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荃建軍治軍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14 03:59:00

導語:曾國荃建軍治軍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曾國荃建軍治軍思想研究論文

摘要:曾國荃是著名的湘軍將領,他自1852年開始,與乃兄曾國藩一道參與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然而,他在治軍、為官、處世、教子等方面卻有過人之處。長期以來,由于資料匱乏,史學界對曾國荃軍事思想的研究幾乎無人問津,本文不揣簡陋,在閱讀最新出版的《曾國荃全集》的基礎上,擬從他的建軍、治軍方面探討其軍事思想的內涵。

關鍵詞:曾國荃;建軍;治軍

曾國荃(1824—1890),著名的湘軍將領。1852年,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的浪潮波及湖南,曾國荃開始在湘鄉興辦團練,由此開始其軍旅生涯。1853年,他協助曾國藩在長沙編練新軍,并“為文正(曾國藩謚號——引者)畫三十二策,無不效。文正是以知其能用兵也?!盵1]1856年,太平軍將領石達開進攻江西,曾國藩被困南昌,形勢危急。曾國荃為解燃眉之急,在長沙募勇,組建吉字營救援江西,屢戰皆捷。1858年,在江西筑長圍圍攻太平軍,攻克吉安,因“功”授知府加道員銜。1859年,曾國荃率兵援剿景德鎮,三戰三捷,擢升道員。1861年,大破集賢關,克安慶,以“功”加布政使銜,記名按察使。1862年,曾國荃率勇進軍金陵,駐扎城外雨花臺。曾國藩以孤軍深入、兵力薄弱為慮,屢次下令退軍。曾國荃卻認為:“舍老巢勿攻,浪戰無益,逼城足以致敵。雖危,事有可為?!盵2]他加固糧道,增設要隘營壘,并結合水師,全力出擊,終解圍。此時,曾國藩和其他湘軍將領均認為應乘勝撤圍,退保蕪湖,曾國荃又力排眾議云:“賊(誣指太平軍,下同——引者)以全力突圍是其故技,向公(向榮——引者)、和公(和春——引者)正以退致挫,今若蹈其覆轍,賊且長驅西上,何蕪湖之能保?況賊烏合無紀律,豈可見其眾而自怯?”[3]堅持不能退兵。歷時兩年多,終克天京,活捉忠王李秀成。曾國荃也因“功”受封一等威毅伯,加太子少保銜。1866年,曾國荃又奉命剿捻,成為捻軍最危險的敵人。1884年,曾國荃署理兩江總督期間,法國軍隊入侵東南沿海。曾國荃整頓海防,增添兵船、水雷等新式武器。可謂防邊有策,助戰有功,使沿江軍民六年相安無事,撐起東南半壁河山。1890年,曾國荃死于兩江總督任上,賜謚忠襄,追贈太子太傅。李鴻章送挽聯稱他:“易名兼胡、左兩公,十六言天語殊褒,恩數更驚棠棣并;傷逝與彭、楊一歲,二三子輩流向盡,英才尤痛竹林賢?!盵4]清朱孔彰在《中興將帥別傳》中評議曰:“中興撥亂,忠襄之勛爛焉。”[5]我們認為,這些說法雖有過譽之處,但對于這樣一位晚清重臣,湘軍重要將領之一的曾國荃,對其軍事思想,大有研究之必要。限于篇幅,本文僅就建軍思想、治軍思想兩個方面進行論述。

一、建軍思想

(一)嚴格招募標準

鑒于清廷正規軍綠營、八旗兵缺乏戰斗力,不堪任用。曾國荃繼其兄國藩之后,行軍打仗多親募勇丁。關于募兵原則,他堅持兵在精不在多,“所謂征兵滿萬,不如招募三千之良耳?!盵6]關于招募標準,他提出以下幾條:

其一,宜多招湘人,兼募當地兵勇。其理由是:“昔年粵逆倡亂,克復城池,殲除首逆,皆賴湘軍之力。近日收復新疆全域,湘軍又居首功,是湘勇得力之明效大驗也?!盵7]但他并沒有囿于曾國藩無論何地打仗,必回湖南招募的觀點。而是結合戰爭需要,因地制宜。除多募湘勇之外,他還主張征募當地兵勇。因為當地兵勇“本此邦所產之材,而辦此邦之事,形勢既熟于胸中,人心亦易于聯結。其有裨于客兵、有益于地方者,良非淺鮮?!盵8]他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為抵御法國侵略東南沿海,就曾針對廣東民風強悍的情況,提出不用客兵,改為招募當地英勇善戰之人,組成兵團,守衛邊防。這就跳出了其兄募兵僅用湘勇的地域局限。

其二,宜招鄉村樸實之人,杜絕油頭滑面之輩。曾國荃認為,“其余各屬之人,非油頭滑面有市井氣,即染衙門積習”,而鄉村之人多樸實善良,吃苦耐勞,能適應艱苦的作戰環境。因此招募鄉村之人實屬“梓里釜底抽薪之策也”。

其三,宜招年輕力壯之人,“多選少年有力耐勞之士”。曾國荃在山西剿捻期間,針對山西氣候寒冷、多崇山峻嶺的特點,他在募兵時指出:“行營打仗,全仗年富力強、氣力精壯,倘或已過三十歲,則難耐山西之寒及登山逾嶺之苦。惟祝多選少年有力耐勞之士,斯得之矣。文幫辦、武護哨,亦宜擇年力壯強能行路、能騎馬者為要。”根據戰爭的實際需要,選擇年輕力壯之人為勇,有助于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其四,宜招不染惡習之人,禁絕吸食鴉片之人為勇。曾國荃目睹綠營、八旗沾染鴉片惡習者日眾,深知鴉片對軍人危害甚深,“若吸食洋煙,則氣力必減,懶惰必慣。無事既行路恐后,有事又安望其奮勇爭先乎?此勇丁吸食洋煙為軍營所大忌也?!币虼艘笳心加露r必須嚴格挑選,以不食鴉片為首要條件。他規定:“營中自管帶、幫帶、哨官以至散勇,均宜先嚴此選。至于長夫、伙勇,一營之軍裝、食用皆資其挑負,所關匪輕,亦宜一律遴選?!辈徽姓从袗毫曋?。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所招軍人的質量。

(二)適時調整兵種建設重點

兵種常規上可分為步兵、騎兵、水師等。兵種不同,其所適用作戰范圍亦有所區別。因此,不同時期作戰對象不同,曾國荃的兵種建設側重點也因時因地發生變化。1852年至1864年主要是同太平軍作戰,太平軍活動范圍多為高地、城市和懸崖峭壁,適宜步兵作戰,此一時期,曾氏組建部隊時注重步兵建設。1866年至1867年為剿捻時期,針對捻軍騎兵發達、善于沖鋒陷陣的特點,曾氏很重視騎兵隊伍的建設。他曾提到:“接仗固需步兵,沖鋒先資馬隊”,所以“馬、步必須兼用也”。1878年,曾國荃在山西剿捻時,考慮到山西某些“曠野平原非馬隊不足以資馳騁”[9],建議部屬劉連捷招募勇丁時,廣為收錄善于騎射之人。并將招募的新勇,抽出部分專門組建馬隊,使騎兵力量大為加強。彌補了步兵不善沖鋒的缺陷,在剿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880年至1890年,俄、法等外國侵略者加緊侵略我國沿邊、沿海地區。曾國荃意識到水師在海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開始加大水師建設力度。鑒于清軍水師規模不大、兵力單薄、設備落后的現狀,曾國荃曾呼吁加強水師裝備。面對多次裁撤長江水師的詔令,曾氏設法抵制。并于1887年上奏《裁減長江水師利少害多疏》,力陳水師只宜加強不宜裁減的理由。1890年9月,曾國荃又在南京創設江南水師學堂,培養水師人才。曾國荃根據各個時期不同需要,適時調整兵種建設重點的思想,是值得重視的。

(三)發揮武器的重要作用

軍隊能取得勝利,不僅在于兵力眾多,而且與武器裝備狀況有很大關系。曾國荃在同外國侵略者多次交戰的實踐中,認識到西人之所以能占上風,“全恃船堅炮利以稱雄,非有異術也”,而清軍落后的武器裝備必然會影響戰斗力,但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自以為船堅,自以為炮利”,那就犯了“不知己又不知彼”[10]的大忌,其危險性自不待言,故而主張修船添炮、采購水雷等先進武器,不惜巨資修造堅厚兵船,不重其多,只重其精,“炮位則宜求其極大,軍火則宜求其極精”。擁有銳利的武器,再“一心倚重知兵之員,遴選能戰之將”,方能“足以制敵,而不為敵所制?!盵11]曾國荃既看到了武器的重要性,又肯定了人的能動作用。

(四)重視籌餉、屯田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曾國荃領兵多年深刻體會到糧餉對軍隊建設的作用。

關于餉項,曾國荃認為,“軍事之利鈍,恒視餉事之盈絀為轉移?!盵12]“餉項寬裕則不患兵不強。”[13]因為防守、練兵、購買武器、犒賞三軍等均需巨餉。至于解決餉項辦法主要有:裁撤冗雜勇丁,節省餉源;動員紳耆士民捐款籌集;整頓軍務,改革厘金局、總糧臺等供應機構,開源節流;截留鹽鐵等稅收以解燃眉之急;發展地方經濟,軍隊實行屯田,自籌餉需;籌措無方時,不惜借款充餉。

關于屯田,曾氏認為,“駐兵以足食為要。善謀國者,用兵屯耕,其所食即食其所耕。”[14]“開辦屯田,查勘荒地,分別墾種,扼要屯防,既可借兵力以衛民,復可得屯糧而節餉,是誠安邊靖寇之至計,而亦寓兵于農之良法也。”[15]曾氏重視屯田的做法,既有助于恢復發展農業生產,就地解決軍隊給養問題;又可鞏固邊防,緩和邊疆危機的局面。可謂一舉兩得。

二、治軍思想

(一)“治兵之道,首重選將”

曾國荃非常重視選將,他指出,“治兵之道,首重選將。”[16]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全靠將領審時度勢。在曾氏看來,如果將領統軍不力,就會出現“有守御之名,無整軍之實,安靜之時多費餉項,寇至之時每難抵擋”?!叭弑赵龆吗A日絀,懸欠益巨?!盵17]至于選將的標準,曾氏認為,古語所謂“千兵易得,一將難求”,所論極是。他提出,“選將必求善戰善守之人,方免流弊?!盵18]作戰勇猛、果敢有為的記名提督袁九皋;素有韜略、能征善戰的記名提督陳鳳樓;智勇雙全、精通戰術的記名提督余光德,均被曾氏上奏遴保為將才。“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曾氏用人亦不拘一格,主張選將不必求全責備。他認為,“人之性情有勇怯之殊,技藝亦有長短之不齊”,主張“不及者仰而企之,過者俯而裁之”,“棄其短而用其長?!盵19]如部屬鄭紹忠,固可獨當一面,“然勇有余而謀或尚不甚優裕”;鄧安邦善于聯絡東莞、新安之人心,“其精細有余而精力近覺不如少壯之時”。對于這樣的人,曾氏認為應“節而取之,均屬一時之俊?!盵20]他還在家書中向其兄建議曰:“方今之世,無錢不算窮,無人可用乃是真窮,祈兄刻刻留心,廣為儲蓄。所求不必其全,但聞其一節之可用,則取其一節,久之集腋自可以成裘。”[21]正是從這一點出發,曾國荃為其兄推薦了大量可用之才,亦為自己網羅了一批將才。這些人對曾氏兄弟鎮壓太平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千儆百誡,以攝其心志”

曾國荃治軍崇尚法治,嚴明軍紀。1861年他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寫道:“弟前面陳治軍之要訣,以用少御眾者,惟一嚴字?!彼^“嚴”即指嚴明法令。惟法令昭彰,“無論文武人,無論智愚,莫不顧之而生畏。誠慮一朝失勢,不遂其所欲,不便其所私,故不得不勉強循軌以為之耳?!盵22]因此,他為部隊制定了嚴格的軍紀,規定行軍打仗“第一禁奸淫,其次禁擄掠。”[23]并結合當時吸食鴉片之風日盛的情況,補充不準吸食鴉片的規定。他并沒有只停留在口頭上,實際操作中遇有違規者,曾氏即實行軍法處置,嚴懲不貸。1863年,營將郭松林置嚴禁部勇娶婦之規定于不顧,私自置五妾,且偷用營中口糧。哨官朱怡如法炮制,私藏女子。曾氏得悉此情后,立刻撤除郭松林營。追繳其虧空的口糧,朱怡亦被驅逐出隊。又嚴令再有私自偷糧、娶婦者,一律格殺勿論。他言出必行,將不惜以身試法的一親兵、一散勇統統斬殺,使部隊紀律為之一肅。值得一提的是,曾國荃以法治軍的思想,較之于事后用法,更注重事前警告、教育。他聲稱:“所謂嚴者,不可待事后之行法,而在事前之要約。三令五申,以授其機宜;千儆百誡,以攝其心志。將領畏大帥之嚴法甚于畏賊,則必相索戒其部下,咸知懼而協以謀賊,自然士氣百倍,無不以一當十矣。”曾氏的事前警告、教育主要包括:防驕、防怠、防僭分,因為驕矜、懈怠、僭分皆因“不畏上之法令”所致。所以身為統帥必須平時“易寬以嚴”“以威嚴攝服其心志”[24],才能做到防微杜漸,避免出現觸犯法令的情況。在鎮壓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期間,將領鮑超因“戰果”頗豐,漸生驕意。曾國荃去信建議曾國藩多勸誡鮑超,以免他因驕生怠,不留心戰事。除此之外,他還經常分寄《愛民歌》等書冊給各軍,以此加強對士兵的約束。

(三)“裁舊更新”,“去腐生新”

曾國荃認為,治理軍隊貴在“氣象常新,一兵得一兵之用”。不能“使稍有暮氣,致蹈從前綠營積習。”[25]且“凡事皆創造者難,收拾現成者易。惟辦軍營之事,去腐生新,終不易洗滌舊染之污,與其為收拾現成之難而罔濟,則毋寧為創造之反較易而有功也?!盵26]他總結其治軍經驗云:“若悉仍舊有之軍而用之,則餉益欠而無所底止,兵益疲而難期振作?!盵27]暮氣沉沉的軍隊不但徒費糧餉,且不利于振作士氣。湖北提督汪長貴率領的四營勇丁,長期駐扎襄、樊一帶,均已暮氣沉沉。面對這樣的軍隊,曾氏指斥道:“難期所向有功,若不裁舊更新,選將任使,徒有防守要地之名,而無堅強可靠之實。”[28]力主裁撤不力勇丁,招募新軍。曾國荃的這種去腐生新的治軍思想,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軍隊出現各種類似綠營、八旗的積弊,使軍隊始終保持旺盛的戰斗力。

(四)“日事操練”,“熟能生巧”

戰爭的勝利并不完全取決于人多勢眾,只有武藝精湛、訓練有素,才能確保戰爭的最終勝利。曾國荃治軍最重訓練,他說:“凡陣法之縱橫、口號之整齊、槍炮之準則、測量之精細,皆須日事操練,庶幾熟能生巧?!泵看谓右娊y領、管帶,他都“無不以此誥誡而申儆之”[29]。他反對臨陣磨槍,認為訓練貴在平時堅持。即使處在和平階段也要居安思危,堅持訓練,方能造就一支勁旅,以備他日臨警之用。1889年,他在《復陳南洋辦防已有頭緒疏》中奏道:“竊思趁此閑暇之時,居安不可忘危,必畏危而后得安;患在不豫定謀,必謀定乃可無患。及今趕緊訓練,俾成勁旅,欲保東南數省財賦之區,莫良于此?!盵30]軍事訓練的內容不外乎步法隊列、個人素質、技能等項。曾氏最重步法隊列訓練,認為步法是軍事訓練的基本功。遇到敵情如不能保持隊形嚴整,后果將不堪設想。只有平時多訓練陣法,講求步伐止齊之法,方能成有制之師。他強調,“部伍必須整齊也。操演陣法,固有步伐之節、止齊之規,不可稍紊。即拔營行師,亦須各歸各隊,魚貫而行,庶為有制之師?!盵31]他不僅注重本國傳統技能訓練,還聘請洋人為教習,引進西人操練之法。1883年,江南籌防局延聘英國總兵羅威富勒部列來華教授水雷技藝。合同期滿后,曾國荃鑒于該員精通水雷,教導有方,上奏朝廷繼續留任洋教習在華教導。以求中國水雷技術精益求精,為日后作戰打下基礎。

(五)“待勇士以誠,而用兵以詐”

如同曾國藩、左宗棠一樣,曾國荃也主張待勇士以誠。他曾有言:“待勇士以誠,而用兵以詐。誠則足以感人,而士卒樂為之效命。詐則示人以不測,而賊之間隙可乘。無事不誠,無時不誠,誠之至也。間或用詐,間或不用詐者一二端以掩其詐,而使賊自誤,詐之工也?!盵32]在強調待勇以誠的同時又注意結合用兵以詐,進一步完善了傳統軍事思想。而要將“誠”字功夫落到實處,曾氏認為,“一言一動,皆須審量于上下之際而后發,若輕易以出之,以職司之位而行專閫之政,其不失信于眾人也幾希矣。”[33]同時,要處事公平。家兄曾國華被胡林翼任命為統領后,曾國荃曾致信其兄道:“發給各營口糧宜均勻,不可任意多少。如遇有不接濟之時,尤宜見多分多、見少分少,寧可薄己而厚人,不可薄人而厚己。行之既久,誠信自孚于人,雖不接濟,人亦諒之矣?!敝劣凇爸t”,曾國荃寫道:敘人戰功“寧可自己少敘幾句,他人多敘幾句,以昭鼓勵。”“蓋兄以平銜待各營官,各營未有不起敬起畏,而以總統待老兄者。是自去其虛號,而轉在在收其實效也?!盵34]雖然曾國荃的這種誠謙待勇思想是為一己之需,不免帶有局限性,但這種具體作法,在治軍過程中還是起到了收買人心的實效。

(六)重賞嚴罰,固結軍心

曾國荃認為,“勝負無常,強弱無定,惟視統帥所用之將與將官所用之兵,人心固與不固耳。未有能得人心而大敗者,亦未有先失人心而能勝者。同此兵力,固有先用之而勝,后用之而敗者;同此器械,亦有彼用之而敗,此用之而勝者?!盵35]曾國荃固結軍心的手法為:一是重賞。只有平時厚給薪餉,將勇“臨事方能致其死命,置身前敵,入死出生。”[36]他在給李鴻章的信中就指出重賞對于固結軍心、激勵士氣的重要性。他寫道:“去秋援賊來犯,當萬分危險之時,除犒賞援兵錢米外,每次懸重賞鼓勵敢死之士,或搶救道口,或暗截地道,或搶修濠壘,或夜破卡壘,皆賴重賞勇夫,支持危局。”[37]二是嚴罰。“只有嚴傳號令,固結人心,水路各營自立軍令狀,斷不至聞警思退,且皆愿舍身報國,堅守營盤地基?!盵38]進攻金陵時,曾國荃就是靠“懸不貲之賞,嚴退后之誅”[39]的辦法,使得將勇爭相前進,不敢畏葸不前,大大加速了攻克金陵的步伐。

曾國荃行之有效的建軍、治軍方略,塑造了一支訓練有素、作戰勇敢、紀律嚴明的勁旅。對于履行封建國家對內對外職能方面,都收到了明顯效果?!吨信d將帥別傳》中記載道:曾公“治軍則嚴而有恩,時設賞以勵戰士。統大眾止屯處,秋毫無所犯。其圍安慶也,遏集賢關悍寇,相持百日,堅忍以待其敝。胡公林翼嘆曰:‘雖滌侯用兵,不是過也?!盵40]這種說法雖有過譽之處,但卻反應出曾國荃從嚴治軍這一不爭的事實。

參考文獻:

[1][2][3][4][5][40]《曾國荃全集·附錄》:第六冊,岳麓書社2006年版,第1版,第14、16、12、54、14、14頁。

[6][14][20]《曾國荃全集·書札》:第四冊,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225、465、226頁。

[7][8][9][23][26][31][37]《曾國荃全集·書札》:第三冊,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536、31、536、536、202、536、295~296頁。

[10][11][12][16][18][25][29][30][35][36][38]《曾國荃全集·奏疏》:第二冊,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249~250、252、244、488、242、512、512、201、249、231、251頁。

[13][19][21][22][24][32][33][34]《曾國荃全集·家書》:第五冊,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115、60、115、116~117、116~117、64、147、63~64頁。

[15]《曾國荃全集·批牘》:第六冊,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156頁。

[17][27][28][39]《曾國荃全集·奏疏》:第一冊,岳麓書社2006年第1版,第37、37、4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