精神”正為社會所需,犀皮漆藝人的工匠精神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顯得極為可貴,主要體現在做漆時沉靜肅穆的狀態和對于藝術精益求精的執著追求。1.沉靜肅穆。犀皮漆藝人在創作中是沉靜而肅穆的。首先制作胎骨要將生漆與瓦灰調和成漆灰,再將漆灰刷在做好的石膏模上,這樣的過程要反復多次。接下來的裱布要格外小心,否則容易使胎骨變形。之后,還要繼續這樣的步驟反復多次:刷漆、批灰、裱布,層層積累,層層陰干。到達一定的厚度,才能挖去石膏、完成胎骨。此時的胎骨還要經過不斷批灰和打磨,少則幾十遍,多則數百遍。最后,將胎骨刷上黑色的大漆后才完成胎體,這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需要耐心,這是漆器造型的關鍵。在胎體上打埝等陰干后要反復地髹涂色漆,一般以黃、紅、黑三色髹涂。要等每一層陰干后才能進行下一步,陰干速度還要取決于天氣,少則半天,多則兩三天。在髹涂的過程中看不到任何犀皮漆的效果,犀皮漆藝人揣度在心,沉靜而肅穆,沒有一絲懈怠。在沒有打磨的時候,對于作品即將呈現的效果,即使是頂級的藝術家也無法完全把握。犀皮漆所有的美在它浴水而出的那一刻慢慢呈現出來。2.精益求精。在犀皮漆的制作過程中保持沉靜而肅穆的狀態已經十分不易,但在安徽犀皮漆器大師甘而可看來,還要在冗長而復雜的犀皮漆工藝中精益求精。程已藩《歙志》中記載:“器無巨細,至能載人其上而不捶裂。”能做成一件胎體已經頗為不易,竟然還能上去踩而不破裂。甘而可把精益求精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一件苦差,力求做最好的漆器。關于器型的精準程度,他自有一套嚴格的標準。如犀皮漆菊瓣盒,整體看上去是圓形的,但它有48個棱、48個菊瓣,4個棱能對上就很難了,但作品的每個棱都能對上且沒有誤差,堪稱完美。而流彩漆茶葉罐中蓋子和罐口的直徑差被精準控制,在不受外力情況下蓋子自己就能緩緩地蓋下,這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甘而可的漆器不允許有氣泡和暗籽,即便古代被皇室收藏的漆器也很難做達這一點。

四、古今對比

1.傳統犀皮漆。傳統犀皮漆的整體風格典雅內斂,色彩以傳統的紅、黑、黃三色為主。傳統的犀皮漆主要運用于日用品,清代早期的清犀皮漆大筆筒就是典型的代表,它整體呈暗紅色,色彩與紋理協調統一,遠看典雅內斂,近看如花崗巖表面,富有光澤而不失微妙變幻的美感。清犀皮圓漆盒和清犀皮漆三足爐也是傳統犀皮漆的典型代表。2.當代犀皮漆。當代犀皮漆在傳統犀皮漆的基礎上繼承與創新,在色彩上不僅運用紅、黑、黃,而且使用其他色調。如,甘而可的綠金斑菠蘿漆天球瓶以綠色為主調,碧綠中泛著金色的光澤,猶如午后的陽光灑在碧綠的水波上,靜謐而愜意。甘而可還自創了將金箔運用在漆器上的工藝。他遠赴米蘭參展的紅金斑犀皮漆小碗就是在髹色漆的最后一層貼上金箔,后刷透明漆保護金箔又不影響其色澤。這樣打磨而成的顏色更加艷麗神秘,光澤璀璨迷人,紋理靈動而立體。不止如此,甘而可的玳瑁斑天目漆小盞的創意源頭是建窯天目瓷,意在表現窯變流美肥厚的質感。甘而可將漆層層陰干替換成層層慢干,這樣的目的是使漆不會皺得太厲害,從而產生藝術效果,這些都是技術上的創新。當代犀皮漆器還拓寬了應用范圍,運用于各種產品的裝飾,不僅有各種家具、日用器,而且有現代生活產品,Urushi自行車就是在不銹鋼上運用了犀皮漆的做法,使自行車流光溢彩,犀皮漆與現代科技擦出絢麗的火花。犀皮漆國外愛好者運用技術制作了許多具有現代感的器物,而漆畫與犀皮漆工藝的結合,使漆畫更具藝術魅力。

從犀皮漆的歷史及其傳承與創新來看,紋理的美學特征和作者的審美理想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立的藝術語言。犀皮漆的創作過程也是藝人自身精神的升華,朝著勇敢而堅定的方向越走越遠。犀皮漆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可當代、可傳統。喬十光曾說過:“把藝術和生活相結合,把傳統和現代相融合,我們從四面八方走來,我們向四面八方走去。”犀皮漆讓我們看到了自然和人工的完美結合。

參考文獻:

[1]宗信.漆汁流暢話犀皮——淺釋犀皮漆藝術的形式意蘊.中國生漆,2015(2).

[2]王翯.淺談犀皮漆器.收藏家,2013(11).

[3]囊荃猷.談犀皮漆器.文物,1957(7).

[4]王伯楊.犀皮漆探源.中國生漆,2016(2).

[5]王世襄.髹飾錄解說.文物出版社,1983.

作者:何銀杏 單位:華僑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