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10 10:46:00

導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分析論文

一、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內涵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課程總目標”里,專門設立了一個目標,學生“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筆者認為,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學習語文,在掌握知識內容的同時,體驗、理解和應用探究問題的方法,培養語文創新能力。它具有創新性、開放性、基礎性和生成性等特點。因此,在語文探究性學習中,我們要真正做到“六個重視”,即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情感,重視學習的過程和體驗,重視發現和提出問題,重視方法和技能培養,重視交流和合作,重視動手實踐和解決問題。

二、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實現教學互動,較為理想的學習形式,與傳統語文教學相比較,它明顯地表現出四個特點。

1.自主性

探究性學習,首先表現為學生自覺地運用己有的知識基礎,學習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憑借課內外所有的課程資源,進行探索和研究,其行動是自覺的,其思維是自由而敏捷的,在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個體學習的決策者。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所以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化的。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探究,自主地感悟、積累,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這樣的學習,才是個性化的學習。

2.實踐性

傳統的語文教學過多地注重讀、背,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學習不僅沒有主動性,更沒有了創新性,學生享受不到學習的樂趣。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應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更多地創設情境,設計各種語文實踐活動,如表演、朗誦、辯論、編演課本劇、研讀交流等,使學生在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體會語文的深刻內涵。而這一切,也正是探究性學習的重要特征。

3.開放性

語文學習如果僅局限于課本,為了應付考試而教學,只會扼殺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大語文觀告訴我們,語文的課程資源是極為豐富的,除教材之外,可供運用的資源包括: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作文比賽、朗誦比賽、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自然風光、文物古跡、民族風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及日常生活話題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廣博性更要求教師有開放的觀念,我們要將大語文觀引進日常語文教學,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將語文學習從課堂引到課外,從校內引到家庭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通過參觀、考察、訪問、調查、探究、分析、比較,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我們要結合語文課程的綜合性,注重跨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在實踐中探究,提高學習效率。

4.合作性

在探究性學習中,不排除學生個體的獨立學習,但更值得提倡的是合作學習。師生間的合作、生生間的合作,有利于不同質的學生得到同化,促進生生互助的有效性。當圍繞某一專題進行探究性學習時,合作伙伴之間互相分工又協同共事。

三、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的教學策略

1.營造氛圍策略

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需要一定的環境氛圍,特別是人際氛圍的支撐。因此,我們要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探究,要求給每個孩子多鼓勵,讓他們從中體驗探究學習的樂趣和成功。首先,課堂教學要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當好“生之師”、“生之友”、“生之生”,要尊重學生人格,在同一平臺上與學生平等對話;其次,教師要賞識每一個學生,用信任的目光去關注,用激勵的話語去贊美,引導學生去探究,組織學生去研討,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激勵者;再次,要注重學生合作精神的體現,引導學生懂得如何尊重他人、與他人融洽地協作學習,懂得如何對待探究中的困難、為他人提供急需的材料,懂得成全他人的計劃等等。

2.喚醒需要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精神中有一種特別強烈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索者。”這種需要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不單純是一個認知的過程,而是認知與情感協同活動的過程,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創設誘人深入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給思維以強大的內驅力。

3.在問題解決中探究

一篇篇看似淺顯的語文教材,其中往往蘊含著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和豐富的內涵,我們要鼓勵學生敢于從教材中發現問題,主動、大膽地圍繞課文題目,課中之句等內容質疑,并且要引導學生針對質疑提出的有價值問題深入研究。有時問題的答案可能不止一個,可從不同視角,用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

4.在實踐活動中探究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同,課內打好語文基礎,但更重要的是在課外求得發展,千萬不要在課的結尾處畫上句號。應把主動學語文輻射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這樣才能增強語文學習的活動性、實踐性。

參考文獻:

[1]靳健.語文課程研究.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2]鄭金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霍益萍.研究性學習實踐與探索.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摘要】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是當前語文新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培訓學生綜合素質的客觀要求,實施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需要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探究性學習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