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4篇
時間:2022-06-26 10:48:05
導語: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論文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開放性是指教師引導課堂主體發散思維,調節愉悅的心態;善于發問,敢于向課本提出質疑。從而激發潛在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1.發散思維,愉悅心態
教育心理學認為:現代學生心理提前成熟,相伴而來的還有強烈的逆反心理。這需要任課教師錘煉生動、幽默的語言藝術,深入了解學生年齡段特點與喜好。在語文閱讀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以幽默的語言創設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教學用語嚴謹規范的前提下,可適當加入學生喜歡、當下流行的文明詞語或者方言,這不僅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拉近了師生距離,讓學生印象中原本古板的教師變得生活化,降低排斥心理,與教師產生親切感。教學中鼓勵學生用喜歡的語言方式進行朗讀,回答問題盡量舉出例子,無論是自己經歷的還是最近關注的事件都允許。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樂于分享的心理。課堂輕松、愉悅的心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才是學生真正想要的。
2.善于發問,敢于向課本質疑
小學生天性好奇,語文教育不應該禁錮學生的奇思妙想。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材第6課《小攝影師》中描寫到“:十歲左右的小男孩,通過窗戶將紙團扔到了高爾基的辦公桌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想象,高爾基當時所在的是幾樓?十歲左右的小男孩有沒有足夠力氣將紙團扔進去?并帶領學生進行情景模擬,用實踐來證實猜想;不僅要分析高爾基的性格特點,更重要的是小男孩的性格特點具有哪些現實社會意義。最后再將學生帶回課文所宣揚的精神主旨上。現代語文閱讀側重培養學生精神感悟,卻忽略了事件的邏輯性。因此,可以通過細節與實踐,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二、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形式應該多樣性
1.靈活自由的自學課堂
小學是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重要養成階段,自學能力的養成直接影響今后學習能力。學生普遍為獨生子女,團隊協作能力相對較差。靈活自由的分組自學模式能有效調節學生在以往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產生的厭煩感,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帶領學生通讀課文,學生憑借第一印象選擇課文中喜歡的段落,然后將喜歡相同段落的同學分為一組進行自學。活動之前,教師應該教會學生自學方法及閱讀中要學習的重點。然后教師融入學生自學討論氛圍中,巡視每組情況,對出現誤區和疑難的小組及時給予糾正。最后,同學站在講臺上以演說、匯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學習成果,教師可適當提示、點評以示認同、鼓勵,并且監督其他同學認真聽講,做好筆記。此教學模式看似松散,其實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都在高度集中。學生提升了自我認知能力、參與協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感到學習的自由。
2.生動有趣的表演課堂
為什么我們在學會騎自行車后,即使很久不騎,也能熟練操作?這就是因為動作感知是人最深刻的記憶方式。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不僅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還要挖掘學生的潛在才能,注重個性培養。在每個學生心里都渴望被他人關注,希望自己有超越他人的才藝,那么,教師就是發掘千里馬的伯樂,放大學生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堅持展現自我,從而培養自信,激發學習潛能。基于以上原則,教師應選擇語文閱讀中重點要求背誦的篇目,作為表演課堂的劇本,把教材內容當作舞臺劇一樣展示。如,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2課《北京亮起來了》(段落:長安街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天安門城樓金碧輝煌,光彩奪目。廣場四周,彩燈勾畫出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偉輪廓。)本課程設計應該遵從形象認知原則。安排學生將自己家鄉繁華夜景拍照下來,與課文中的天安門夜景進行比較,說出哪里相同,哪里不同,為什么不同;學會用描寫天安門夜景的優美詞句來形容照片上自己家鄉的夜景。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夠背誦課文,同時學會了描述其他景物,積累了好詞、好句,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又如,第15課《畫風》,此篇文章以人物對話為主,語言生動幽默。教師對本課的教學地點可選擇在操場上圍坐,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后進行表演。讓難以形容的“風”流動在學生身邊,身臨其境,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讓學生體會到語文閱讀的生動性和靈活性,感受到語文閱讀學習的愉悅,愛上語文閱讀。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索更需要各位教育事業的園丁尊重傳統,不斷創新實踐。
作者:李成波工作單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橋鎮中心學校
第二篇
一、教學實踐要與教學理論相結合
在教育理論中,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的結合是一個基本問題,并且是廣大教育工作者非常關心的問題。教學實踐與教育理論是相互聯系的,二者形成有機整體。一方面,教育理論對教學實踐起著指導性作用,在實踐過程中借鑒理論基礎,可以大大提高實踐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教學實踐,可以使得教學理論體系逐漸發展并加以完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只有將教學實踐和教育理論充分結合起來,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課堂內外相結合,在課外時間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這樣不但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改革的發展,而且有利于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比如:當教師在講解《秋天的雨》一課時,要引導學生回憶秋天的雨給周圍環境所帶來的變化,讓學生自己想象秋天下雨的情景。如果恰好是秋天,那么教師可以根據當時的環境、氣候等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對小草、小蟲等生物進行細致描述,從側面了解秋天的雨的特點。這樣的從課本延伸到現實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中的具體內容和作者的心理感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創新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自身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教師加以引導的教學模式,以此不斷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講述課本知識,而要根據課本中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營造出活躍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不再害怕老師,不再害怕提問,讓師生溝通成為一種樂趣。
三、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談話法、談論法及直觀教學法開展教學活動,但是這些教學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討論法雖然可以引導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及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會占用較多課堂時間。因此教師要不斷優化自身教學方式,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除此之外,隨著現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使得計算機、多媒體等開始應用于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加深理解現代化教學理念的同時,可以通過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活動,PPT等影像資料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幫助其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注重課堂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教師要將枯燥無味的知識講給學生聽,就必須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用藝術行為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正處于愛玩的年齡,因此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夠愛上學習,主動學習,最終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在老師與學生的溝通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的語氣、手勢及動作對學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中語言是主要的溝通方法。因此教師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如果老師在課堂上過于嚴肅,則不利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與交流,也不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變得沉悶、壓抑,不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老師在課堂上表現出來和藹可親的態度,那么課堂氣氛就會變得非常活躍,微笑有利于學生與老師的溝通,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比如在導入新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繼而根據故事中的情節提出問題,完成新課導入。在朗讀課文時,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親身體驗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
五、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利用多種有效教學手段,為祖國培養出更多優秀人才。
作者:馬志民工作單位:大安市龍沼小學
第三篇
1.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現狀
古詩運用文言文,內容精簡,雖然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所占部分不大,但往往會出現教師單方面填鴨式的教學現象,學生被動化學習無法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部分教師安排過量作業,導致學生無法自主安排時間,將時間耗費在寫題上面,沒有依據自己的興趣去查閱自己感興趣的詩歌內容;部分教師不合理分配時間的問題嚴重,為了趕進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時備課內容過于冗雜,課堂時間上學生沒有思考的空間,小學生無法集中注意力太久,導致低效地學習。這無法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也無法使他們體會古詩歌的美妙之處。要知道,詩歌是優美的語言藝術,必須沉淀下來細心品味,才能感受詩歌的內涵與美妙之處,在對詩中關鍵字詞的仔細鉆研中,學生對詩歌語言能有情感上的認知,體會到古詩歌的美妙,教師必須在教學設計中指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確定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把握古詩詞文特點解讀文本,才能使小學生能夠更好地受到傳統藝術的熏陶。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教學進行有效性研究,教師要關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有效的語言體會訓練,讓學生主動地思考,體會語言的感情,才能使他們自覺掌握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下文提出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方面。
2.在古詩詞的教學中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
教學過程的實質就是通過在教師的指引下,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便起到了主導性的作用,通過指引使學生理解具體字詞和詩歌的意境,而詩歌的內在感情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能夠理解透徹。
2.1古詩教學課堂引導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教學所占內容不多,但教學目標的確立定位了語文課堂的高度,教學方法的創新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對古詩詞的擴展閱讀,讓學生能夠自主查閱資料,提高學習能動性,突出了教師的引導意義,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出一個愉快積極、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受到文化熏陶后激發自身的內在潛能。
2.2創新學習的引導作用
教師的引導作用還體現在課堂創新化的情景教學上,小學語文的教學要聯系實際,從實際教學上喚醒學生的潛在映像,通過愉悅的情景教學更能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從而提高對知識的掌握度。多媒體的教學可以充分地將文字映像化,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保持學生對學習的興奮度和熱情度。在古詩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擴展古詩學習內容,例如在教李白的詩歌的時候,教師可以查閱有關李白的影視視頻,以其生動形象的畫面促進學生對人物性格的理解,這樣能更好地使學生能夠體會到詩歌的意境,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古詩的理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2.3古詩情感的引導作用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古詩歌的感知能力也不同,教師的引導作用還可以體現在個人情感上,教師要實施分層教學,尊重所有的學生,明白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例如,在提問回答問題中,教師要尊重每個學生的答案,對每個學生的答案進行認真聆聽,再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則要指引他們不同的學習方法,使每個學生明白自己受到重視,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享受學習,享受點滴成功帶來的喜悅。
3.結語
教師在古詩詞的教學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提供對古詩文的感知能力。教師能夠通過各種方法引導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能夠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不僅學到課本基本知識,還能逐漸接觸到古代優秀文化,提升思想品位。
作者:范長春工作單位:甘南州卓尼縣木耳學區冰崖小學
第四篇
一、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要求
新課標的指導下,對于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提出了一些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同時需要注重對于閱讀的理解以及對文章中情感的把握。具體的教學要求有以下幾點:
1.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最主要的要求。閱讀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感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且不斷地豐富自己的閱讀方法。
2.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新課標指導下的閱讀課還要求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認識能力是學生通過閱讀來認識社會、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小學生處于對這個世界不斷認識的過程中,他們會充滿好奇的看待這個世界,在學習中認識這個世界,小學語文的閱讀課需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這個世界。認識能力包括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3.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著名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上記載了先進的文明和豐富的知識,學生們需要通過豐富的閱讀來不斷充實自己的文化底蘊,增加自己的文化內涵,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吸取人類的文化智慧以及優秀的文化營養。
4.培養自身崇高的情感。在閱讀過程中,我們通常會被里面的文字所感染,尤其是當我們閱讀一些愛國主義文章的時候,就會感到振奮人心的鼓舞。通過閱讀來培養自身崇高的愛國主義情感,提高自己對于祖國文化的熱愛,這也是新課標指導下對于語文閱讀課教學的一個要求。
5.培養自己優秀的品質。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接觸到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閱讀中培養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自己的優秀品質。
二、小學語文閱讀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很多小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不高,沒有閱讀積極性。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他們喜歡動,不喜歡安安靜靜地停下來坐在座位上看書閱讀,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對于規矩和紀律的觀念沒那么強,比較喜歡自由,安靜地在座位上閱讀他們會感覺受到了束縛,會比較反感和抗拒。比如,在很多小學教室的課堂上,總會有一些學生不聽老師講課,自己一個人在下面搞小動作開小差,這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它對于閱讀沒有興趣,通常小學生不喜歡做自己沒興趣的事情。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還和老師的教學方式有關。很多小學老師在閱讀課上沒有嚴格按照課前制定的教學目標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上采用主導式的講解,沒有和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比如有的老師在進行《濫竽充數》的閱讀課時,都會將整個濫竽充數的故事講述一遍當做是教學的核心任務,會忽略了對于這個故事的思考,這是需要師生之間進行良好討論的閱讀課題,如果老師只是將故事講述一遍,會對閱讀課的質量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2.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小學語文閱讀課的課程教學安排不合理,主要體現在課程的安排不合理以及教學過程的安排不合理。一些小學對于學生的語文閱讀課不夠重視,常常會將閱讀課改成語文課、數學課等重要課程,閱讀課的課程會被大幅度減少。在閱讀課的課堂教學中,一些老師將按照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看,然后老師將全文通讀一遍,最后讓學生背誦其中的一些重要段落。這種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既沒有新意也沒有質量,忽視了對學生進行有目標地講解。課程安排的不合理,這和老師自身的教學觀念以及教學素質有著很大的關系。比如,在進行《飛奪瀘定橋》的閱讀課中,素質比較高的老師,會給學生先看有關《飛奪瀘定橋》的電影或者資料紀錄片,讓學生感受到英雄們強烈的愛國情操,然后再讓學生閱讀《飛奪瀘定橋》的課文,并且針對學生的疑問和學生交流解決完成。
三、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方法
1.課前預習。課前預習不僅僅是學習閱讀課的重要習慣,也是任何一門課程的學習中都需要養成的良好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大多都是有良好的課前預習開始。在進行閱讀課之前,做好充分的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做好上課準備,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討論。不僅要閱讀,還要看、聽、寫、說,自行設置一些問題,然后自己問自己,自己去尋找答案,如果找不到答案就記下問題,在上課的時候提出來。比如,學生在預習《琥珀》這篇閱讀文章時,可以在預習過程中對以下一些問題進行討論“:《琥珀》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什么?”“琥珀有什么特點?“”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約莫’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用‘約莫’這個詞?它好在哪里?“”討論松脂球是怎么變成化石的?”除了學生需要在課前進行預習,老師同樣也要進行預習。老師需要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調查,也需要根據自己的教課需要來進行課前預習,比如在進行《赤壁之戰》的閱讀課程教學時,可以先播放《赤壁之戰》的精彩片段或者電影給學生看,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花一兩節課的時間來看,作為閱讀課的預習。
2.在課堂上設置閱讀障礙。老師可以嘗試在課堂上設置相關的閱讀障礙,所謂的閱讀障礙就是在課堂上給學生設置一些問題,它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堂上設置問題,能夠提高學生們閱讀的積極性,如果效果好的話,還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這對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幫助。
3.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的閱讀興趣對于閱讀教學質量具有很大的影響。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只有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地努力完成它,閱讀課也是這樣。老師在閱讀課過程中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可以在閱讀課堂上通過講故事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進行《孟姜女哭長城》的閱讀課時,老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關于孟姜女哭長城的凄美愛情故事,學生會對故事比較著迷,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們好奇的狀態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內容。小學生語文閱讀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但是傳統的閱讀教學方法中,由于老師的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缺乏創新,使得學生沒有閱讀的積極性,課程的設置不合理也影響了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在新課標指導下,老師需要進行一些教學方法的創新,比如鼓勵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在課堂上設置閱讀障礙,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通過講故事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方法對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質量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作者:徐艷工作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中央路小學
- 上一篇: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工作方案
- 下一篇:環境執法規范年實施方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