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背景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探討

時間:2022-09-26 08:50:14

導語:互聯網背景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背景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探討

【摘要】現如今,隨著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優越性日益突出,在教育教學領域應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一直是教學的難點內容,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學生理解古詩詞之美,利用互聯網技術鑒賞古詩詞,對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以互聯網技術的應用為切入點,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滲透古詩詞教學的意義,分析了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常見問題,重點探討了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以期指導教學實踐。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常見問題;教學策略

一、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滲透古詩詞教學的意義

互聯網對教育領域的滲透日益深入,古詩詞教學中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學,使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技術充實初中語文教學,意義深遠。主要有三大意義:一是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互聯網背景下,為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賦能,賦予了古詩詞教學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可能,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之中,集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為一體,聲情并茂展示古詩詞文化韻味,展現古代文人的文學造詣,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和多元。可以帶給學生更為全面和立體的古詩詞意境感知,助力學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二是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古詩詞,受限于古文表達的自限性,加之自身的認知水平不高,理解古詩詞時存在諸多困惑,學習起來覺得較為枯燥和乏味。互聯網背景下的古詩詞教學通過優化教學方式,帶給學生對古詩詞的多樣化理解渠道,如微課、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三是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古詩詞教學難度較大,其中豐富的情感和凝練、深邃的語言,難以在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課堂上直觀呈現,互聯網背景下,文本資源、音頻資源、視頻資源海量,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可以讓學生借助互聯網各種資源,有針對性地進行古詩詞學習,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詩詞文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二、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常見問題

(一)古詩詞的意境理解難度大

古詩詞意境絕美,詩者和詩心均體現在古詩詞意象之中,初中生要想在言簡意賅的文字中理解詩詞意境,有一定的難度。究其原因,一方面,從學生方面而言,由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詩詞積累有限,對于詩詞中的典故和歷史淵源了解不夠,不能充分了解古詩詞的深意,也就難以形成相應的意境。另一方面,古詩詞本身構思巧妙,要想充分理解詩詞意境需要技巧、情感和思想升華的意境,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無法速成。

(二)古詩詞的語言精練隱喻多

古詩詞的語言較為精練,語言結構和層次有著諸多內在聯系,隱喻在古詩詞中的應用也較多,語言背后的歷史背景和思想情感,需要深入了解古詩詞,才能領會古詩詞的語言美。現如今,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以“背誦”為主,忽視了古詩詞語言藝術,沒有深挖語言背后暗藏的豐富情感,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存在一知半解,鑒賞能力自然也就難以提高。

(三)古詩詞的形式和韻律講究

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常見問題,還表現在古詩詞的形式和韻律講究方面。韻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品鑒古詩詞,品鑒古詩詞的韻味必不可少,但古詩詞的形式多樣,韻律講究,詩人在詩詞創作中有規律地運用韻腳,賦予詩詞音律性,朗朗上口。要想做好古詩詞的形式和韻律的細分和鑒賞,屬于較高層次的古詩詞學習,尤其在古詩詞鑒賞中做好古詩詞形式和韻律的研究,可以為古詩詞鑒賞加分。學生要想分析古詩詞的形式和韻律,沒有一定的古詩詞鑒賞基礎,很難達到鑒賞的目的。

(四)古詩詞的情感細膩且豐富

古詩詞意蘊深遠,情感細膩且豐富,要想體會古詩詞的細膩情感,并非易事。就目前而言,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對古詩詞的情感鑒賞,學生多借鑒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能結合自主對古詩詞的理解做出古詩詞的情感分析鑒賞,尤其對于古詩詞中深層次的情感表達,許多學生難以體會,給古詩詞鑒賞帶來了困境。

三、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

(一)綜合多種媒體展示,品味古詩詞的意境美

互聯網背景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頗受初中語文教師的青睞。對初中語文教師而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相應的古詩詞學習情境,通過特定情境展示古詩詞意境,鋪墊,造勢,渲染,引領學生由淺入深了解古詩詞的詩意,讓學生把握、領略詩詞構造的意境,可以更好地讓學生與古詩詞產生共鳴,幫助學生了解古詩詞蘊含的藝術魅力,進而品味古詩詞的意境美。如在教學《木蘭詩》這首古詩的時候,木蘭作為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不易理解,借助多媒體表現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將這首詩的愛國精神和木蘭形象以視頻的形式播放,學生在多媒體技術的情景再現下,欣賞女英雄英姿颯爽的藝術形象,感受花木蘭勇敢堅毅、忠孝兩全、深明大義的英雄形象,在特定的情境下,感受“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以及“木蘭是女郎”的真情實感,揣摩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心理活動,抓住整首詩所表達的意境,品味《木蘭詩》的意境美。

(二)巧用微課新課導入,挖掘古詩詞的語言美

互聯網背景下微課作為新型教學資源脫穎而出,教學形式豐富,微課類型多樣,憑借短小精悍、主題突出、使用方便等特點,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較多。古代的詩歌概括力強、體制小,巧用微課做好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新課導入,讓學生通過欣賞微課、觀看微課視頻,初步了解即將學習的古詩詞。在播放到重點內容的時候,可按下暫停鍵,重點分析,然后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挖掘古詩詞隱含的意思,突破學習古詩詞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如在學習《春江花月夜》這一課的時候,后人曾評此詩為“孤篇蓋全唐”,藝術造詣較高,學生要理解詩歌表達的“哀而不傷”的感情基調,需要具備自身的鑒賞能力,通過設計以“春江花月夜”為主題的微課,微課設計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美景色,景、情、理有機融合在精心的信息化教學設計之中,千古絕唱的詩意語言美呼之欲出,作者對宇宙人生的思考“人生代代無窮,江月年年只相似”,深富哲理意味,人事易逝、自然永恒,在詩人張若虛的筆下言簡意賅,頗富新意,引導學生閱讀、鑒賞古典詩詞在精練含蓄、韻味雋永的語言之中,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感悟作者的情懷和思想,以及引發的哲思,字詞運用的巧妙,意味深長。

(三)利用智能朗誦點評,演繹古詩詞的韻律美

詩詞中用韻與樂曲的“律”“調”密切相關,中國古代詩詞最講究形式和韻律,有著“隨律押韻”“隨調則韻”的特點,獨特的韻律美在鑒賞中不容忽視。互聯網背景下利用智能朗誦點評的方式,從古詩詞韻律的角度,點評朗誦過程中學生對對稱、押韻、平仄、對偶等句式的音律美的掌握,不僅可以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還可以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如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古詩詞知識競賽,讓學生在動畫課件營造的各種古詩詞的季節、情感、數字這些場景中,以聲音洪亮,吐字清晰,讀音準確,感情飽滿、真摯,語速的快慢、聲調的高低,甚至表情的變化、動作的設置等多種要素為智能朗誦點評指標。競賽以小組為單位,學生做評委,答題方式為電子搶答器方式,評委要根據說出的詩詞判斷是否符合進行打分。比賽時,詩朗誦則是借助信息技術,根據表演者情感進行智能打分,教師點評。這樣學生在趕、超、比、拼的詩歌競賽中學習古詩詞相關知識,自主探究古詩詞的韻律美,不僅學習興趣較高,而且學習的質量也較高。

(四)借助網絡平臺交流,探討古詩詞的情感美

互聯網背景下借助網絡平臺交流古詩詞,通過利用信息技術打造古詩詞專題學習網絡,讓學生在課堂內外都能有探討古詩詞的空間,更好地把握古詩詞的情感美,將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素養的提高非常有幫助,學生在鑒賞古詩詞的過程中,學生的賞析能力、文學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都可以得到較好的提升。在具體做法上,對于古詩詞鑒賞的一般方法,初中語文教師應做好歸納和引導,給予學生一定的鑒賞技巧,常見意象的理解掌握、表現手法、情感等等,都是古詩詞鑒賞的要點。當學生有了充分的知識儲備之后,不僅學習古詩詞會非常輕松,對古詩詞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入。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技術,通過微信、QQ等平臺,組建專門進行古詩詞學習和討論的聊天群,在其中分享學習心得,分享優美的詩詞及其解讀,打造專門服務于學生古詩詞專題學習的網絡,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潛移默化中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熏陶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建議

(一)科學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了新的發展機遇,語文古詩詞教學具有大容量、快速度、高密度的特點,但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古詩詞鑒賞的教學活動中,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應遵從適時、適量、適度的原則,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不同的信息技術,最大化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使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技術作為輔助古詩詞學習的有效工具。

(二)精心設計信息技術教學課件

精心設計信息技術教學課件,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至關重要。對古詩詞相關的教學課件制作,要兼顧容量和質量,既要為學生營造最佳的學習情境,又要精心設計問題和環節,循序漸進引導學生鑒賞古詩詞,體會古詩詞背后的深意。如可以發揮教研組的團隊合作作用,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每人備課一單元——主備解說——其他補充——集體完善——課后反饋,既節約了時間,又易聚合多人智慧,便于提高教學質量。

(三)確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圍繞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教學實踐,信息技術就是要以其優勢營造一種學習情境,構建古詩詞學習的具體意象,將抽象的古詩詞字句具體化、形象化,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學習古詩詞,自主探究意識在相關意境下得到激活,創新思維得到啟發,讓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充分調動,使其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認真思考、相互合作、敢于質疑、大膽展示,自主表達對古詩詞的理解和看法,直抒胸臆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發出會心的微笑,使課堂成為師生互動、雙向交流的過程,使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發揮出來。

(四)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融合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了新的發展,但仍然不能忽視傳統教學的積極作用。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媒體,只能是教學的輔助手段。長期以來在教學實踐中,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也較為經典,即傳統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背誦、口語表達、片段寫作、板書設計等方法和環節,仍具有優勢。為此,我們應兼容并蓄看待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綜合運用兩種教學方式,使之融合發展,共同為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服務,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

五、結語

總之,古詩詞是初中語文重點學習的內容,互聯網背景下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任重道遠,要想最大化發揮互聯網的作用,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活動的開展,應從綜合多種媒體展示,品味古詩詞的意境美;巧用微課新課導入,挖掘古詩詞的語言美;利用智能朗誦點評,演繹古詩詞的韻律美;借助網絡平臺交流,探討古詩詞的情感美,多措并舉將抽象的古詩詞內容具體化,將互聯網背景下的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機融合,提升和強化學生的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活動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古嬌.農村初中學生古詩詞賞析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讀與寫(教師),2020(7).

[2]鄭明雯.關于初中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以《游山西村》的教學為例[J].考試周刊,2019(33).

[3]陳秋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科學:教師,2020(7).

[4]帕提曼·塔西.初中古詩詞課堂教學分析研究[J].長江叢刊,2019(12).

[5]何慧娟.幽居的自由閑適獨處的孤寂失意——孟浩然《夜歸鹿門歌》解讀[J].中學語文,2020(27).

[6]張偉娜.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現存問題及策略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34).

[7]李明桓.關于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展開的幾點建議[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35).

[8]陳志玲.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優化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8).

作者:曹晴 單位:迭部縣洛大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