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多維實現路徑
時間:2022-12-15 10:00:28
導語:初中作文教學多維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寫作水平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表現,也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因而,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觀察生活,進行寫作訓練,培養語言駕馭能力,是助力中學生走出寫作沼澤,提升其寫作水平的重要實現路徑。
一、進行寫作實踐,拓展素材源泉
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保持其對生活的新鮮感。要提升學生的作文寫作水平就要保證生活素材與內心感受的溝通,就要對凡人常事、對一切司空見慣的事物都充滿新鮮的感覺。帶著感情和想象去看待生活中的普遍現象,用陌生的眼光去看待熟悉的事物。要設法引導學生重視、改造、組織、選擇和提煉他們熟識的生活和知識,以便學生創造新形象。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如果能經常處在不同的位置感受生活,就會增加新鮮感。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必須從真實生活里產生出來。把真實生活里所不曾經驗過的事拉到筆底下,那是必然失敗的勾當。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鮮活的語言。”習作教學重在積淀、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不追求一時之快,不貪圖一時之需,引導學生深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讓這些生活都成為他們習作的源泉,并在源泉中洗練語言,提升語言的駕馭能力。
二、模仿語言范式,豐富語言技巧
當前中學生寫作中存在的語言貧瘠問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缺乏相似性的甚至是同質性的描述經歷,無法將語言錘煉優秀的例子內化為己有,從而導致自身寫作過于平淡。很多學生的作文平淡如水,毫無波瀾。語言上平鋪直敘,缺少精彩描寫。實際上,寫作語言的鮮活與色彩,是可以通過練習獲得的,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也是對其語言能力的一種鍛煉。比如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從感情的抒發到語言的運用,都是后世學習模仿的典范,引導學生仿照名篇進行寫作,卓有成效。經過仿寫練習,學生把握住了提升語言吸引力的技巧,刻畫與抒情的流暢度也得到了提升。其中一位同學這樣仿寫:我一會兒指向山羊花燈對父親說:“爸爸,那只羊還會眨眼呢!”一會兒又指向孫悟空的花燈對父親說:“快看!孫悟空的金箍棒轉起來了!”父親只是笑著答應著。這時母親說:“傻孩子,你爸爸光背著你了,哪看得見什么花燈,在他眼里只有他兒子最好看!”這時,我才發現,原來父親在人群里除了前面那個人的腦袋,什么也看不見。但即使這樣,父親仍然很高興,大冷天里他的頭發濕漉漉的,衣服也被汗水浸透了,可他仍不愿放下我,似乎他在享受著這種疲勞的快樂。以仿寫的形式讓學生去練筆,把表層的感悟和理解內化到語言的運用上來。由仿寫作文到自創作文,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寫作經驗。我們教科書里的經典文章就是非常好的寫作材料,這些文章是經過了檢驗和篩選,最終在大浪淘沙中保留下來的,它們都是獨樹一幟、熠熠生輝的經典。如果我們教師能不失時機地運用這些經典,那么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有很大的提高。教師需要在學生寫作能力欠缺時,及時對學生進行仿寫引導,引導學生通過模仿優秀的語言使用方法,進行知識性內化,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駕馭能力。
三、訓練細節刻畫,把握語言節奏
細節,就是刻畫人物、展開情節的細小事物或環節,如一個動作、一種表情、一個特點或一種景物等。細節描寫就是用特寫鏡頭把事物放大,通過準確、生動、細致的描繪,達到“于細微處見精神”的描法。好的細節描寫,能夠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生動性和真實性。可以說細節描寫是記敘文的血肉,記敘文寫得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章的細節描寫是否到位。在學生的作文寫作中,細節描寫的文字功底也決定著整篇文章的呈現效果,同樣的寫作素材與實例,也會有不同的寫作成果。傾向于日常化的記敘,會使學生的細節描寫能力和語言功底完全地呈現與外化,日記、周記和隨筆之類的碎片化寫作訓練也可以將學生的時間資源進行高效整合,不斷優化學生的寫作過程中的細節化文字與語言。周記與隨筆,素材來自于生活,通過學生對生活實踐的觀察與參與,生動化的敘述難度將會大大降低。但是過程中也需要教師積極有效地引導。中學生進行周記等寫作時,往往容易寫成平鋪直敘,節奏“過快”,教師要引導學生,多思考,為自己的文章“降速”,提高學生對寫作中語言節奏的掌控能力。引導學生拆分事件的前因后果,對起承轉合以及伏筆細節進行詳細的刻畫,從而充實文章內容。旅行的時候慢下來,就會發現車窗外美麗的風景;寫作文的時候慢下來,運用細節描寫,就會讓語言更富亮色。
四、練習修辭巧用,提升語言駕馭能力
修辭學發展至今,更注重表達效果。如今小到學生作文,大到文學創作,修辭都是必備要素。讀有文采之作,如飲香醇,令人意猶未盡。用修辭包裝,能使文章的語言文采飛揚、熠熠生輝。可以說,修辭讓考場作文錦上添花。修辭,在作文寫作中,不僅是語言上的美化,更是學生對作文意象和素材想象式描繪的文字化表達。修辭的使用技巧,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日常文字底蘊與想象力,是學生寫作能力和文字語言駕馭能力的外化。掌握一定的修辭技巧,是促進學生提高文字駕馭能力,靈活使用語言的必要路徑。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事實上,學生從書籍中對生活的了解和認識有時比親身經歷的生活更豐富多彩。積累與學習優秀文學作品,學習吸收語言的駕馭技巧,模仿修辭使用并進行知識性內化,學生能夠在寫作中恰當運用修辭手法,能夠使行文語言鮮活起來,增強文章的表達效果,使得學生在有物可寫的基礎上,能夠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與文風,從而減弱學生對于文章寫作的抵觸,逐步建立起系統化的寫作思路與章法技巧,起到立竿見影之功效。針對中學生文章寫作中出現的“無物可寫”“過于平淡”的問題,教師應該從拓展學生的生活實踐,延伸其寫作空間入手,引導學生細致觀察生活,積極進行語言的有效訓練;引導學生進行優秀作品語言表達的模仿與借鑒,積累創作的基礎素材,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充實寫作思路;指導學生進行細節的刻畫與渲染,把握行文節奏,鍛煉語言表達技巧。
作者:張寧 單位:山東省濟南東方雙語實驗學校
- 上一篇:初中德育課堂生活化教學與實踐
- 下一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