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地域性設計教育的策略
時間:2022-08-21 05:21:49
導語:發展地域性設計教育的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我國設計教育的現狀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脈絡基本是沿用西方教育模式進行的,也就是從純美術到工藝美術再到藝術設計的過程。然而,西方國家的現代設計是在工業革命的大條件下產生的,當時的中國正處于近代民族工業舉步維艱的狀態,也就導致了中國的工藝美術并沒有像西方國家那樣發展為現代設計。長期以來,無論是設計教育體系還是設計成果,一直是在模仿抄襲,都沒有發展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直至20世紀80年代,以中央工藝美院和廣州美術學院為首的學校和老師,將設計教育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開始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設計教育,為我國現代設計教育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設計教育工作者們一直在強調中國藝術設計應該是兩種設計體系,如李硯祖先生曾說:“在當代以設計為特征的造物體系外,還存在著本土的,歷史的,傳統的,民族的造物系統,這就是民間工藝和傳統工藝美術。”[1]但是,大部分設計院校仍然沿襲西方教育體系,即使把傳統工藝美術納入設計專業課程當中,也只是從保護的角度去學習,傳統手工藝在藝術設計教育中向邊緣化發展,傳統工藝美術的收藏和展覽依然是主要的傳播模式,這樣只會把傳統工藝推向博物館,離我們越來越遙遠。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做的是在保護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工藝美術應該走入人們的生活中,被更多的人欣賞、學習、掌握,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它的價值。所以,中國的當代藝術設計還應該具備民間工藝和傳統工藝美術底蘊,才能迅速轉型成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當代設計。
(一)設計教育中的地域性“教育導向功能的第一個方面就是面向傳統的導向,即教育要立足并根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工藝美術是傳統手工藝的主要內容,如陶藝、染織、漆藝、金工等,都有自身發展的特殊規律,研究這些規律,不僅是保護和繼承民族文化遺產的需要,也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教育的內在要求。”[2]傳統工藝美術是具有地域性特點的,所謂的地域性,是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經濟、文化條件下孕育出來的,形成的具有顯著特征的本土設計和地方風格。如云南云錦,景德鎮陶瓷等。[3]而教育的發展程度也與地區的經濟狀況有關,從設計教育的專業結構來看,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比較集中,其他的中小城市則相對比較薄弱,因此,根據傳統工藝美術產生的不同地域,并結合本地的自然資源和文化特色,在設計教育中也突出地域性的特點,根據地域的不同來安排高等教育部分設計教育課程,體現設計教育的多樣性,培養當地的設計人員,不僅有利于傳播和發展當地工藝美術,更能促進當地的經濟文化的發展。
(二)長治堆錦概述長治堆錦藝術是山西古上黨地區(今長治市)所特有的傳統工藝美術,主要以絲織品包以棉花,通過堆貼、染色等工藝方式制作的藝術作品,因其制作工藝使作品具有浮雕效果,所以被稱為“堆錦”。堆錦在上黨地區經過上百年的的文化積淀,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地方特色和工藝風格的工藝美術品。堆錦制作最早有史料記載的是清朝末年的李模家族。1915年李模曾帶著堆錦作品參加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從此以后堆錦藝術盛名遠播,山西的富商貴胄競相收藏李家父子的堆錦作品;20世紀60年代長治堆錦遠銷國外,堆錦的加工方式也從手工作坊變成流水作業,長治堆錦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之后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變遷,再加上堆錦工藝過程繁瑣單調,產品也缺乏創新,70年代初期堆錦藝術漸漸沒落。直到1997年,李氏家族最后一個傳人李時杰同凃必成才重新拾起堆錦藝術,讓這門失傳了二十多年的傳統工藝重新出現在人們面前。[4]雖然近年來國際社會和國內對傳統工藝的保護和傳承的呼聲不斷提高,但仍然面對著困境:由于堆錦的生產研究組織大部分屬于民間團體,對其的研究工作缺乏整體性、系統性,缺乏有力的支持;人才短缺,制作工藝復雜繁瑣等等都不利于堆錦藝術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將長治堆錦納入長治市高等設計教育體系,成為具有地域性色彩的設計專業課程,有助于傳承和發展長治堆錦這門重要的傳統工藝美術并轉化為具有地域性的現代設計。需根據長治市當地經濟文化教育的需求,在專業結構上突出特色,以地域性來體現設計教育的多樣性。
(三)長治堆錦的地域性設計教育發展策略首先,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教育本身并不直接產生效益,只能培養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既然要發展堆錦藝術,就要使傳統工藝美術進入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編輯出版相關的堆錦教材,使堆錦藝術脫離口傳心授的傳統教育模式,從而加強理論研究的支持;將堆錦藝術列入長治高等院校的設計課程,使每一位未來的美術教師或設計師完整地了解堆錦的制作工藝和藝術特點,對以后堆錦藝術的傳播和人才培養會有很大的幫助。根據我國設計教育的學歷層次劃分,長治市目前的高等教育層次可分為兩級:第一級是專科學歷,是高等職業教育,主要面向長治經濟培養一線操作型人才,著重堆錦的制作流程、工藝技巧的培養,能夠在客戶主導下完成堆錦設計制作。第二級是本科學歷,培養具有創造性的專業設計人才,強調更加全面的個人素養,注重專業的創新。[5]本科學歷的學生除了了解堆錦的制作流程、工藝技巧之外,還應能夠獨立設計制作堆錦作品,從構圖、色彩、造型設計到材料選擇和工藝的制作都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現代氣息。其次,配合區域產業,產學研相結合。藝術設計是關注實踐和應用的學科并為生活服務,每個專業方向都應該有其相應的市場,目前我國的設計與產業脫節,一直落后于現代制造業的實踐。所以只有產學研結合,才是培養實用型設計師的最佳途徑。長治堆錦是長治乃至山西省內都非常有地域性特征的傳統手工藝,利用這個區域優勢,在培養堆錦藝術人才的同時,加強與企業的聯合,通過聯合辦學等方式對堆錦制作的材料和工藝進行開發研究,用當代的創意為傳統工藝美術服務,使設計教育成為設計產業鏈的一環,并加強動手能力和參與能力,解決設計教育與設計產業的銜接問題。最后,除了正規的學校教育系統外,還應進行社會普及教育。設計教育是基礎教育,或者通識教育,而上黨堆錦主要作用是為百姓娛樂或者裝飾用,能夠就地取材,表現也大多貼近生活,是人人可以親為的藝術活動,容易大眾化傳播,如果單純從保護的角度考慮,不利于傳統工藝美術的流傳和發展。運用如平面媒體、網絡媒體,還有堆錦博物館等渠道,向社會普及堆錦的藝術特點及制作方法和工藝流程,并在設計過程中,加強公眾的參與意識,提高全民的設計素養和藝術鑒賞水平,不僅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發揚及傳承有很大的幫助,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社會價值。
三、結論
目前我國的設計教育模式雷同,只有極少數設計院校形成自己獨特的地域性特色,但大部分都是在抄襲模仿西方設計教育理念,對本地區的傳統工藝和民間美術沒能深入了解,間接地也造成了中國整體設計理念落后。在全球化和高度商品化的今天,發展地域性設計教育,培養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設計人才,不僅有利于本土經濟的發展,而且能使傳統工藝美術為當代日常生活所用,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國現代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