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創作和演奏

時間:2022-08-21 04:15:13

導語:藝術歌曲創作和演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歌曲創作和演奏

藝術歌曲可謂是音樂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尤其是在聲樂藝術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其思想性和藝術性較強,具有很高的藝術審美價值。藝術歌曲于20世紀初傳入中國,也有了百年的發展歷史。百年的進程中,藝術歌曲在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不斷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了中國音樂事業中的重要部分。新時期,藝術歌曲該如何適應時代的需要,以取得更好的發展呢?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一、藝術歌曲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1919年前后,多位海外歸來的音樂家,如蕭友梅、趙元任等,他們將學到的藝術歌曲的創作技法運用到中國題材的藝術歌曲創作中來,涌現出了《問》《春思曲》等多部作品,為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打下了初步的基礎。1937年到1949年間,以聶耳、張寒暉、田漢、洗星海等為代表的音樂家,創作出了《鐵蹄下的歌女》《松花江上》等藝術歌曲,深刻反映出了人民大眾在戰爭下所遭受的苦難,大大激發了人民群眾的抗戰熱情。1949年到1976年間,有《牧歌》《沁園春•雪》等作品流傳。的十年,是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的斷檔時期,這十年中,難有真正的藝術精品問世。直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中國藝術歌曲迎來了真正的發展春天,不但表現在創作數量上,創作質量上也有了明顯的進步。尚德義、羅忠镕、陸在易、谷建芬、劉錫津、劉聰等多位作曲家,創作做出了大量的藝術性、思想性俱佳的藝術歌曲。如《涉江采芙蓉》《天鵝之歌》《那就是我》《鳥兒在風中歌唱》,中國的藝術歌曲已然成為了中國音樂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

二、新時期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新思考

1.堅持民族化的創作傳統任何一門藝術傳入中國,都需要一個民族化的過程。這種民族化過程的目的在于,通過進行民族化的改造,在保留期基本藝術特征的前提下,更能適合本民族人們的審美需要和審美習慣。從19世紀初,藝術歌曲傳入中國之后,藝術歌曲民族化的進程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也正是因為如此,藝術歌曲才有可能在中國開花和結果。新時期,我們不但要堅持這一傳統,還要發揚這種傳統。因為21世紀是一個文化多元發展的社會,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要想繼承并發展民族文化,就要在藝術創作中主動與民族文化進行融合,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創作題材上,要將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自己創作的源泉,比如對古典詩詞的運用,就是一個很好的做法。藝術歌曲在誕生之初,就是將浪漫派詩人的詩歌作為歌詞的,而中國的詩詞,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對比于國外的詩歌來說,都毫不遜色。所以關鍵在于創作者要有一雙民族的眼睛,有了這雙眼睛,加上耐心和細致的尋找,民族性的創作素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在創作手法上,要對中國的民間歌曲予以充分的重視。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民族歌曲,這些歌曲在旋律、節奏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民族特征,同時也給當前中國的藝術歌曲很大的啟示和借鑒,使創作者不斷地發掘自己民族音樂中的優秀質素,創作出既有國際水準,又不失民族風情的佳作。

2.要樹立的普及發展藝術歌曲理念藝術歌曲有著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較之通俗音樂和流行音樂來說,在普及和傳播上有著自身的條件限制,這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但是還有一個客觀的現實在于,隨著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后,中國民眾的欣賞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我們反過來想,藝術歌曲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較強,這恰恰是藝術歌曲的優勢所在,藝術歌曲的傳播和普及力度不夠,不在于藝術歌曲本身,而是在于我們自身的觀念和認識,人為地將藝術歌曲拔高了,主觀地認為人民群眾都聽不懂。而事實上,一些經典的藝術歌曲,如《送上我心頭的思念》《祝酒歌》《我和我的祖國》《我愛你,中國》等,一樣可以歷經幾十年的流傳而不衰。所以在創作方面,首先要樹立普及和傳播藝術歌曲的理念,藝術歌曲的創作是為了讓更多的人接受,推動國家文化事業的發展,而不是拘泥于各種新的創作技術中不能自拔。創作者要深入生活,觀察和體驗生活,創作出思想性和時代形俱佳的,真正為普通民眾所喜聞樂見的作品,為藝術歌曲的傳播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在宣傳方面,國家文化部門和教育部門要充分認識到藝術歌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價值,在宣傳平臺和渠道上,適當對藝術歌曲有所傾斜,同時在音樂教育中大力普及藝術歌曲。從2006年開始,由教育部牽頭,國家多個部門共同組織“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中,就有藝術歌曲的專場,受到了大學生們的普遍歡迎,大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和文化知識特點,將會對藝術歌曲的傳播產生重大的影響,高校校園也應當成為藝術歌曲傳播的主陣地。

3.重視對鋼琴伴奏的寫作著名音樂家陸在易在談到中國的藝術歌曲鋼琴伴奏部分的寫作時,列舉了兩種不合理的現象。一種是創作的時候只寫旋律,等到歌曲成型后,再加入鋼琴伴奏部分;另一種是在旋律創作中,隨機地加入鋼琴伴奏的內容。這兩種做法都是沒有充分認識到鋼琴伴奏重要意義的表現,缺乏對鋼琴伴奏的整體設計。盡管我們在當前的創作中提倡多元和創新,但是藝術歌曲自己藝術規律是不能違背的。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部分和藝術歌曲的旋律部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需要在創作之初就進行整體的設計,然后根據具體的創作情況進行及時的調整,最終實現兩者完美的融合。建議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者,要再次重溫藝術歌曲中的經典曲目,尤其關注其鋼琴伴奏部分的寫作,改變當前這種重旋律、輕伴奏的舊觀念。我們需要的是符合藝術規律的創新,是在充分繼承原有基礎上的創新,而不是盲目的創新,畸形的創新。

三、新時期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的新思考

1.要樹立多元化的演唱觀念誠然,用美聲唱法演唱藝術歌曲,符合藝術歌曲的最初的歌唱方法,但是這不代表著藝術歌曲的演唱,只有美聲唱法這一種方法。在文化多元化發展的今天,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和認識了更多的包含中國民歌在內的演唱方法,這些演唱方法同樣具有科學性。所以說,要樹立一種多元化的聲樂演唱觀念。只要是科學合理的演唱,都可以運用到藝術歌曲的演唱中來。近年來,中國歌壇常有跨界歌唱者的出現,如吳碧霞,她的個人演唱會中,上半場演唱西洋曲目,下半場演唱民族曲目,兩種不同風格的歌曲被她演繹得游刃有余。在她的歌唱中,難以用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進行明確的劃分,但是歌唱效果卻得到了世界范圍內的充分肯定。特別是作為中國藝術歌曲來說,本身就是一種民族性的創作,如果能夠使用民族的演唱方法即興演唱,將是對歌曲的最好的、最本色的詮釋。同時,不但是本民族的歌唱方法,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歌唱方法,只要是合理的、科學的,就都可以為我所用。這不僅僅是對中國藝術歌曲演唱的豐富,更重要的是由此樹立起了一種多元化的演唱觀念,改變了以往“唯美聲論”的錯誤傾向,促進包含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個民族音樂的發展。

2.注重中國藝術歌曲演唱風格的把握藝術歌曲這種音樂體裁誕生之后,在漫長的發展中,各個國家和民族,也形成了不同的演唱風格。比如德國的藝術歌曲較為嚴謹、含蓄和內向,追求聲音的圓潤和細膩的情感表達,整個演唱情緒較為平緩。而意大利的藝術歌曲演唱則較為熱情和奔放,旋律起伏較大,帶動著情感的變化也大,需要演唱者投入更多的激情。藝術歌曲傳入中國之后,中國的藝術歌曲創作和演唱,也自然也有了中國的民族風格。拿上個世紀初的中國藝術歌曲來說,以黃自為首的創作者,基本確立了中國藝術歌曲內向、典雅和小巧的藝術風格,具有較濃的人文氣息,演唱時要充滿著激情,表現出一種熱情的渴望。所以說,中國藝術歌曲中總是包含著壓抑、哀怨、思念、摯愛等色彩,作品所體現出的深沉、含蓄和內涵需要演唱者運用不同的演唱技巧,予以不同的把握,以體現出作品的藝術風格。

3.要加強對作品的情感體驗藝術歌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情感性特點,這種特點決定了演唱者必須要對作品進行認真和細致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和作品中的角色融為一體,最終獲得和觀眾的共鳴。首先是對作品的全面了解和分析。任何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反應,沒有脫離時代的藝術作品單獨存在。所以要將對藝術歌曲時代背景的分析作為第一步,因為這是整個作品的情感總則。比如《黃水謠》,選自于《黃河大合唱》,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外族入侵的水深火熱之中,正如歌中所描繪的,以前的黃河兩岸是“麥苗兒肥豆花香”,而今的黃河兩岸卻是“奸淫燒殺,一片凄涼”。整個作品的情感基調是十分鮮明的,即通過對現實狀況的變化描寫,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罪行,號召全國人民聯合起來,趕走侵略者,獲得民族的自由和獨立。在進行完情感體現之后,再從技術層面對作品進行分析。比如細讀歌詞,揣摩自己的咬字吐字,試唱旋律,對音域有初步的了解等。在演唱中,要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將自己想象成為黃河岸邊的一個農村婦女,自己所唱到的正是自己親眼所見到的,通過這種想象獲得一種情真意切的想象效果。關于這種想象,也對演唱者的個人修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個是要注意觀察和體驗生活,多看多感悟,積累得多了,演唱一首新的作品的時候,就越有可能有過相關的感悟或經歷。另一個是要多學習,無限量地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很多歌曲所描繪的場景演唱者不可能再去親身經歷,這就要依靠我的豐富的知識進行想象,知識越豐富,這種想象就越逼真,從而更加有利于作品的刻畫。

4.注意和鋼琴伴奏的配合藝術歌曲最大的特點就是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鋼琴不但起到了伴奏作用,而且還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鋼琴伴奏和演唱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只有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首先,要對藝術歌曲中的鋼琴伴奏有一個明確的認識。鋼琴伴奏不僅僅是旋律的補充,而且能夠表現出旋律所不能表現出的意境和氛圍。比如鋼琴色彩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等,都能表現出一個特定的情景,從而影響到演唱者的情緒,并且幫助演唱者更好地進行情感的表達和藝術形象的塑造。在具體的準備中,演唱者要對鋼琴伴奏部分進行認真細致的研讀,了解伴奏部分基本的節奏型,對旋律進行演奏和試唱,把握好歌曲前奏、間奏和尾奏的速度和情緒特點等。在此基礎上,和伴奏者多進行合作練習,如果兩者都能夠對作品做到生動透徹的表現,則能夠出色地表達出藝術歌曲的內涵,達到應有的藝術效果。綜上所述,優秀的藝術歌曲,不僅有嚴謹和突出的藝術特征,而且能夠啟迪心智,陶冶情操,是聲樂藝術中的精粹。好的藝術歌曲創作,更需要好的演唱和傳播,從而為藝術歌曲插上一雙翅膀。新時期,只有轉變思想,提高認識,走出誤區,對藝術歌曲從創作到演唱到傳播的全過程進行深刻的思考和全新的探索,中國的藝術歌曲之花才能綻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