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新課程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時間:2022-12-23 04:40:54
導語:淺析新課程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理解進行閱讀教學的原因
從閱讀中獲取有效信息是開展閱讀教學的主要原因,所以,對于閱讀材料的選擇就有著特殊的要求,比如材料要有深度、有內涵。未更新版的中學課本就曾因內容過于簡單、信息量不足等原因受到一些專業人士的批評。這樣的情況對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較大的挫傷。在新版教材中考慮到了這方面的問題,對閱讀材料的題材和體裁上更加注重多樣化,材料內容更偏向新穎并與時代接軌,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提取信息之外,學生還要學會在大量信息中擇優取之,選擇真正的有效信息。而學生能否準確獲取關鍵信息與教師對于進行閱讀教學的原因的理解程度有著重要關聯。所以,深刻理解進行閱讀教學的原因是開展教學的航標。
二、注重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指導
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考與記錄的有效結合是良好閱讀習慣的主要部分。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合理有效的、深層次的分析,從而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讀書筆記的記錄上尤其注意要引導學生學會記錄核心要點,并通過記錄展開多角度的思考。此外,要引導學生在預習和自習過程中,合理有效的利用好工具書等資源,為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提供途徑。據不完全統計,高中生在閱讀時的姿勢等存在嚴重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幫助學生糾正姿勢。
三、明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但是,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所以,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作為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明確主體,轉變觀念,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為主,直接授課為輔。有兩點建議:第一,在課堂上創設一種平等民主的氛圍,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創造條件;第二,教師要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利用好資源,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語文素養、閱讀能力的培養。
四、鼓勵學生敢于挑戰權威
以傳統教學為例,學生的角色更多是教師、書本的服從者,學生缺乏挑戰權威的勇氣和機會。在新課程標準的大背景下,鼓勵學生挑戰權威、學會用事實說話、用實踐檢驗真理是每一位教師的責任。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有如下幾個角度供大家參考:閱讀材料的寫法、語言特點及真實性等。除了發現問題以外,提出問題假設也是一種方法借鑒。“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假設。
五、注重閱讀的整體性
語文教師是學生開展學習的引路人。因此,語文教師首先要具備一種整體觀念。有了這種觀念,在觀念的引導下進行的閱讀教學設計,才能為教學提供先導。在這里,有幾個關鍵的部分需要注意:第一,在進行教學的開始就要把握整體,要開好頭,充分利用好學生面對新文章的新鮮感,引導學生將關注點放到整體上,要改變傳統教學中直接從自然段進行分析,重視局部忽視整體的模式。第二,要明確,注重閱讀的整體性并不是排斥局部,而是在對局部進行全面分析后,利用分析得出的結論為整體服務。
六、教學方式多樣化
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技能素養有更高的要求。根據本人的授課經驗,我認為有一些可取之處。第一點,情境代入法,通過在教學中進行特定情境的設定,調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閱讀。第二點,多媒體教學。如今多媒體資源相對齊全,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教學硬件資源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將多媒體資源應用到教學中,既利于增加教學內容,也利于教學氛圍的營造。
通過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作為一名高中語文教師在面對高考的壓力下要時刻提醒自己樹立“學生閱讀為主”的觀念,要有充足的耐心去應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對于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要取精去糟,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參考文獻:
[1]曹紹錦.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金田,2012,(6):169.
[2]張愛華.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2,(1):46.
作者:侯百陽 單位: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實驗中學
- 上一篇:陶行知生活教育在計算機教學的應用
- 下一篇:高職語文學與教變革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