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狀及措施

時間:2022-09-19 09:38:08

導語: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狀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狀及措施

摘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古典詩詞在其中綻放著獨特的魅力。隨著社會對詩詞的關注不斷深化,詩詞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也逐漸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眾所周知,詩詞在高考中是必考的知識點之一,但是由于各種原因我國古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諸多問題,使得學生將得分項變成了丟分項。雖然老師們重視詩詞教學,但效果總是與預期的效果相差甚遠。因而本文中筆者根據詩詞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進行問題分析,從而提出提出一些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詩詞教學;現狀;課程標準

強調,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詩詞作為中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發揮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孔子曾經說過:“不學詩,無以言。”①近幾年孔子學堂在世界范圍流行,加之《詩詞大會》節目的舉辦,中國古典詩詞重新綻放出它獨特的魅力。《毛詩序》中提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立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足之蹈也。”筆者調查發現,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詩詞教學在高中語言教學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從而一些教學問題應運而生,基于此,筆者提出一些探究。

一.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及運用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的一筆寶貴財富,詩詞在其中占據了半壁江山。中國古典詩詞是指中國1840年以前出現的文學模式,從廣義上來說包括古代人做的詩、詞、散曲。狹義上僅僅是指古代人的古體詩詞和近體詩。通過對中國古典詩詞的學習,我們或者領略祖國的壯麗山河,或者領略詩人“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爽朗,或者體會作者“凄凄慘慘戚戚”的的寂寞。作為當代高中學生,他們有必要認識到詩詞學習的必要性,從而領略中國古典詩詞的美,體會我國的古代優秀傳統文化。《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版提出,要通過多種途徑幫助學生閱讀和鑒賞,如加強詩文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和體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審美愉悅。②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語文)》的五冊書中有三個單元用以中國古代詩詞的學習,通過課本學習可以加深中國古典詩詞在學生心中的地位,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豐富學生的素質涵養,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知識沉淀和個性特長的發揮。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中國古代詩詞絕大部分是以背誦篇目的形式存在,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附錄中“關于誦讀篇目的建議”中提出,要求學生背會40首詩詞曲,從《詩經》到唐詩宋詞中都有涉及:例如《靜女》、《離騷》、《蜀道難》、《念奴嬌》(大江東去)等等③。這些篇目在高考語文試卷中占了一定的比例,大概分值約8~15分之間。通過中國古典詩詞的背誦篇目在高考試卷中的體現反映了社會對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視。

二.詩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利用假期時間,筆者走訪寧夏的幾所中學發現,雖然學生對于《課程標準》中的必背詩詞基本爛熟于心,但是他們對學習中國古典詩詞的興趣很是缺乏。提到詩詞學習他們都反映出來的是一種非常茫然的態度,甚至有些同學對于高中語文課本之外的古詩詞知之甚少。看到學生們在課堂上慷慨激昂的吟誦著詩詞,而在課后他們一臉生無可戀,筆者不禁深思:在詩詞熱在全國盛行的當下,為什么我們高中生對于詩詞的學習興趣倒不如小學生甚至是幼兒園的孩子們呢?筆者經過走訪調查發現了以下幾種原因。(一)詩詞逐漸遠離課業任務日漸繁重的高中生。在高中生的認知里語文學習的意義遠遠不如數理化等其他科目的學習,因而在課業負擔日益繁重的高中生中,學生們就開始慢慢淡化詩詞學習和詩詞的課外拓展。詩詞作為高考試卷中的必考題對于學生們來說,詩詞學習只是單純的為了提高分數。詩詞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階段理應受到學生的重視,完成從小學初中的閱讀到賞析的跨越。但是筆者在走訪這幾所高中的時候發現,隨著高中生的課業負擔逐漸加重,以及高中學生的閱讀偏差,高中生很少有時間去完成一些推薦詩詞篇目的閱讀和背誦。《中國詩詞大會》的播出使得中國古典詩詞逐漸深入人心,但是比賽中很少出現優秀的高中生選手。按理說高中生作為詩詞儲備最為豐富的群體應該積極參加,但是由于課業負擔日漸繁重,他們沒有更多的精力去準備和參賽,這就說明了詩詞逐漸遠離課業任務日漸繁重的高中生。(二)某些教師呆板的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語文老師更多的是在逐字逐句的將這篇作品翻譯出來,通過詩人的身世背景,結合這篇作品的寫作背景來分析作者的寫作情感,但是這樣提前替學生給定基調的教學是把詩詞作品當做文言文作品來教的,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也使得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沒有參與感和存在感。高中語文教學中,有些中國古典詩詞篇目本來就是有些晦澀難懂的,學生沒有自己的參與體驗就沒有辦法更好的理解作品中的情感思想。學生與作品所處的時代相隔久遠,本來就很難理解的詩詞在老師的教學中沒有得到更好的體驗,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疲倦心里,這樣呆板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無法沉醉于作者的寫作環境中,體會不到作者的寫作美感,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慢慢消磨。當學生沒有了學習詩詞的興趣的時候,他們就會對詩詞產生一種抗拒,因而詩詞教學難上加難。

三.基于研究現狀的實施建議

(一)改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升學習積極性。1.挖掘古詩詞的美,走進作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每一首詩或者每一首詞都是作者通過自身的情感體會而成的,為我們展現的是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意識的去用詩人的經歷和獨特的風格,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語言精華和音樂美,樹立古詩詞學習的觀念,培養學生學習詩詞的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接受美學的鼻祖姚斯曾經說過“把讀者納入作品中,可以使作品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完成。”所以在高中語文中國古典詩詞教學中,老師更應該帶領學生走近作者走進作品,通過美的體驗提升詩詞教學的質量。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詩意的教學氛圍,喚醒學生沉睡已久的審美意識,引導學生欣賞兩千年古文化的藝術瑰寶:古詩詞中的內涵美。2.創設詩詞意境,通過學生自我體驗帶領學生進入詩境讓學生從古詩詞所描繪出的形象入手,抓住作品中的中心思想或者作者情感,引導學生走進作者所塑造的美感之中,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形成一幅逼真的畫面,準確把握古詩詞內涵,提高詩詞學習效率。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仍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④在學習杜甫的詩歌《望岳》的時候,先詢問學生有沒有去過泰山或者提問學生自己對泰山的了解,再用多媒體視頻或者圖片展示泰山的雄渾壯闊,讓學生感受真實的景色。緊接著讓學生用自己的感情朗誦詩歌,把握作者寫詩的情感基調。這樣的教學改變了以往呆板教學的弊端,使得學生通過直觀體驗和自身參與,不再覺得中國古典詩詞距離自己很遠,從而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涵。教師的教學語文水平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個性發展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情感活動的質量。教師的課堂語言行為是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的充分條件之一。⑤在古詩詞教學中,語文老師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基于詩詞與學生生活年代的時間距離,將詩歌語言轉變成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白話文,從而帶領學生享受更好的詩詞魅力。(二)營造學生學習詩詞的空間環境,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可見誦讀在古詩詞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學校學經常舉辦詩詞比賽,可以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以學校為單位。當學生有了學習的動力和詩詞學習的環境,他們會不自覺地選擇一些類似于《唐詩宋詞》、《中國古典詩詞鑒賞與寫作》之類的作品來閱讀,閱讀質量的提升可以有效地提高學校詩詞教學的效率。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老師也不再把重點局限于課本詩詞的教學,延展到課外詩詞閱讀,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課堂的誦讀教學在這一時期也凸顯的尤為重要。高中階段的學生對于外界誘惑是懵懂迷茫的,所以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要重視學生閱讀環境的凈化。不能單純的杜絕學生看課外書,而是要通過利弊分析讓學生明白閱讀良莠不齊的課外書所給自己帶來的危害,從源頭上使得學生的閱讀環境得到凈化。當學生們將自己的有限精力放在了閱讀古典文學的時候,他們的閱讀境界將會逐漸升高,也有利于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詩詞學習的效果。古詩詞是古代先賢們留給我們的一筆寶貴財富,而古典詩詞的學習是高中生接受中國古典文化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應該更好的發揮自身作用,給學生營造一份純粹的學習環境,提到學生的詩詞學習質量,從各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古詩詞的欣賞水平,享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美感。通過教學,將詩詞的魅力不斷放大。

參考文獻

①楊柏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1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④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譯.《給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1.

⑤區培民.語文教師課堂行為系統論析:課程教學一體化的視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席嘉語 單位:于喀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