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活動課研究
時間:2022-11-04 11:24:30
導語:高中語文活動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活動課是指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突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拓展語文教學空間,充分開發語文學習的課程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依據教師提供的活動主題與形式來自主地完成學習活動,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指導、管理并評價的教學形態。學者們關于這一概念的界定大同小異。袁錦川在《關于高中語文活動課教學設計的研究》一文中提出:“高中語文活動課程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專題性和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課程,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從中可以看出,高中語文活動課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性與實踐性,能夠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以及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謝輝在《高中語文活動課理論與實踐研究》一文中指出:“語文活動課程是指語文教學活動中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參加的,以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內在需求和認知規律為基礎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學生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基礎為目的的,以課堂為中心,課內外互動互補的,有序有效的主體實踐活動。”這一概括又說明了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開設活動課的意義之深刻,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強調了活動課要以課堂為中心,注重課內與課外的互補與互動,這就對組織活動課的教師在專業層面與技術層面提出了要求,即不僅要善于利用課外的教學資源,而且要將其自然而高效地融入到課內教學之中。謝輝在文中還創造性地將其主體實踐活動分為外顯形式與內隱形式兩種,外顯形式“主要是聽、說、讀、寫、思、做等言語實踐,即智力活動;其內隱形式,主要是情感、意志、品行等身心體驗和人格雕塑,即非智力活動”。高中語文活動課正是要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推進高中語文教學形式的全面開展與教學目標實現。
二、高中語文活動課的實施意義
高中語文活動課的具體實施能夠活躍語文課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增進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語言文本之間的交流,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空間,從而推進語文課的課堂形態的進化,實現課程改革的題中之義,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在“課程性質”中提到:“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學者們都指出,高中語文活動課正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課的重要發展目標之一,它可以滿足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語文素養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謝輝也明確肯定高中語文活動課在這方面的重要意義,在《高中語文活動課理論與實踐研究》中指出,“語文活動課程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活動過程中得到運用”。同時語文活動課程打破了常規的教室限制,可以將教學空間拓展到大自然和社會之中,那么“在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中,學生走進大自然及深入社會,加深對自然界及社會生活的體驗,也是修身養性、陶冶情操,提升其精神生活,改進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另外,史慧芳在《高中語文活動課的教學初探》中也在指出在組織活動課過程中需要注意和改進的地方之后,總結了高中語文活動課開展的深遠意義,文中陳述:“活動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強,進行活動課的教學能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促進學生今后的學習實踐性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可見高中語文活動課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未來語文課發展的重要教學形式,能夠促進語文教學的現代化。黃衛華便在《高中語文活動課教學方法淺談》中強調:“開展語文開放式的活動課教學,是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
三、高中語文活動課的實施建議
關于高中語文活動課的具體實施建議,學者們研究的較多,包括依托于一節比較成功的高中語文活動課,來闡釋語文活動課的教學目標以及具體步驟等,總結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遵循的原則。例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要注重學生間的差異,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要注重活動課的研究性,還要保證教師的認真指導和有效管理,等等。許多學者對于活動課組織的策略進行了探究,提出了貼合實際的重要實施意見。黃衛華在《高中語文活動課教學方法淺談》中提到:“高中語文活動課教學項目并沒有得到很好地普及。在課堂教學上,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教師在活動課上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興趣。”所以高中語文活動課的開展就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能力,重點要放在研究性學習的培養上。活動課不能一味地追求氣氛的活躍而忽略了高中階段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拔高。此外,王春梅在《高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策略探析》中點出“:真正重視每次活動總結,提升活動質量。”從中可以看出在活動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最后進行的活動總結和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可以將活動的效果更好地激發出來,延伸這次活動課對學生語文素養和各方面能力的影響。史慧芳在《高中語文活動課的教學初探》中也強調:“在活動課結束后,教師應對課堂教學進行評分和反饋,可以評出最佳表現者以鼓勵學生。”這也是對語文活動課的評價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慧芳還在文中創設性地指出:“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以及分任務時應注意學生的個人水平和個體差異,將能力強與能力弱的學生均衡分配,并根據不同學生的能力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在語文活動課中,教師往往不能全面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也就不能夠使所有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并能夠有所收獲。針對這種不均衡性問題的存在,我們應該在活動準備時就盡量地解決,如分組時讓每組的實力均衡,每組的組員搭配平衡,使每小組的任務多樣化等。
四、整體展望
綜上所述,關于高中語文活動課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研究的內容集中在教學策略的探究中,很少得出理論上的成果。即便有理論依據的全面論述,也是用來說明關于開設高中語文活動課的必要性,如魏威在其碩士論文《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中比較詳細地闡述了開展語文活動課的理論依據,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實踐論、哈貝馬斯的“主體間性論”、教育心理學中的學習動機論以及教學論中的自組織理論等。文章在理論方面的搜羅與概括豐富且深厚,彰顯出很深的理論積淀。這也正是其論文的亮點所在。但是關于高中語文活動課的理論層面研究依然不能與現實情況相契合,總是浮在表面,偶爾地創新了教學形式,使課堂顯現出新的生機,便記錄下來并成為案例。然而這些只是技術層面的琢磨與總結,卻不能從理論上對高中語文活動課的實施方略加以提升。高中語文活動課仍然只是作為高中語文課內教學的一個補充形式存在。當然在教學方法上的探究是值得肯定的,而且也對各個地方的活動課教學大有裨益,這也需要我們廣大的語文教師去不斷地嘗試與反思,結合前人的經驗來完善自己的語文活動課教學。
作者:宋鴻 單位:河南省許昌高級中學
- 上一篇:高中語文修辭教學分析
- 下一篇:高中語文教學難見成效的原因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