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郵件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
時間:2022-09-09 11:34:00
導語:電子郵件輔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往往受時間、空間、學生個體差異的左右,在教學中,我們嘗試利用電子郵件輔助閱讀教學,以突破時空的限制,實施個別化教學,提高閱讀教學質量,頗有收獲。
一、激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小學生獲取經驗過程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它能直接推動小學生去探求新知識,發展新能力。許多小學生對電子郵件很感興趣,如果教師能把語文學習的內容加載到電子郵件中去,那么他們收發電子郵件就更具實際意義,從而會將對電子郵件的興趣遷移到語文學習上來。
首先,讓學生被動接收郵件。教師向全班同學群發他們喜歡的童話或者故事,第二天在課堂上詢問:收到老師發的郵件了嗎?收到語文老師發的郵件,學生無疑是很高興的。接著,讓學生被動回復郵件。再給學生群發一篇童話,并向他們提一個簡單的問題,要求他們回復。第二天,教師在課堂上公布已經收到的回復郵件,同時對回復的同學加以表揚鼓勵。最后,讓學生主動收發郵件。這一階段我每天都向學生發一些趣味性強的語文材料,要求學生定時收取。學生課余向老師提的一些問題,我也有意讓他們發郵件提問。對問題提得好的,我在課堂上給予較高的評價。這樣環環相扣,激發學生的興趣。至此,學生自覺利用電子郵件的氛圍逐步形成。
二、質疑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教學實踐也表明,讓學生學會質疑非常重要,質疑是創新的關鍵。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經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并且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每節課都留一定時間讓學生提問題。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在課堂上學生不可能將所有的問題都提出來,再加上學生個體有差異,性格內向的學生不善于提問題,有自卑感的學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這樣,就不利于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而電子郵件恰恰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在質疑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我們每上完一節課,總會留下一句話:有問題發郵件給老師。平時課堂上發言很少的學生也用起了電子郵件這一工具,向老師提問題。同時,老師經常評點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的問題,包括數量、質量,鼓勵學生敢想、敢疑、敢發(發郵件),并且教給質疑的方法。學生質疑的質量越來越高。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就有學生通過電子郵件提問:“老奶奶拄著拐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著”一句中“焦急”而又“耐心”不是互相矛盾嗎?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有同學提出:小女孩手里捏著燒過了的火柴梗,這些火柴從點燃到熄滅,一直沒有離開她的手。當火柴燒到她手指的時候,她為什么不感到燙手呢?電子郵件讓學生們更多地用“疑問”這把鑰匙開啟智慧之門。公務員之家
三、釋疑
我們每天都會收到學生提問的電子郵件,如何處理這些電子郵件,將關系到電子郵件在閱讀教學中運用的實際效果。我們采用下列方法處理學生質疑的電子郵件,努力“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1.適當點撥。對于學生提出的似是而非、比較簡單的問題,我們認為可以讓學生在反復朗讀后,從文中尋找依據、自行求解,教師大可不必直接回復解答。我們是這樣回復的:“你再讀讀課文,就能自己解答這個問題了。”有時我們還給學生規定了讀的段落、遍數。對于學生提出的稍有難度的問題,教師可作點撥。如在教學《金色的魚鉤》一文后,學生問:為什么稱老班長是“上級”、“保姆”、“勤務員”?我們在回復時,反問了三個問題:(1)老班長在過草地時肩負著什么任務?(2)在草地那種特定的環境中,老班長是怎樣完成他當“上級”、“保姆”、“勤務員”的任務的?(3)你能從課文中找出表現老班長的具體言行的句子嗎?讓學生帶著這三個問題去讀一讀、劃一劃,最后把自己的體驗講給老師聽(給老師發郵件),從而使學生把對老班長的認識從表面深化到實質。
2.及時轉發。對于比較典型的問題或其他學生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就有目的地轉發給其他同學,讓其他同學回答。這樣做一方面能調動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能促進合作學習習慣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要使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千萬不要傷害提出問題的學生的自尊心。
3.提供信息。對于一些學生較難解決的問題,我們還為他們提供與問題相關的信息,有時是一個網址,有時是一篇文章,有時是一張圖片。如教學《太陽》一課后,學生通過電子郵件問:科學家是怎么知道太陽的溫度的呢?我們將自己在備課時搜索到的香港太空館“問太陽”欄目中的關于如何測定太陽溫度的文章發送給這位學生,并且抄送給全班同學閱讀。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對有關知識了解得更全面了。
四、拓展
茫茫網海,完全放手讓小學生去尋覓適合自己閱讀的信息,擴大閱讀面,這既浪費時間又不切實際,因而以電子郵件為載體,憑借教材,利用網絡,拓展學生閱讀的外延,增加閱讀量,這將成為一種可能。特別是在“以一篇帶多篇”的閱讀中,可用電子郵件為學生提供有目的的閱讀文本。在教學一篇課文后,我們直接群發給學生幾篇文章或者是一個能直接鏈接到文本的網址,讓學生閱讀。有時是一篇,有時是數篇。這些文章是經過教師精心選擇的。如教學《太陽》一課后,給學生發送了《揭開太陽的真面目》、《近觀地球的母親——太陽》這兩篇文章的網址,并且留了簡單的作業,要求學生讀后回復老師。這樣,學生不僅增加了閱讀量,還促進了對《太陽》一課的理解體驗。
- 上一篇:發達國家財稅政策對我國的啟示探討論文
- 下一篇: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研讀評價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