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革新
時間:2022-04-05 11:01:00
導語:職業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革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高中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加之沒有升學壓力,因此普遍存在著學習行為習慣不好,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尤其在課堂上,存在著上課紀律差,注意力不集中,對教師的講課不感興趣,不愿做作業,對考試麻木等現狀。這給職高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教案,在三尺講臺上苦口婆心的說教;學生一條板凳,一張課桌,伏案而坐,聚精會神地聽,不知疲倦的練:這基本上就是的課堂教學的全部縮影,而對很多已經喪失學習興趣的職高學生來說,每節課的45分鐘,他們如坐針氈;單調如一的課堂教學,他們更是度日如年。課堂應該是學生心中的百草園,在那里他們樂此不疲;而不是魯迅筆下的三味書屋,沉悶枯燥。尤其職業高中的課堂更應該形成鮮明的職教特色。2009年5月最新出版的《全國中等職業教育語文教材》的前言也明確注明了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的改革理念,促進學生發展;淡化“學科本位”,彰顯職教特色;務實求真,遵循語文規律。再對比中職語文課程一要“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二要“服務學生專業學習”,三要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整體”的整體功能定位,顯然,我們傳統的“滿堂灌”和如今中職語文課程的要求相比,已經是南轅北轍,或者說是舍本逐末了。因而,變革課堂是就成了當前職高改變學生學習現狀,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而且是迫在眉睫了。
一、教學觀念的轉變是提高課堂效率、完善語文職能的根本
目前職業學校的招生對象只能是學習的弱勢群體,那么,語文基礎差是不爭的事實。在教學中,我們采取千篇一律的方法,不注重因材施教,一味地采用應試教育下的“填鴨式”,這不但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他們語文學習的效率,反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惡情緒不斷加深,形成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兩難的局面。職高學生在兩年或者三年畢業后面臨的不僅是升學,更多的是就業,是走向社會,立足社會。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基本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更多的應該服務學生專業學習,促進學生的終身發展。那么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課堂不僅是學習知識的搖籃,更是感知生活、體驗生活的舞臺。要想讓課堂從單一的學習陣地變成多彩的人生舞臺,教師的角色首先要從傳統的教書匠轉變為讓學生演繹生活的總導演,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記得在講曹禺的《雷雨》時,在經過簡單的介紹后,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學生自己在多媒體教室推選導演、演員,布置舞臺、設置背景,自編自導,演繹劇本節選的情節。起初我想學生的表演一定是鬧劇,畢竟作品創作的年代離他們已經很遠,況且劇情錯綜復雜,他們不一定理清頭緒。事實上我還是低估了學生,看著他們有聲有色的表演,看著那悲喜交加,愛恨交織的場面。我身臨其境,深深感染。在這堂課上我看到了學生久違的笑容,也感受到了他們無盡的潛能。當然我覺得一個合格的職高語文教師不僅應該像導演,還應該像畫家,詩人。一堂好課,猶如畫家畫花,獨畫一枝,留點天地,讓欣賞者去遐想;詩人作詩,言有盡而意無窮。職高語文課堂的改革同樣該做到這點,給學生留點思考余地,給學生留點展示自己的空間,不越俎代庖,而是給學生一點自己動手的機會,引而不發,激勵學生的首創精神。
二、恰當教學語言的運用是豐富課堂氛圍、激勵學生興趣的關鍵
恰當教學語言的運用能使課堂煥發出濃濃的人文氣息,讓學生感受到濃濃的人文關懷。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從有些教師的嘴里冒出這樣的話語:“你耳朵帶來了嗎?”“你長沒長腦袋?”略顯“文明”一點的:“哦,你像烏龜一樣終于前進了幾步!”更有甚……我想這樣的語言帶給學生更多的是憤慨和不滿,而不是敬畏。恰當、得體的課堂語言猶如春風化雨,雖不激烈但卻深刻。正如杜甫的詩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如在課堂上,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在提問時首先要面帶微笑的說:“老師想聽聽你是怎么想這個問題的?”如果他還低頭不語,有所顧忌,那么我們老師還應該再補充一些話,如“老師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大膽說出來,也許真理就掌握在你手里”。盡可能消除他的恐懼。特別強調的是學生在回答完畢后教師一定要給予恰當的評價與鼓勵。語言是師生交流的工具,溝通的橋梁。作為一名職高語文教師,我希望我們能在語言上下功夫,從而把我們的課堂變的輕松、溫馨,讓我們那平和而不平淡、善意而無嘲諷的語言植根學生腦海。
三、不拘一格的教學形式,是活躍課堂、延伸課堂的源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好比是一條魚,我們的課堂就應該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學生是一只鳥,我們的課堂就應該是廣袤無垠的天空。只有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會豐富,才會活躍,才會有生命力。受傳統教育的影響,職高語文教學也延續了模式化、教條化、功利化的傾向。教師不愿花精力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觀察社會、思考生活、感悟人生結合起來。甚至不愿花費精力去制作一節生動的多媒體課,也不愿設計一堂新穎的學生活動課。不同的專業,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的語文教師卻簡單的呈現給學生單一的課堂模式。于是職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往往被消磨殆盡,學起來耗時費力,效益低下、人文精神嚴重缺失。每次講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我就思緒萬千,不僅感慨孔子的博學,贊嘆他的循循善誘,更仰慕他的課堂組織模式:在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師生圍坐在綠水之邊,亭臺之上,心曠神怡,賞心悅目……一番平等的暢談,老師有所教,學生有所學,其樂融融。然而看著恒久不變,整齊劃一的教室布局;肅然起敬,眾人一面的學生神情,我覺得從形式上我們的課堂就應該改,走出僵化,走向活潑和輕松。例如,在口語交際課,我們完全可以分組對坐,組織學生唇槍舌劍的辯論;圍成圓圈,倡導學生各抒己見的演講;甚至可以現場模擬,舉行產品推銷或者人才招聘。戲劇、小說教學可以為學生搭建舞臺,充分給學生展示的機會……當然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應該與時俱進,適應新的情況。如充分利用網絡讓學生走出課堂,與社會、與世界接軌,真正實現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處在改革開放年代的21世紀的職高學生,他們思想敏銳、興趣廣泛、參與意識很強烈,他們迫切掌握一技之長,他們迫切與社會接軌,尋求謀生的技能。因此,職業高中的語文教師在實施組織教學中,同樣也要與時俱進,不斷進創新,在組織課堂上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 上一篇:公路六亂專治實施方案
- 下一篇:豬產業推進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