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概念下語文教學考慮

時間:2022-11-12 03:38:00

導語:新課程概念下語文教學考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課程概念下語文教學考慮

一、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制定整體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以學生發展為本,語文教學既要重視有關知識的傳授、技能、技術的培養,又要重視學生人格的培養。所以,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時,不僅要有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而且要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的發展性領域的目標。它既是各種教學活動的起點,又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歸宿。新課程教學目標設計,既是基礎,又是核心,還是方向。教學目標設計得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整個課程目標的實現。

二、精選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學資源

教材是落實新大綱、實現新課程標準,完成教學計劃的重要載體,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材內容是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僅僅依靠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師在課堂中有效地利用多媒體教學,不但能借助媒體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而且使用的本身就是教師教學中的創新體現,對學生自是一種言傳身教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教學盡可能多地運用視聽、音像、電腦等媒體輔助教學,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各種知識積累、釋放、組合、撞擊的舞臺。

選擇教學內容,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參與學習。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學生會感受到語文同日常生活的聯系密切,使每一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能有鮮活的體驗。

三、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個體差異

教學活動應是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中心的活動。在以班級授課為組織形式的教學中,同一班級中的不同學生個體之間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學過程及其結果。個體差異不可避免地成為影響教學活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同步教學的同時,應當更多地考慮差異教學。即“因學生之才而施教”“教學要照顧個別差異”,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對象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其基本含義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教師要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二是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能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組織教學;三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之得到全面發展,學有所長。

四、合作互動的組織形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班級授課制這個框架內,要有機地融會全班教學、小組教學和個別教學。在教學中,強調學生間的交往,教師與學生個體交往;在教學中,讓學生個體與學習小組交往,教師與學習小組交往,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交往。課堂中師生交往與生生交往相結合,有利于創設學生的合作與交往的氛圍,增強學生合作與交往的意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能促進學生真正地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不僅可改善認識策略和水平,并可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得到切實的培養。

五、培養問題意識,引導自主探索

閱讀感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閱讀。對任何課文,學生至少讀三遍以上,教師才能跟學生交流想法。教師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探索、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教師要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然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和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樣,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沒有問題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師應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于質疑,樂于交流合作,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閱讀、思維、論辯、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歷知識分析和能力形成的過程。學生具備了這種深有感觸的知識和學習體驗,終身學習、持續發展才會落到實處。

六、評價方式的全面、多樣化

語文課程的評價指標體系:(1)三個維度: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2)五個領域:識學和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重視對學生知識的測評,更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慮,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情感、興趣、意志、習慣等心理素質的培養和評價。

同時,評價主體要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要改變教師包辦評價的狀況,增加學生自評、他評以及學生對教師的評價。評價要以鼓勵為主,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