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時間:2022-04-27 03:14:17

導語: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摘要:小說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內容,隨著培養核心素養越來越受重視,如何借助小說教學打造全面滲透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效課堂值得關注。誠然,小說閱讀與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相輔相成、不可分割,新課程標準也對“讀一整本小說”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這種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必須不斷完善閱讀教學策略,提高小說閱讀教學質量,為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基礎。本文立足核心素養,以小說為例,探究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說;高中語文;閱讀教學

小說是很多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閱讀體裁,其曲折生動的故事情節、特征鮮明的人物形象,以及為烘托人物和事件發展而鋪設的凄婉、溫柔、熱烈,或幽靜的環境無一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為之動容。小說是眾多語文閱讀篇目中閃耀著智慧的獨特體裁,核心素養和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要具備閱讀小說的能力與素養,通過讀小說、品小說、鑒小說、創小說來達到提升整體閱讀素養的目的。可見,小說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教師應分外重視。

一、“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與“小說閱讀”

核心素養是一個大的概念,因學科而異。就語文學科而言,《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概念內涵界定為四個維度,即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簡單而言,就是語言素養、思維素養、文化修養、審美素養四大素養。核心素養中對學生所要求的四個素養是最基本的、最基礎性的素養。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特別是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靈活滲透四大素養,春風化雨、循序漸進地使其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得到系統的落實與體現[1]。小說是“文化的使者”,是較能反映社會本質內涵,引發人們無限遐想與思考的文學體裁。它是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最大限度地觸碰學生內心最柔軟的弦,助力學生思想藝術素養的養成。小說具有極大的生活性、思想性與藝術性,小說閱讀給人以酣暢淋漓的絕美藝術享受與體驗,它能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開發學生心智,提升學生審美,提高學生文化素養,還能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核心素養下,優化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開展基于核心素養的小說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二、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飽含真情、深情款款地閱讀小說作品,讀出情感與韻味。小說同散文、詩歌類體裁不同,它有清晰明了的故事情節與脈絡,篇幅可長可短。語言質樸自然,符合民風民情。人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所選擇的小說篇目大都具有這一特點,如《祝福》《老人與海》《邊城》等。鑒于此,教師開展小說教學首先要鼓勵學生去讀,讓學生以質樸本色的態度去讀小說,一般以默讀為主。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教師盡可能不設任務、不追進度,讓學生以最自然、最自由、最本色的狀態來欣賞小說,繼而讀懂小說,這是“讀”的第一步[2]。讀懂小說之后,便要考慮小說中所蘊含的情感與意蘊了。讀懂是深情讀、真情讀的基礎與前提,只有讀懂了,學生才能盡快建立自我心靈與小說文本之間的默契與產生情感共鳴,繼而達到深層理解、真情讀閱、感悟情韻的目的。靜靜地本色閱讀,是學生與小說文本進行的一次深情款款的對話與交流,有的學生讀到動情之處會淚光點點,因為他們從小說中感受到了“真情與感動”,自然地,在閱讀時,定然要用更真的真情、更深的感情來回報這些“真情與感動”帶來的心靈震撼。例如,在小說《邊城》的閱讀中,很多學生在閱讀中為翠翠的悲慘命運以及小說中其他人物的“悲劇”而落淚,這落淚中有惋惜,有同情、感動,也有不甘,更有不解。在小說學習中,“讀”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是需要拿真情來領悟和感受的一種方式,學生只有默默地讀、深情地讀,才能讀出情韻。(二)對小說進行審美鑒賞,用優雅的審美品位讀出“文之美”。小說是一種美的藝術呈現形式,默讀之后,學生讀懂了文字,了解了情感,感悟了意蘊,便需要對整部小說所體現的各種“美”進行鑒賞和感悟。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用優雅的審美品位去讀出“文之美”。小說的“文之美”主要體現在人物之美、環境之美、風俗之美、文化之美等各個方面。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一步步去發現、去挖掘這些美的形式,通過探究小說中的各種美,來提升學生自身審美鑒賞與創造的核心素養。首先是人物之美。小說中的人物之美主要體現在人物的外貌之美、人性之美、服飾之美等不同方面。《邊城》中的翠翠是一個十分“美”的人物形象,如文中對翠翠外貌之美的描寫“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對其善良人性的描寫如“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一樣……”這些美的語言充分展現了一個純真清新、淳樸安靜、秀外慧中、綽約動人的人物形象。其次是環境之美。環境是小說“三要素”之一,它為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小說主旨氛圍起到了關鍵作用。《邊城》中“月光如銀子,無處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為黑色。身邊草叢中蟲聲繁密如落雨”“月光極其柔和,溪面浮著一層薄薄白霧,這時節對溪若有人唱歌,隔溪應和……”這些環境描寫寫出了邊城清幽、秀麗、純凈的健康之美,為人物人性之美的呈現奠定了基礎。最后,風俗之美與文化之美。在學習小說《邊城》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對兩兄弟互讓愛情,最終犧牲翠翠幸福的做法很不理解。但當他們明白“謙讓”是當時優秀的民族風俗,體驗到風俗之美后,便會輕松理解。關于文化之美,小說片段《林黛玉進賈府》中有很多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描述,教師可讓學生找出來,并進行分析鑒賞,來感悟中國古典名著中的文化意蘊。(三)思辨地進行小說文本閱讀,鍛煉“讀”中的批判性思維。思辨性閱讀是小說閱讀過程中必須用到的一種閱讀策略,小說情節生動曲折,故事的結局設計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在閱讀完整篇(部)小說作品后,部分學生會對小說中的部分情節或內容產生疑惑,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用批判性思維去閱讀小說,以便更深刻感悟小說所要傳達的思想與內涵。教師可通過“立足小說文本,提出思辨性問題”“鼓勵學生主動提出思辨性疑惑”這兩種方式來展開小說的思辨性閱讀教學[3]。例如,在魯迅小說《祝福》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提出三個思辨性問題,來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質疑、批判、分析。這三個問題分別是:“小說為何要以《祝福》為題目,這樣做有什么樣的表達效果?請根據小說內容進行分析。”“小說中,‘我’為什么要逃離魯鎮?魯鎮對于‘我’來說為什么不是久留之地?”“小說中,作者為何要著重去描寫魯鎮人看戲的心態?這樣寫,對烘托中心有哪些作用?”以上的三個問題有利于學生帶著疑問和批判的心理去閱讀《祝福》,更深層次地感知小說《祝福》的主題。(四)激勵學生寫隨筆,以寫促讀,提升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下,語文小說閱讀應致力于提升學生語言積累與運用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曾說,“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而讀與寫的結合恰是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不可多得的途徑與方式,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實施。豐富的閱讀積累,是為廣泛而深刻的寫作打基礎的,小說閱讀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之門,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能讓學生寫作的翅膀更輕盈、更自信地揮舞起來[4]。首先,邊閱讀邊寫隨筆。寫隨筆將“讀”與“寫”巧妙地連接在一起。學生在閱讀時所做的隨筆一般是批注式的。短的隨筆,主要表現為學生寫自己的鑒賞意見、看法等。如在閱讀《祝福》第一自然段時,有些學生在“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空氣里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等環境描寫處,做了如下批注“渲染了一種沉悶壓抑的氛圍,奠定全文感情基調,為祥林嫂悲劇命運埋下伏筆”,這便是讀中寫、讀中記。在讀完小說后,寫結尾式隨筆,即讀后感。例如,在學完《裝在套子里的人》之后,教師可鼓勵學生基于小說主題進行讀后感寫作,學生可以針對小說的整個主題進行相關寫作,也可以就某一點談談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皆可。這種方式對學生“讀”與“寫”素養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指導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外小說閱讀,不斷拓寬文化視野。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多篇內涵豐富的小說,但對于學生而言,這些小說畢竟只有少數幾篇,難以滿足學生對小說閱讀的多樣化需求。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豐富的課外小說閱讀,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以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文化修養,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推薦路遙的《人生》,魯迅先生的《吶喊》與《彷徨》小說集,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中外長篇小說,鼓勵學生讀一整本書,如《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傲慢與偏見》《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等十分優秀的小說。在閱讀中,學生不僅可感悟到中國古典文化的璀璨生輝,還可感受到外國文化的熠熠奪目,課外小說的閱讀為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恰恰是核心素養所要求的。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視野下,高中語文小說閱讀教學面臨著“改革”與“創新”的壓力與挑戰。在小說閱讀教學中,一方面,教師應深刻理解素養理念內涵,將核心素養內化和滲透于整節小說閱讀課堂中;另一方面,要積極改進小說閱讀教學策略,巧用真情閱讀、鑒賞閱讀、思辨閱讀、寫隨筆、課外拓展閱讀等策略促進小說教學質量的提升。當然,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需要長期堅持,保持耐心和恒心,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導、春風化雨的引導,方可有效果、出成績。

[參考文獻]

[1]嵇云霞.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知識,2017(21):28-30.

[2]何建英.從高中小說教學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8(Z1):57-61.

[3]榮曉燕.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74-76.

[4]徐思源.小說閱讀教學的變與不變——指向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小說教學變革[J].基礎教育課程,2018(20):7-11.

作者:李友瓊 單位: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