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時間:2022-03-02 08:19:53
導語:農村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引導預習
課前準備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方法,能夠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知識內容。只要有充分的課前準備,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能夠迅速地掌握學習重點并找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所碰到的“疑難問題”,進而能夠進行有重點的學習、提問、總結。而那些未曾認真預習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甚至連基礎的概念都弄不清楚,更別說跟著教師節奏充分挖掘文章內涵了。那么學生怎樣才能夠高效率的準備,預習要學的課程呢?1.1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找出生字新詞,通過各種方式學習生字詞閱讀的首要條件便是能夠順暢地讀下來,然而由于小學生識字量有限,生字新詞變成了他們閱讀中的第一道門檻。因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學會找出生字新詞,通過各種方式解決生字詞比如說查詞典,上網查詢,問父母等等。1.2學生在閱讀的時候要理清閱讀的思路比如,在閱讀一篇故事性的文章時,學生要注意時間的原因、發展、高潮、結局等要素以及文章的結構、核心語句等內容,進而達到熟悉、熟知故事情節的目的。1.3引導學生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做讀書筆記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倡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做讀書筆記,將自己的思考內容在書上通過各種符號記錄下來。比如橫線、圓圈、波浪等等。同時要準確記錄自己的心得和不解之處,等到上課的時候和老師交流。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語文知識的能力既能得到有效鍛煉,又能激發自身對語文閱讀的濃厚興趣。
2指導細讀
通過課文的預習,學生已經能夠大致把握文章的結構以及內容。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便可以不用再逐詞逐詞的反復強調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在此情形下節省的大量時間,教師可以安排更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進行更為精細的閱讀,進而使學生更深層次地領悟文章內涵及其核心思想。至于如何指導細讀,經過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筆者特地從以下幾方面作出簡單說明。2.1通讀全文,把握思路通讀全文有利于學生建立全局觀與整體觀,在此基礎上,他們才能在對文章的整體思路形成清晰認知的同時,對細節部分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與探究,從而更加深刻理解文章內涵。比如,在學習《竊讀記》的時候,學生通過通讀全文,知道這是作者在強烈的讀書欲望驅使下,偷偷溜進“不喜歡不買書的顧客來看書”的書店里讀書的經歷。在此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更加深入地揣摩作者當時的心理,深刻理解文章中一些動作描寫如跨進店門的方式,尋找書的方式等等所隱含的深層含義,2.2逐段品味,披文入情在對全文脈絡產生一定把握的基礎上,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逐段逐段地品味文章情感,感悟文章中的濃濃深情。比如,《梅花魂》從作者的回憶作為文章的切入點,講述了“外祖父”的形象。在對文中段落分析的同時,學生便能體會梅花的品格品質,及外祖父對于祖國那份深深的愛戀。2.3針對性的語言訓練當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告一段落后,我們便可以讓學生利用在閱讀中掌握的生字新詞,描繪自己的閱讀體驗以及閱讀感悟,使之將抽象的內容轉化為具體的文字表達,并在該轉化的過程中有效鍛煉自身的邏輯思維,提高了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2.4提高學生朗讀的能力朗讀既是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情感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它在使學生掌握字詞準確發音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深入的分析了解到字里行間所流露出來的情感。在農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朗讀還有效提高了自身的普通話水平,進而能夠與他人進行更好的溝通與交流。
3把握文章核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所在,只要在實現以上條件的基礎上,學生對所需閱讀的文章才能獲得更好的感知力以及理解分析的能力,更深層次的領悟文章內涵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由上可見,培養閱讀能力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的教學方法,導讀法作為一種由來已久的啟發閱讀的有效方式,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劉輝,田進龍.小學語文“讀”與“寫”能力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4年16期.
[2]鄭成軍.小學語文多媒體教學淺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4年06期.
[3]程貴盤.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讓課堂充滿魁力[J].神州2014年05期.
作者:張樹名 單位:甘肅省莊浪縣楊河鄉寺岔小學
- 上一篇:高中物理近似方法研究
- 下一篇:小學語文學習模式研究